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
当前位置:首页/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第十二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学术/详情

CSC 2021|心力衰竭论坛 · 抢救心肌,优化管理

时间:2021-12-21 10:23:13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 阅读: 154253

在2021年12月17日举行的心力衰竭论坛之“心力衰竭新治疗论坛专场”中,众多大咖聚焦心力衰竭(心衰)的最新进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211217-CSC心衰论坛专题会议报道-v1113.png

会议邀请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瑶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孔洪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莹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漆泓教授担任主席共同主持本次会议。

董吁钢教授:慢性心衰的早期多通路联合治疗

211217-CSC心衰论坛专题会议报道-v1234.pn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分享了《慢性心衰的早期多通路联合治疗》,心衰呈不可逆的断崖式进展,每经历一次心衰失代偿事件就很难恢复至上一阶段,此外晚期心衰患者死亡/心衰住院的风险极高,很难从现有治疗获益,因此心衰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治疗以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命。那如何启动治疗药物在临床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针对神经-激素机制激活和代谢-炎症机制紊乱途径的药物虽然能改善患者预后,但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通过对细胞信号机制障碍(NO-sGC-cGMP信号受损)的干预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改善。且研究显示联用不同通机制的抗心衰药物越多,患者的预后越佳。维立西呱通过双重作用机制修复NO-sGC-cGMP通路,进而改善靶器官的功能。VICTORIA研究结果显示,维立西呱联合其他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背景下可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预后,且越早使用,患者预后改善越好。董吁钢教授表示在中国真实世界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心衰患者早期很难在短时间内加用多种药物、也很难滴定到靶剂量,而维立西呱对血钾、肾功能、血压等影响小,依从性好,与药物相互作用少,早期使用即可早期获益,因此多项指南/共识推荐尽早使用维立西呱,以减少事件的发生。

许顶立教授:心力衰竭患者的离子管理

211217-CSC心衰论坛专题会议报道-v1768.png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顶立教授分享了《心力衰竭患者的离子管理》。心衰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离子异常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与心衰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影响心衰患者的药物治疗。因此在临床上如何及时发现和管理心衰患者的离子异常,维持离子平衡具有重要的重要意义。由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在张健教授的带领下制定了《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离子管理专家共识》,许顶立教授从钾离子、镁离子、钠离子及铁离子的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加深对离子异常在心衰发生发展作用的认识,提高临床医师对心力衰竭患者离子异常的处理能力。

211217-CSC心衰论坛专题会议报道-v11063.png

毛威教授:从药理学机制看新型sGC刺激剂在心衰治疗中的价值

浙江省中医院毛威教授分享了《从药理学机制看新型sGC刺激剂在心衰治疗中的价值》,毛威教授从历年心衰的发展简史引入话题,尽管不断引入新的治疗方法,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但心血管死亡和住院的风险仍然很高。既往很多研究一直致力于探讨心衰过程最本质、最重要的环节即心肌细胞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都没有令人欣慰的结果,直到NO-sGC-cGMP信号通路为“细胞-信号”的干预机制指引了关键方向。毛威教授详细讲解了NO-sGC-cGMP通路的在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修复NO-sGC-cGMP信号通路可改善心肌和血管功能。而维立西呱是首个治疗心衰的sGC刺激剂,具有双重作用机制,不依赖内源性NO水平直接刺激sGC以及协同增加sGC对NO的敏感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在心衰患者NO生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双重机制促进产生cGMP,修复NO-sGC-cGMP通路,进而改善靶器官的功能。VICTORIA研究显示,维立西呱疗效显著,治疗早期即可显著降低NT-pro-BNP,整体安全性良好,患者依从性高,治疗期间对肾功能和血钾无不良影响。

211217-CSC心衰论坛专题会议报道-v11555.png

钱菊英教授:冠心病合并心衰治疗的新思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分享了《冠心病合并心衰治疗的新思路》。在我国,冠心病和心衰患病人数均超1000万,二者相互伴发率高。VICTORIA研究显示,近60%的心衰患者合并冠心病,冠心病合并心衰可导致死亡风险升高。目前,基础的抗心衰药物(BB+RASI/ARNI)对于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治疗不理想,存在较高的残余风险。无论冠心病还是心力衰竭,归根到底是心肌细胞功能或者结构的病变。NO-sGC-cGMP是链接心肌缺血与心脏重构的重要途径,维立西呱通过直接刺激sGC修复NO-sGC-cGMP通路,不仅可以抑制心室重构,还可减少钙超载,改善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2021ACC公布了VICTORIA研究冠心病亚组分析结果,尽管心衰合并冠心病更高危,维立西呱可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死亡和HF住院风险,为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11217-CSC心衰论坛专题会议报道-v11950.png

李广平教授:聚焦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抗凝选择及启示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广平教授讲课的题目聚焦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抗凝选择及启示。房颤患者中,心衰发病率和患病率较高,大型房颤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心衰患病率为21%-68%。以此同时,大型心衰研究显示:心衰患者房颤患病率高,从NYHA Ⅰ-Ⅱ的4%高达NYHA Ⅳ的50%。房颤与心衰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两者合并存在时预后更差,能够显著增加卒中、死亡及住院风险。对于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抗凝获益明确,指南推荐应积极给予抗凝治疗。虽然我国高卒中风险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比例逐年增加,但仍未达到指南要求。患者因素、医生决策以及既往出血史是影响抗凝治疗比例的主要因素。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首选NOAC。NOAC对比华法林,具有药代动力学可预测、药物相互作用较少、不受饮食因素影响、颅内出血风险更低、起效快,半衰期短,停药后作用消除快等优势。ROCKET-AF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对于NVAF合并心衰患者,利伐沙班疗效与华法林相似,降低出血性卒中及颅内出血的疗效更佳。

211217-CSC心衰论坛专题会议报道-v12420.png

王利教授:基于人原代心肌细胞的新药研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利教授分享了《基于人原代心肌细胞的新药研发》的相关知识。心血管病史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靶点上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当前心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常因为物种间的差异存在局限性。将成人原代心肌细胞技术体系转化为生产力,有望助力新药研发。此外,心脏毒性是制约药物成功研发的重要因素,原代心肌细胞对药物心脏毒性高度敏感,可应用于个性化心脏毒性测试。

211217-CSC心衰论坛专题会议报道-v12635.png

最后刘莹教授进行了简短而深刻的总结,各位专家从心衰治疗的机制、循证医学、离子管理、合并症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新的进展和新的突破,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责任编辑:李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