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ASCO2017胃癌领域热点解读

免疫治疗探索研究振奋人心

时间:2017-06-09 16:41:07来源:未知作者:鲁智豪 张小田 阅读: 163630

image.png

Claudin 18.2(CLDN 18.2,一种胃黏膜紧密结合蛋白)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在FASTⅡ期试验中,一种抗CLDN 18.2单克隆抗体,与EOX化疗联用时较单用EOX能延长进展期胃癌和食管癌患者(非曲妥珠单抗适应症)的生存。该研究旨在评价人群中的CLDN 18.2表达和HER2共表达情况。

研究对患者组织标本进行了CLDN 18.2免疫组化检测。在部分已知HER2状态的样本中,进行HER2表达量与CLDN 18.2表达量的联合评估。730例患者中,685例(94%)进行了免疫组化,其中49%(N=333例)符合FAST CLDN 18.2表达标准。在154例已知Her2状态的样本中,大多数(84%)为HER2阴性。另外,154例样本中的94例(61%)符合FAST CLDN 18.2表达标准,其中14%共表达HER2。

研究发现,近一半患者符合CLDN 18.2表达标准。在已知HER2状态的样本中,CLDN 18.2和HER2在14%的患者中共表达。这些数据显示CLDN 18.2可能在HER2阴性表达的胃癌和食管癌亚人群中起作用。

image.png

我国晚期胃癌患者,HER2阳性率仅12%~13%左右,如何靶向HER2阴性的人群(87%~88%)是目前治疗的难题。该研究同时分析了CLDN 18.2和HER2在晚期胃癌的表达情况,发现二者共表达率低。前期FAST研究发现,IMAB 362在CLDN 18.2高表达的胃癌人群中可以成倍的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研究提示,抗CLDN 18.2治疗可能为HER2阴性的胃癌患者提供新的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image.png

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提示,Pembrolizumab对化疗耐药的晚期胃癌患者具有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可控。

基于此,开展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肿瘤的全球性的、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

队列1纳入259例二线以上化疗失败、复发或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Pembrolizumab 200 mg,Q3W,应用至两年或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主要终点为总反应率(ORR)、安全性和耐受性。队列1中,51.7%接受Pembrolizumab三线治疗,48.3%接受Pembrolizumab四线或以上治疗。57.1% PD-L1阳性。

结果发现,中位随访时间5.4个月,ORR为11.2%(95% CI,7.6~15.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8.1个月。三线治疗患者ORR为14.9%(95% CI, 9.4~22.1),四线及以上治疗患者ORR为7.2%(95% CI, 3.3~13.2)。PD-L1阳性患者中,ORR为15.5%(95% CI, 10.1~22.4);在PD-L1阴性患者中,ORR为5.5%(95% CI, 2.0~11.6)。43例患者(16.6%)出现3到5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该研究表明, Pembrolizumab对二线以上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肿瘤具有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image.png

该研究主要分析了KEYNOTE-059研究的部分结果(队列1),再次证实单药PD-1单抗在晚期胃癌中的安全性可控,且疗效比较令人鼓舞,总体人群约为10%~20%(三线及以后)。

未来需关注2个方向。

第一,PD-1单抗的预测标志:比如PD-L1阳性表达患者的ORR率仍较低(15.5%),后续应进一步探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等与患者疗效的相关性等,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预测标志;

第二,联合化疗是否能提高PD-1单抗的疗效,根据临床前研究,化疗有可能通过降低肿瘤负荷、释放新抗原等,转换“非炎症反应型”肿瘤为“炎症反应型”肿瘤,进而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期待后续队列2的研究结果。


image.png

image.png

ONO-12 Ⅲ期研究显示,亚洲进展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三线或更多线应用Nivolumab单抗与安慰剂对比,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CheckMate 032研究显示出在西方、化疗失败的、胃/食管/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Nivolumab±Ipilimumab有可靠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给予患者Nivolumab(N3),Nivolumab+Ipilimumab(N1+I3), Nivolumab +Ipilimumab(N3+I1)。主要终点为ORR。 研究同样评估肿了瘤的PD-L1状态和有效性。

结果发现,160例患者(79%已接受≥2线治疗)入组(N3,N=59例;N1+I3,n=49例;N3+I1,N=52例),其中24%为PD-L1阳性(≥1%)。ORR在N3组为12%,在N1+I3组为24%,N3+I1组为8%。

在PD-L1阳性患者中,ORR在N3组为19%(3/16),在N1+I3组为40%(4/10),在N3+I1组为23%(3/13)。

在PD-L1阴性患者中,ORR分别为12%(3/26)、22%(7/32)、0%(0/30)。中位DOR在N3组为7.1个月,在N1+I3组为7.9个月,N3+I1组未得到。≥10%患者出现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该研究表明,Nivolumab±Ipilimumab在西方进展期胃、食管、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可获得持续的治疗反应及长期OS,这与在亚洲人中的ONO-12研究结果相一致。安全性也与之前的报道一致。

这些研究结果支持Nivolumab±Ipilimumab在进展期胃/食管/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image.png

这是一项联合免疫治疗(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胃癌中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瘤种,如黑色素瘤等类似,联合免疫治疗(N1+I3治疗)在PD-L1人群中疗效更佳,支持其在晚期胃癌中开展进一步研究。联合免疫治疗的3~4级不良反应明显提高(14%与3%),我们应关注,尤其联合免疫治疗在亚洲胃癌人群中的不良反应。


image.png

image.png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仍不确定。研究旨在探讨MSI状态在Ⅱ/Ⅲ期胃癌患者辅助化疗中的意义。

研究发现,纳入592例标本,36例(6.1%)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其余为 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或微卫星稳定(MSS)。在286例未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中,MSI-H比MSI-L/MSS有更好的无病生存率(HR 0.244 ,95% CI,0.069~0.867,P=0.0292)。在306例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中,MSI-H的状态与无病生存率无关(HR 0.561,95% CI,0.190~1.654,P=0.2946)。患者能否从辅助化疗中获益与MSI状态相关,辅助化疗可提高MSI-L/MSS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并不能使MSI-H的患者生存。

结果表明,在Ⅱ/Ⅲ期胃癌患者中,MSI-H患者的预后更好,而MSI-L/MSS患者比MSI-H患者更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image.png

胃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意义与大肠癌类似,MSI-H是预后较好的标志;但这部分的患者术后的治疗尚需进一步详细探讨,比如Ⅲ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是否能获益?辅助免疫治疗是否疗效更佳等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