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房颤日|关注房颤防治 守护心脑健康
6月6日是第九个中国房颤日,这一天,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携手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启动了“医路相伴”——2021中国房颤日疾病科普公益传播项目,并推出了“护心爱脑 健康一生”——2021中国房颤日特别策划主题活动。活动汇聚国内知名心脏内科专家以及房颤、脑卒中同诊共治的先行者,以主题演讲、圆桌讨论、医患关“心”故事剧院式演讲等多种形式,传递科学的防治理念,帮助公众以及患者正确认识房颤,同时聚焦房颤早诊早治、分级诊疗以及多元支付等医疗卫生政策相关话题,多维度探索守护全民心脑健康的路径,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未来,该项目将在全国各区域持续进行患者教育,助力提升公众,尤其是房颤患者和高风险人群的疾病认知水平,进一步改善房颤诊疗现状。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志伟在致词中表示:“作为聚焦医疗健康领域的慈善组织,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始终关注心脑健康,尤其是房颤的防治。过去几年,我们在强生医疗的支持下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房颤公益健康教育活动,以唤起大众和患者对房颤疾病的防治意识。我们深知,只有全社会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民心脑健康水平。”
孙志伟理事长
心脑健康挑战不容忽视 早诊早治是关键
今年五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64亿,占18.70%。“银色浪潮”正在席卷中国,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包括房颤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作为老年群体高发疾病,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公共健康挑战之一。
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的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目前,中国房颤患者已超过1000万,患者基数庞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马长生在本次中国房颤日特别策划主题活动中做了题为《心房颤动进入节律控制时代》的开场致辞,他表示:“目前房颤的治疗进入节律控制时代。与单纯的室率控制相比,节律控制通过恢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可以缓解症状、预防心力衰竭、改善生活质量,甚至有可能减少卒中发生,改善疾病预后。节律控制必将使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获益。”
马长生教授
由于有些房颤的症状并不明显,但是卒中和导致心衰的风险一点也不少甚至更大,因此,房颤又被称为“温柔杀手”。没有明显症状的房颤患者会逐步由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持续性房颤,大大增加了后续治疗的难度和风险,也使患者家庭和社会增加更多负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衰中心主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董建增表示:“房颤的表现和感觉因人而异,有些房颤患者会有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有些则心跳无明显增快,毫无觉察。这导致疾病本身认知度低,公众对房颤认识严重不足。因此加强科普宣传,着力提升房颤知晓率,提高全民的预防观念和早诊早治意识十分必要。”
近年来,医学技术的进步为房颤提供愈加科学的诊疗理念与方式,使得治愈房颤成为可能。微创导管射频消融技术作为节律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穿刺,将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放置到心脏内,以射频的方式治疗心律失常,是目前较为成熟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疗和治愈的选择。
探索健康中国“心”路径 全面助力心脑健康
当下,“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实现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为中心的转变。脑卒中作为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伴随高致命风险,因此推动房颤与脑卒中联合诊疗,共筑一条“心脑护城河”是保障人民心脑健康的重要举措。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一病区主任姚焰在主题为《正确认识房颤,守护心脑健康》的演讲中表示:“房颤的头号危害就是脑卒中。这两个器官任何一个发生了问题,都将影响到病人的整体健康。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脑血管疾病应同防共治,从预防到及时救治再到规范治疗,都要同步进行,而且要做好长期预防,防治脑卒中复发。”
姚焰教授
目前心血管和脑血管治疗分属两个不同的科室,要实现“心脑同治”,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脏病急救中心主任刘少稳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分享了一些尝试和探索。该院在2004年建立了房颤门诊,一方面能够让房颤患者得到更专业、规范化的治疗,另一方面这个门诊的设立也便于与神经科、老年科、急诊科和药剂科等医生协同治疗,通过一个出口,患者可以享受到全面、个体化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在房颤患者中,广大基层患者群体受困于疾病认知以及当地医疗资源和服务水平,面临的治疗境况尤为艰难。此外,缺乏相关手术经验如心电生理技术的专业人才,让这一群体的治疗更加受限。分级诊疗制度通过统筹城乡、上下联动等多种方式,最大程度提高房颤的治疗效率,进一步改善基层诊疗现状。
在此次特别策划主题活动中,来自全国心血管治疗一线的青年术者代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王昌会、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一科主任尹晓盟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姜伟峰以别出心裁的剧院式演讲形式,通过临床医生的直观视角,生动分享临床治疗中的医患关“心”故事, 持续传递正确的房颤防治与诊疗理念,引导公众早诊早治,全面助力心脑健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高危膀胱癌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有新突破
-
04-262025
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疗法有新方案
-
04-252025
晚期肾癌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有新方案,推动临床治疗格局变革
-
new“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主题推进活动在京举行
体重管理工作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25-04-23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