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CGOG2021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

6月18日CGOG2021转化医学专场

时间:2021-06-21 11:17:26来源:未知作者:蒋枋利、高梦婷、 阅读: 131993

第11届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年会6月16日—20在北京及线上隆重召开。6月18日,转化研究会场精彩继续,本会场着重介绍并讨论了目前非常热门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向临床转化应用的现状与前景,吸引了超过7万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线上及线下参会,为转化医学领域一手资讯的分享和讨论提供了优质的学术平台和宝贵的交流契机。

本场会议由两位国内著名的专家主持,分别是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刘宝瑞教授和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吴健民教授。

image.png

 

会议上半场主题为“基础研究及潜在转化研究篇”,由刘宝瑞教授担任主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舒绍坤教授围绕“肿瘤表观遗传与肿瘤转化研究”主题,探讨了高通量筛选平台在肿瘤转化研究中的应用,并结合自身的体会发表了科学研究与临床诊疗相互转化的观点,总结了基因编辑与高通量测序等手段用于肿瘤新靶点筛选与新药研发的临床应用。随后舒绍坤教授分享了基于基因组学平台研究BRD4在多肿瘤中的应用潜力并解析了相关耐药机制,强调了开发新的联合用药方案对肿瘤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性。

image.pn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章程教授围绕“外泌体在肿瘤诊疗中的价值”主题,介绍了外泌体在肿瘤中的功能机制及临床诊疗当中的应用。章程教授详细讲解了外泌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合成、产生、释放的过程,着重讨论了外泌体在肿瘤进展、转移和免疫调控中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最后章程教授基于最新行业进展,介绍了基于液体活检的外泌体及其内含物作为诊疗和预后标志物的价值,以及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前景,为这一行业的进步提出了思考和期待。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鹏程教授围绕“代谢与肿瘤精准治疗”的主题,对肿瘤代谢调控进行了精彩阐释,并结合团队工作成果详细介绍了肌酸等多种代谢途径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多个与代谢调控相关的分子通路,展示了肿瘤与微环境通过代谢调控的互作,并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image.png

 

在卜鹏程教授精彩的报告后,刘宝瑞教授主持了第一部分讨论环节,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陈锦飞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树滨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鲁智豪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桐森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忠武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华教授分别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及研究方向,针对三位讲者的介绍进行点评,并对表观遗传、外泌体、代谢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随后会议进入下半场议程“新技术指导的转化应用篇”,由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吴健民教授主持。

image.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高静教授围绕“临床前拟人化研究模型指导临床实践的进展与前景”主题展开讲解,介绍了拟人化模型的发展历程及临床前应用。随后详细讲解了拟人化模型用于指导胃癌患者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及新药研发及耐药机制的成功案例。最后,高静教授介绍了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牵头、即将开展的“阿凡达(AVATAR)”项目,该项目旨在扩展拟人化研究模型队列,纳入更多典型分子特征亚型,以便更好地服务精准治疗、转化研究和药物研发,期待更多团队能够参与其中,更好地推动转化医学和产业领域发展和共同获益。

image.png

 

北京百奥智汇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学达教授围绕“单细胞测序指导临床实践的成效及瓶颈“主题,对泛癌T细胞及髓系细胞的转录图谱展开了介绍,发现了肿瘤微环境中的复杂的免疫细胞亚群。胡学达教授介绍了单细胞测序技术指导之下,肿瘤浸润T细胞耗竭的两种途径及具有临床意义的T细胞分型,并讲解了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髓系细胞的转录图谱。此外,胡教授还介绍了三阴性乳腺癌抗PD-1治疗前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亚群细胞的变化的鉴定工作,为与会观众介绍了单细胞测序技术最新的进展、应用前景和未来方向。

image.png

 

随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介绍了“中国胃癌基因组图谱计划”的最新进展。项目计划以合作研究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多中心前瞻性招募进展期胃癌患者1000余例,采用多基因Panel检测患者肿瘤组织,绘制中国进展期胃癌基因图谱。张教授展示了TCGA晚期胃癌亚裔与非亚裔数据库的区别,详细讲解了CGAC项目的意义、入组标准及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已入组患者的代表性变异与国外数据库的区别以及对现行治疗的提示。最后,张教授介绍了本研究中提示的晚期胃癌治疗获益差异的分子特征组合。本项目的持续进行,将为我国胃癌患者人群特征的描绘及防控治疗的发展提供关键参考。

image.png

 

随后,吴健民教授主持了第二部分的精彩讨论,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聂勇战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联教授、上海立迪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闻丹忆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杜春霞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邢蕊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教授、思路迪白跃宗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转化医学中相应新技术的特点、优势局限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由会议主持人吴健民教授总结致词,宣布第十一届CGOG转化研究专场顺利结束。

image.png

 

image.png

 

本转化医学专场为参会医生带来了转化医学平台新方向及新技术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也提出了现有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期待消化道领域的专家们共同努力,继续推动学科进步,以便优化肿瘤患者的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最大的生存获益。

6月19日,CGOG2021高峰论坛、食管癌专场、肝胆胰专场、GIST/NEN专场,精彩继续!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蒋枋利高梦婷、章程、高静

责任编辑:李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new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CGOG 2021年会圆满落幕

    2021年6月16日-20日,为期五天的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hinese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Group,CGOG)2021年会圆满落幕。2021群贤云集,初心不忘,再续十年新华章。 CGOG在国内外同仁的支持下走过了11年的风雨,见证了国内消化道肿瘤领域的起步与发展。CGOG2021年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每日进行2-3场不同专题的学术会议,总计20余场会议,学术专场平均超7万人次观看,最火爆的CGOG年会高峰论坛的观看数量超13万人次

    2021-06-21
  • newCGOG2021 | 消化系统肿瘤国际高峰论坛: 群贤云集,初心不忘,再续十年新华章

    2021年6月19日,第11届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CGOG)在大家的期待中如期举行。本次大会紧跟国际前沿,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针对不同瘤种设立相应专场,系统梳理消化道肿瘤热点问题。CGOG主会场邀请了多位学术领军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日本仁爱大学医学院Hisato Kawakami教授和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Yung-Jue Bang教授等,吸引了150余名同行参会,线上134013次观看量。 CGOG主会场在北京大学

    2021-06-21
  • new6月20日CGOG2021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委会年会速递

    6月20日上午,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委会年会在CGOG2021期间召开。大会学术气氛浓厚,现场讨论氛围热烈。 首先,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袁响林教授作为大会主席作开场致辞。随后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张鹊副理事长致辞,介绍了学会的架构、具体职能,由郑革红秘书长宣读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专委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专委会主委张小田教致辞,发表了对青委会今后工作的希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彭智教授受聘为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他发表了工作报告,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愿景。北京癌

    2021-06-21
  • new2021CGOG食管癌专场速递 | 三军对话齐冲锋,上下聚力谋精准

    延续主会场的学术热情,CGOG 2021食管癌专场于6月19日下午召开,会议依然采用线上联合线下的模式,除了现场热情的观众参与外,全网共93800余人次观看了会议直播,会议为食管癌治疗领域最新进展的传播和多学科的思维碰撞提供了优质学术交流平台。 本场会议由三位国内食管癌领域著名专家主持,分别是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李印教授、肖泽芬教授和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张晓东教授,大会主席沈琳教授亲临现场致辞。 会议伊始,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鲁智豪教授做了“食管癌精准治疗的探索与体会”的主题报告,鲁教授从晚期

    2021-06-21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