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专家告诫:乳腺癌已不再是中青年妇女的“专利”

时间:2021-06-25 08:27:46来源:未知作者:衣晓峰 陈一海 阅读: 134488

今年85岁高龄的王奶奶,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左侧乳腺长了一个鸽卵大小的肿物,并且皮肤有破溃的迹象。王奶奶家人赶紧带她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一病区诊治,病理结果证实为乳腺癌。此外,老人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经多学科会诊和身体调整后,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乳腺外科一病区副主任许守平教授为老人成功地切除了肿瘤。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王奶奶现已痊愈出院。

高龄乳癌病人逐年增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守平教授指出: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高龄已不再是乳腺手术的禁忌症,完全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另一方面,需要高度关注的是,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银发浪潮”正席卷而来。2021年世卫组织统计,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7岁,较之建国前提高了至少一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到医院求治的高龄乳腺癌病例人数也在逐年“刷新记录”,甚至比同期来就诊的年轻女性多许多。

许教授介绍:在我国,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45-55岁。乳腺癌发病有两个高峰,第一个出现在45-55岁之间,另一个出现在70-74岁之间。近年来诊断为乳腺癌的中位年龄逐渐增大。这一现实提示,作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乳腺癌已不再是中青年妇女的“专利”。同时,根据世卫组织癌症研究机构报道,2020年全球发病226万,死亡68万,且发病率还在上升过程中。仅我国2020年就新增了42万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的新发病例数快速增长,已经取代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这给国家防治乳腺癌提出了严峻挑战。

2.jpg

幕后“黑手”都有哪些

既然年龄已不再是导致乳腺癌的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乳腺癌高危人群呢?许守平教授介绍说,在2019年版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已经对乳腺癌高危人群给出了明确定义——存在如下三条之一者,即可认为乳腺癌高危人群:一是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较一般妇女至少高出2倍,有其它癌家族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也较高。二是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有乳腺癌病史的妇女,其对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其她妇女高3-4倍)。三是30岁之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病人。

许守平教授补充说,除了上面的情况外,还有一些会使乳腺癌风险增加的后天因素,如不生育或首次足月产年龄晚的女性,或未哺乳或哺乳不良,从未怀孕或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约为20岁前生育的女性的2 倍,而更早怀孕和哺乳者,则能够降低乳腺癌的风险;二是月经初潮早、月经周期提前,绝经年龄晚于50岁者。月经期开始早和绝经晚意味着乳腺有更长时间暴露在雌激素环境下,而雌激素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许教授进一步解释,月经初潮年龄每提前4-5岁,患乳腺癌的几率就增高1倍。初潮年龄在13-15岁以上者,得乳腺癌的机会要比12岁以下者少20%。绝经期在55岁以下者,乳腺癌的发病率则较低。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绝经年龄小于45岁者危险性增多1倍左右。同时从外源性激素角度看,长期服用避孕药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也较大。另外,某些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中含有致癌成份,无异于诱发乳腺癌的幕后“黑手”。循证医学也表明,妇女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可加大乳腺癌的发病概率,因此妇女不能随便补充雌激素、孕激素。

3.jpg

早期筛查普及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不良生活习惯也为女同胞埋下了得乳腺癌的隐患。许守平教授介绍,首先是喜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的妇女患乳腺癌是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者的2倍。二是大量研究证实,摄入酒水容易酿成乳腺癌,且酒精浓度越高,可能性越大;与不饮酒的女性相比,每天喝1杯酒乳腺癌风险仅有轻度升高,而每天喝3杯以上时,患病几率则为1.5倍。三是吸烟或被动吸烟年限长的女性,乳腺癌患病率也随之“水涨船高”。 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运动,也是造成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明显攀升的一大重要诱因。还有一个事实是,推迟生育、生育次数减少,致使乳腺癌高发,这在正经历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国家中最为明显。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一项最新统计显示,黑龙江省乳腺癌早期发现率处于偏低水平,省内一期患者仅占10-20%,而国内部分大中城市最高也仅达三成,远低于西方国家40%的一期病患比例。许教授指出,西方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已开展乳癌普查,覆盖率达70%以上,临床诊断80%左右为Ⅰ期乳腺癌,死亡率显著下降。反观我国,由于大众早诊断、早发现的意识差,乳癌早期无症状或不感觉痛,就不去医院检查。同时,很多妇女不会乳腺自检,延误了病情。这些数据提示,我国的乳腺癌早期筛查普及依然任重道远。

许守平教授介绍,乳腺癌是目前仅有通过普查就可以降低死亡率的肿瘤之一,可见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在治疗和预后中的重要地位。统计数字显示,一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5%,约70%的病人可选择保乳手术,既能切掉病灶,又能保住乳房,由此极大地提升了生活质量;相比较,四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只有16%,约为一期的1/6,且医疗费用也高于10万元。由此可见,早诊、早查、早治的结果,自然是天壤之别。

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乳腺癌呢?许守平教授给出的自检方法很简单,在家里就能完成。比如一看:面对镜子双手下垂,看乳房两边是否大小对称,有无不正常突起,皮肤及乳头是否有凹陷或橘皮样的改变。二触:左手上提至头部后侧,用右手检查左乳,以指腹轻压乳房,由乳头开始做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逐渐向外(约3-4圈)至全部乳房查完为止,右侧同理。三卧:平躺在床上,右肩下放一枕头,将右手弯曲置于头下,重复第二步。四压:除了乳房,亦需触摸腋下有无淋巴结肿大,最后再以大拇指和食指挤压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

但许守平教授提醒,上述方法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几率很低,绝大多数病人用手能摸到的乳房硬块,到医院检查时,病情已经不轻了;因此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定期到专业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体检,40岁之前可通过B超进行乳腺肿瘤的筛查;而40岁以后,尤其是乳腺组织致密的人,则应将钼靶技术和B超结合起来应用;对有高度怀疑但无法确诊者,可借助核磁共振技术详细排查。(衣晓峰 陈一海)

 

附许守平教授简介

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一病区副主任。长期从事乳腺疾病外科手术工作,为黑龙江省优青获得者。现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乳腺肿瘤学组青年会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分会秘书长。

1.jpg

黑龙江省乳腺肿瘤防治知名专家,对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乳腺肿瘤微创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癌保乳术、乳房一期重建等手术;尤其对于胸壁、腋窝复发等复杂、疑难手术有自己独特的经验。提倡乳腺癌功能外科新理念,避免术后上肢水肿及疼痛带来的不适。此外,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师网.jpg

责任编辑:衣晓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