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管理血压 请从家庭自测血压做起

时间:2021-09-24 10:33:19来源:未知作者:衣晓峰 阅读: 78759

九月底的北方,天气逐渐转凉,门诊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也多了起来。作为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影响是非常大的,必须加以有效控制。临床中,之所以提倡家庭自测血压,是因为有助于大家及时掌握自己血压状态、血压水平和血压细小变化数值,便于医生评估降压疗效,进一步科学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我国自测血压的病人仅有7%

在我国,根据北京、上海高血压门诊病人的调查结果,每天坚持测血压的病人仅有7%左右;而在欧洲各国例如意大利,门诊病人规律的家庭自测血压率高达75%。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五病房郭宏教授指出,通过推广家庭血压自测,可望增加国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对提升我国高血压防控水平意义重大。

1.jpg

血压是波动性和变异性较大的生命指标,需要多次反复检测才能对患者的血压做出精准、可靠的评估。依据准确测量的血压水平,调整服用药物的用量,才有可能把血压管理到最佳水平。郭宏教授认为,不光高血压病人需要经常自测血压,对血压正常的人群,也应该在家中利用血压计量血压,了解自己有没有高血压的趋势,达到提前预防的目的。同时,家庭自测血压的另一价值就是可以引起社会对高血压防治的普遍关注,提高患者诊治的积极性、依从性和主动性。

那么,问题来了,对高血压病人来说,应用什么样的血压测量设备?何时测定血压?测定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在家里自测血压,多少才算正常?郭教授解释说,在临床诊疗、人群防治和科学研究中,有3种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即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其中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是在医院由医生、医技人员帮助完成,家庭血压是患者或正常人在家自行测量,也称自测血压。

电子血压计优于水银血压计

郭宏教授指出,开展家庭自测血压时,应选择经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定期校准。测量过程中注意放松身体,去除可能有干扰的因素(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饮用咖啡或茶等,排空尿液),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日常中,有一些高血压病程较长的患者习惯于用水银血压计测血压,认为其准确性较高,其实这种水银血压计仅仅只是一种压力计,大多需要医务人员配合听诊器才能测血压。

同时,由于水银血压计操作繁琐,携带不便,加上水银本身又是对环境污染的重金属物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逐步淘汰并禁止使用。郭教授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血压计已日益普及,借助经过专业认证、符合质量标准的电子血压计,严格按照注意事项测量血压,同样能够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并且电子血压计携带方便,操作起来也较水银血压计更便捷、更容易。

测量姿势和测量时间很重要

郭宏教授建议,在测血压时宜采取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放松且身体保持不动,不要说话。位置规范适于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5 厘米(约两横指)处,松紧合适,以袖口可插入1-2指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手臂过粗或是过细的人,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袖带,如选用标准袖带可能会形成一定的误差。

郭教授强调,血压监测时间点的把握,也是正确测血压的重要环节,一般可在清晨及晚睡前2个节点监测安静状态下的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对于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尤其要安排早晨服药及早餐前、排尿后的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此时的血压水平有助于帮助医生调整用药。部分病人习惯于服药后2-3小时测量血压,这个时间段的血压值仅仅反映降压药的短时效应,不能判断该药是否能够24小时控制血压。

自我血压监测,可防患未然

在前往门诊就诊时,患者应把之前连续测量家庭血压的结果提供给医生作参考;而当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1-2天血压,早晚各1次,以便对自己的血压心中有数。郭宏建议说,每次测完血压后,需将测量结果完整地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备随时调阅。记录内容应包括测量血压者的姓名、测量日期与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如果血压计提供了平均压或脉搏压,也应一并记录下来。

需要提醒的是,血压测量的次数不宜过多过频,以免造成焦虑情绪,促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压波动,反而测不准了。还要注意血压测量时机,有些人半夜起床排尿时也会测血压,以查看自己的夜间血压如何,这并不准确。

   郭宏教授的体会是,人最熟悉的环境是家,在家可以达到最舒适、最放松的状态;在家里测得的血压,准确度往往要高于医院诊室的测量。但要注意,医院诊室的血压标准为140/90毫米汞柱,而家庭自测血压的参考标准要稍低点儿,为135/85毫米汞柱。血压的控制目标,最好是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但不低于120/70毫米汞柱。

郭教授再次强调,通过家庭自测血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我们每个人的血压达标率,预防和减少远期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健康生活每一天。

                                                

郭宏医生简介

2.jpg

主任医师,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高血压研究室副主任及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五病房副主任,心内科第二党支部书记;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20年基于高血压诊治技术获“龙江工匠”。

研究领域: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医工融合研究,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心血管疑难重症诊治。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常委。

学术业绩:近五年第一作者SCI论著三篇,主持高血压国自然面上项目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横向课题各一项,获省级优秀完成单位;作为黑龙江省执行组组长,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即全国第五次暨黑龙江省第六次“高血压普查”)横向课题,获得项目先进工作者称号,哈医大一院获优秀完成单位;《中国居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黑龙江省第七次“高血压普查”)黑龙江省项目负责人,《黑龙江省重要心血管病人群调查、预警及防治的关键技术研究》获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高血压高危患者预警及顽固性高血压治疗等新技术获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新技术成果二等奖,省卫健委医疗新技术成果一等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执笔专家。人民卫生出版社《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编委。主持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项,发表教学论文多篇。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