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 驻守康安
——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医护的
急诊科是一个大科室,急诊(与灾难)专业是融合院前急救、院内救治、EICU、创伤手术、急诊留观住院而成五位一体模式的综合性大专业,还承担了教学培训、大型活动保障、灾难救援、突发事件应急等等许多职能……许多实习、进修、规培学员都把急诊专业作为研修的必选项!我们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学习的经历也感触很深。
每有病号,尤其是急救病号,我都很激动和紧张,也许对于我们他只是一个很平常的病人,但是对于他的家人,也许那是一个希望,或者是对死亡的垂死挣扎,“生老病死”在医院是最直白的写照。然而“救死扶伤”是我们医院一线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记得有一场意外(工地电击伤),这个小伙子进入医院时已经瞳孔散大,生命体征都消失,并且他的家人还没有到位,其实家人知不知道都是个未知数。我们医护人员在接到120紧急转运后积极待命,准备就绪。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抢救生命。在抢救室待了2个多小时,高度集中,思想紧张,直着耳朵听着主任的指令,生怕听错了,听不清或者听不到。主任反复说,太年轻了,再按一会吧。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但是没有一个人说放弃。抢救完这个病人,他的家人最终都到场了,妻子听完就瘫坐在抢救室门口痛苦不止。但是在我下班的路上,这个病号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24岁,应该是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主力。无论意外的责任方是谁,这个家庭都将遭受沉痛打击。不知道他的家人听到这个消息或者到达医院后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但是人生在世,“生而为人”,我们肩负着我们的存在意义,保护好自己,才能有能力去保护他人,这不是自私,这是我们履行责任的基础。
人到了暮年,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在退化,这是自热规律,就像前段时间那位因心梗抢救无效死亡的70多岁的老人。看到他的孩子们、朋友们、亲人们接近几十人,在医院外面等候,场面确实震惊。他虽然去世了,他的人生应该我们意义上的成功的人生。人走了,有如此多的人在外面等候,可想而知他生前是多么的伟大。突然我在想,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你自己创造了多少价值,而是你帮助了多少人,当你离开人世的时候,会有多少人为你感到痛惜。比我们优秀的人都在努力着更优秀,普普通通的我们有什么资格停止不前。
在微信看过一句话:“如果你有什么事在心里过不去,那就去医院看看吧,那里可以看到人生百态,然后你就感觉这些都不是事了“。是啊,”生老病死“大自然循环流转的自然规律,但我们人生走一遭,我们应该做最好的自己: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因为我们肩负着家属的希望;爱惜自己,保护他人,做一个敢于承担有能力承担的人;继续努力学习,秉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态度,让自己做的更好,不负光阴,不负韶华。
急诊科更像一口井,为全院以及全社会提供急诊急救、健康保障、教学培训等资源,实现了经济与社会两个效益!
夜阑人静、黎明将至,放心,请您安睡,急诊人不眠不休为您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牛丽强,杨喆,郑广明,孙巧杰,单敏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5-292025
山西:ICU里的十二个昼夜
-
new朱玉龙:一根冷冻消融针一次手术能够消融几处肺癌病灶?
既节约成本,又精准高效。
2025-02-05 -
new主动脉旁拆“雷”-食管上段切出半个“胡萝卜”
2024-05-21 -
02-012024
回望历史,中医在中华民族强盛伟业中永立潮头
中医中药,中西结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
朱玉龙:一根冷冻消融针一次手术能够消融几处肺癌病灶?
2025-02-05 -
用生命守护生命
2019-06-24 -
玻璃瓶里的春天
2019-06-24 -
手术室门里的故事
2019-06-10 -
梦是脚下的路,也是明天的太阳
2018-11-26
-
援非日记|仁心仁术造福苏丹人民 实际行动唱响中国故事——安康市人民医院李传根
2023-04-23 -
抱着患者做手术
2016-08-25 -
宋尔卫院士:父亲是生命中最好的导师,塑造了我的人生
2022-05-13 -
什么是疑难病例?
2018-11-12 -
万家团圆时,医院里的别样新年
2023-01-31 -
彭淑牖教授荣获2021年度“十大医学泰斗”
2022-07-08 -
朱玉龙:抗疫一线 始终有我
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