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者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医者日记/详情

儿医检验“三剑客”奋战小汤山

时间:2022-07-07 10:08:47来源:未知作者:霍剑波等

他们是一群距离病毒最近的人,也是与时间赛跑的“幕后英雄”。在北京市4月22日以来因奥密克戎引发的疫情中,来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检验中心的“90后”霍剑波、赵昀昊、李霖,组成儿医检验“三剑客”驰援小汤山方舱医院,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心路历程,了解抗疫一线的故事。


1657159838719456.png

左起依次为李霖、赵昀昊、霍剑波


霍剑波:感谢小汤山赋予我的成长


今年4月25日下午,刚刚结束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闭环工作3天的我,接到医院通知,第二天早上9点到达小汤山方舱医院,支援方舱实验室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就这样,带着医院和科室的殷切嘱托,我告别了新婚的妻子,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第一批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的检验人员出发了。


1657159867972602.png

左一为霍剑波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小汤山。今年年初,丰台区因冷链引起一轮疫情传播,当时我就积极报名参加了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核酸检测工作并顺利成为其中一员。虽然只有短短6天,但在培训和实战中,我已经具备了承担大规模核酸筛查检测任务的基本能力,这也为我第二次支援奠定了坚实基础。

4月26日下午到达小汤山后,见到很多上次一起奋战过的战友。我本以为,这次是不是也能6天结束任务?但见到了我的老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王启老师,透过严密的口罩还能依稀察觉到他严肃的表情后,我意识到这次的支援任务不会那么简单。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是小汤山医院院感处细致入微的穿脱防护服培训。还没来得及熟悉实验室环境,大家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第一组支援队员当天晚上就接到了数千份标本。作为第二组队员,4月27日下午1点30分开启了属于我的征程。

我也慢慢理解了王启老师在我们最初集结时那严肃的表情因何而来:4月30日,在我们第三次进舱工作时便检出了阳性标本。之后各组也陆续检出了阳性标本。我们在小汤山,以另外一种方式见证了北京4月22日以来疫情的高峰。

高频次阳性标本的出现,让我们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既要保证检测质量,不能疏忽漏掉一个阳性标本,也不能出现假阳性标本。自我防护同样至关重要,这是保证自己和战友不被病毒感染的关键。

每次进入方舱实验室工作时,我在脑海中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虽然身处战场,但我们不是孤军奋战。不管多晚结束工作,脱防护服时,感控工作人员守在监控摄像另一端,遇到任何问题只要向摄像头一挥手,便立刻能得到专业指导,确保我们的安全。

支援期间,我对“质量控制永远在路上”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和战友们一起讨论如何提高提取效率、如何尽快判别出需要复查的标本,在反复磨合与进步中,我们小组成为了一支高效缜密的技术攻关战队。实际上,每一次流程优化,每一次经验总结都能提高质量和效率,降低随机误差发生的概率。在定期召开的线上会议,经验丰富的前辈进行心得分享,使每位队员在知识储备上得到快速提升。

在高强度的工作模式下,我作为一位“90后”迅速成长了起来。在辅助老师的配合下,左撇子的我在3小时内能完成20板共1800管样本的加样。后来,我承担起质量组长的职责,负责2区内包括加样、提取等全流程的把控。

6月9日,我们第一批检验支援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开始7天的集中隔离。集中隔离结束那天,小汤山方舱医院领导特意为我们送行,我们也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字——“北京小汤山医院市级核酸检测医疗队”。

回顾这49天的支援经历,有初进实验室的新鲜,有检出阳性标本的忐忑,有能力得到认可的喜悦,有应对问题的冷静……想起每次路过小汤山医院门口看到“决战之地 决胜之师”的口号时,我就备受激励。在这里,我收获了专业上的成长和自信,也奉献了儿医检验人的力量!


赵昀昊:从“核酸小白”到“红区大白”


“昀昊,咱们检验中心接到支援小汤山的任务,你能去吗?”5月17日中午1点多,前一天夜班的我正在休息,接到李启亮副主任的电话,我立马回道:“没问题,主任!”我在医院新冠核酸实验室工作过,义不容辞。

这是我工作的第4个年头。我深知,这次支援任务不寻常,一是要去小汤山;二是工作时长未知,于是做好了心理准备。5月19日,带上院工会精心为我们准备的随行物资,我和同事李霖一起踏上了前往小汤山的抗疫之路。47天过去了,在这里,我从一名“核酸小白”成长为“红区大白”。

