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2021 | 基础研究论坛
2021年12月17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基础研究论坛如期召开,本次大会基础研究论坛主要分为三个主题,分设三个论坛,包括心血管疾病转化研究、代谢与心血管病以及受体与心血管病论坛,分别针对目前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展开学术交流。
第一场基础研究论坛会议主席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炜教授,主持人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澄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院张效林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邦党教授担任。
高炜教授:第一场基础研究论坛——转化论坛主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炜教授作为论坛主席首先对心血管转化医学研究在基础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提出转化信息学拓展了心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的研究视野;在这方面研究中,人工智能要与人的智能,也就是医务研究者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思维进行整合,以期在医学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更好的利用智能科技服务于病人,提升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
沈百荣教授:心血管疾病的转化信息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沈百荣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心血管疾病的转化信息学”讲题。转化信息学是沈教授团队过去10年间在国际上提出的概念,针对生物医学这样的复杂系统,把碎片化的数据和知识进行整合,最终应用于健康管理,包括四个层次的整合,即化学信息、生物信息、医学信息和健康信息。沈教授团队在心血管生物信息学领域做出重要成果,通过将遗传因素、生物标记物因素、可穿戴设备跟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结合起来,主要应用于主动健康、智能科技模型和聊天机器人,建立人工智能加机器智能结合的慢病管理模式,最终实现慢病管理的智能化路径,改善心血管患者诊治水平和预后。
尹彤教授:基因指导个体化抗栓治疗——机制与转化应用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尹彤教授主要针对抗栓药药物基因检测的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影响到抗栓药物个体化差异的因素,包括药物的代谢基因变异和血小板miRNAs调控机制;基因检测指导下冠心病个体化抗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治疗具备临床循证医学证据;药物基因检测不适合所有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常规应用,但可以使血栓高危风险患者以及抗血小板降阶治疗患者获益;基因整合临床积分模型、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快速床旁基因分型技术、系统组学分析,将进一步推进基因指导抗栓治疗的临床应用。
胡厚源教授:血管和心脏瓣膜稳态的维持与调控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胡厚源教授首先对心血管病新的危险因素——感染负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5 (Staphylococcal superantigen-like protein 5, SSL5)可以激活血小板,产生促炎促血栓形成的作用,并通过血小板微粒促进斑块内血管新生及血管钙化,引发斑块破裂;狭窄主动脉瓣部位的高剪切力,可通过Piezo-1激活单核细胞,TAVI治疗的重要益处被认为是与抗炎作用有关;因此,靶向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新的治疗技术有望改善血管稳态,胡教授团队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靶向ROS清除性纳米药物(TPCD NP),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其可通过抑制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维护心血管系统稳态,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许丹焰教授:运动减低血脂的神奇机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许丹焰教授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困境,即“小他汀,大作用;大他汀,副作用”,指出他汀类药物通过上调PCSK9对肝脏、肌肉等器官产生不良作用,提出运动抑制PCSK9,可作为一种简便、廉价和易实施的降脂补充疗法,并详细阐述了团队近期的研究成果,证实了有氧运动通过可溶性环氧化合物水解酶(sEH)/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途径负向调控高脂血症小鼠PCSK9的新机制,为解决他汀治疗过程中出现的PCSK9升高这个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为临床工作中更好地控制患者血脂水平提供了新的方向。
张澄教授:讨论和总结本场论坛要点
最后张澄教授做结束总结:感谢大家精彩的讲课,第一场基础研究论坛的最大亮点,在于四位专家从各方面的基础研究如何转化到临床应用,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国家越来越重视转化医学,我们通过基础研究可以发表论文申请基金,然而真正从基础研究做到转化研究是非常少的,今天四位教授的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再次感谢各位专家!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学术快递 | 一期一会之新年大礼包龙岁腾云去,蛇年舞春来——新生儿领域2024指南共识盘点
2025-01-02 -
08-252023
为促进消化道早癌诊疗规范化不断蓄力
-
08-252023
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动脉介入化疗是首选
-
new【CSC2021】心血管影像论坛·超声、CT、磁共振、核医学
12月17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心血管影像论坛如期召开,众多心血管影像领域的顶级专家云集,作为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重要环节,专家们从超声、CT、磁共振、核医学多个学科出发,介绍了各项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热点、个人体会及应用前景。 本次会议主席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世华教授,上半场主持人由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小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兰晓莉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新宇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姚桂华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田野教授担任主持,讲课嘉宾为上海第一人
2021-12-21
-
CSC2021|基础研究论坛:聚焦心血管基础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研究
2021-12-21 -
【CSC2021】心血管影像论坛·超声、CT、磁共振、核医学
2021-12-21 -
CSC2021|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论坛:共享心血管代谢领域学术盛宴
2021-12-17 -
CSC2021|基础研究论坛三
2021-12-21 -
CSC 2021|心力衰竭论坛 · 抢救心肌,优化管理
2021-12-21 -
CSC2021 | 基础研究论坛
2021-12-21 -
CSC2021|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论坛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