当天,我们根据上级要求进行系统培训、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则会被责令“打道回府”。带着儿医人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我们认真听课,仔细记录每一条注意事项,最后一次性通过考核,拥有了“进舱”资格。‘’

1657159907478275.png

后排左一为赵昀昊


5月20日,我接到了通知,我被分到专门负责新冠阳性病例的“红区”。想到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近距离面对奥密克戎等新冠毒株,想到要时刻与病毒“对峙”,那一夜,我惴惴不安,难以入眠:我能否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做到防护到位?万一防护服出现破损怎么办?万一标本溢洒怎么办?直到第二天的晨光映入双眼,我重新调整好心态:我是考核合格的战士,没有什么困难是跨不过去的。

我第一个正式进舱的日子是5月22日,有幸与北京世纪坛医院赵平老师、北京安定医院周淼老师一组。他们早我1个月进舱,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我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这里的提取试剂与提取仪与我院一致,但我丝毫没有掉以轻心。因为条件受限,实验室内很闷热。在核酸提取期间,汗水浸湿了我的衬衣,雾气爬上了我的护目镜,但我的双眼仍然死死盯着安全柜内的标本,精准地筛查潜伏的危机。检验前辈们顶着高温完成任务,我作为年轻人更不能倒下!

五个小时后,实验终于结束了!当我按照标准流程一步步脱去防护服的时候,才发现上衣和裤子已经全部湿透,汗水滴滴答答地掉落在地板上,全身的肌肉累得酸痛。当天,我休整完很快就睡着了。晚上醒来,手机里十几条微信未读消息,全是来自家人和科里领导同事的询问与关怀,这使我艰苦的工作生活中又多了一丝甜蜜。

在接下来的六周工作中,我逐渐从一名懵懵懂懂的“核酸小白”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红区大白”。6月初,小汤山方舱医院第二临时党支部召开了一次党员大会,号召团员与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4岁的我,在抗疫一线受到强烈的感召,积极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前几天,方舱检验科来了一批新战友,我知道我们回家的日子不远了。但当组长说需要几位经验丰富的队员多驻守几天,帮助新队员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我义无反顾地报名留了下来。让那些比我更需要休息的队员先行撤离吧!在这里,我会尽我所能将掌握的知识传递给新队员,我可以一直战斗下去,直到小汤山“闭舱”的那一天!


李霖:凌晨上岗,不曾畏惧


“能够参与支援非常荣幸,保证圆满完成任务!”5月17日,接到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检验科的任务通知时,我对李启亮副主任立即说到。我已经多次参加疫情防控培训并取得了PCR资质,尽管真正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到小汤山是“第一次”,我却不曾畏惧。唯一担心的是,自己经验不足,工作做不好,影响了医院的声誉。

5月19日,我和赵昀昊一起来到小汤山方舱医院支援。迎接我们的首先是严格的院感培训和高标准的考核。我知道,这既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我们每一位队员的健康负责,不敢掉以轻心。我牢记小汤山方舱医院的布局和工作路线,一遍遍地练习穿脱防护服,为即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做好充足准备。

5月21日,我被分到社会面大规模筛查和隔离点核酸样本的检测组工作。幸运的是,我和我院第一批支援小汤山的同事霍剑波在同一小组工作。在小汤山的日子里,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他都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1657159944542925.png

右一为李霖


我第一次正式上岗工作是在5月22日凌晨,心情难免有些紧张。在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启老师的安排下,我和另外两位队员负责一区和三区的工作,不敢有一丝疏忽大意。。我认真学习了仪器的操作,扩增曲线的判读等技能。尽管第一次穿防护服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有些不适应,但是收获颇丰。

时间一天天推进,经验一点点累积。我从一开始的“小白”逐渐变为可以独立完成很多工作的“大白”,变得成熟、果敢、坚毅。作为合格的检验人,即便面对阳性标本时,我也并不紧张,因为我知道防护流程足够严格。

支援的日子里,我和队员们相互学习、互相补台。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令我敬佩,值得我学习。渐渐地,我习惯了夜班为主的工作规律,能够调整好作息时间;习惯了方舱内长时间穿防护服的工作,心态也由最开始的紧张变得从容。工作之余,收到领导和同事们发来的关心微信,让我时刻感受到背后强有力的支持。

7月2日,我顺利完成支援任务开始集中隔离。看到近期北京市新冠肺炎感染者数量持续下降,我感到无比高兴。在这场战斗中,我代表儿医人奉献了力量!作为一名团员青年,我将继续坚守岗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证完成各项任务。


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检验中心  霍剑波、赵昀昊、李霖

责任编辑:许奉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