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团队:“医”心不改,33年的奋进之路

时间:2022-09-14 17:58:38来源:未知作者:贾薇薇 宋箐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 宋箐)“很多学科曾经辉煌一时,后来一落千丈,这是因为没有学科带头人做好传承。只有前任卸任了,学科还在往前走,你才算做了一件对得起科室的事情。” 该如何完成科主任的新老交替?从早期的媒体采访中,就能窥见复旦大学代谢疾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简称“中山医院”)内分泌科高鑫教授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2001年,从中山医院内分泌科首任主任杨永年教授那里接过科室发展的“接力棒”,高鑫正式担任第二任科主任。对标全国内分泌代谢的龙头医院,高鑫带领全科,充分结合中山医院综合实力,抓住机遇,不断发展。

2002年以来,科室陆续开设近10个内分泌专病门诊,并率先在国内开展核磁共振波谱(MRS)测定肝脏脂肪含量,在国际上首先使用标准化超声方法测定肝脏脂肪含量。此外,高鑫于2006年着手建立的脂肪肝门诊,也在2011年成为中国医师协会首批全国17家“脂肪肝诊治中心”之一。同年,内分泌科获批原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为了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2016年,高鑫引进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加入内分泌科,给科室增加新的活力。2017年,内分泌科年门诊量超过15万人次。也是在这一年,高鑫将“接力棒”传给了李小英,由他担任第三任科主任。紧握“接力棒”,李小英要做的是带领科室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微信图片_20220914175934.jpg

一支极富战斗力的队伍

高鑫是伴着内分泌科成长的一代人,见证了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

1989年,中山医院正式成立内分泌科。33年艰苦创业,内分泌科从仅有包括高鑫在内的四名医生到如今科室规模逐渐扩大,拥有医护近60名,病床61张,年出院患者超过3600人,知名度大幅提升。

33年的沉淀,足以让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形成其独特的气质——关爱患者。

多年前,一名河南来沪务工的23岁男孩因双侧肾上腺和左肾发现肿物转诊到中山医院,经过内分泌科全面评估和基因筛查发现VHL基因突变位点,确诊为希佩尔-林道综合征(又称VHL病)伴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左肾肾癌。考虑到VHL综合征为遗传病,为了对患者家族成员全面筛查,利用男孩打工回家过春节的机会,内分泌科便派医生一起,大年三十专程奔赴男孩河南老家进行家系调查,结果发现,男孩的妹妹右侧肾上腺也有巨大嗜铬细胞瘤。

一个家庭两例患者,治疗费用仅靠父亲一人的打工收入,远远不够。了解情况后,高鑫团队为兄妹俩举行了募捐活动。随后,兄妹二人在中山医院麻醉科、泌尿外科密切合作下顺利完成了高难度手术。现在兄妹二人都过上了正常生活。

“尽心为患者诊疗,尽心帮助有困难的患者,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想法。去做就行了,也没想过要怎么去宣传。” 高鑫回忆,在她任中山医院副院长期间,她发现医院急诊科常常人满为患,许多别处医院不收的患者都来中山医院就诊,护士们不忍患者再奔波,都默默收下。

“对患者的关心不能只放在心中,也需要表达出来,以增进医患间的了解。”高鑫说,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来网络上关于中山医院内分泌科的报道开始慢慢增多。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山医院内分泌团队都追求高远,是一支极富战斗力的队伍。” 今年是李小英担任内分泌科主任的第六年,对于科室长期以来秉承的“严谨、求实、团结、奉献、创新、关爱”的精神,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医疗行为而言,面对患者不能有任何马虎,否则将会有造成器官功能缺陷乃至危及生命的风险,因此医师必须一丝不苟,保持严谨。”李小英指出,求实则和医院定位密切相关,中山医院不仅要护卫人民健康,更应引领临床科研,为医院发展探索新模式、新道路,求实便是应当坚持的科学精神;团结奉献是中山医院的文化,深入职工骨髓之中,服从工作安排,在疫情期间派出支援等,人人甘愿奉献。

创新与关爱则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医院正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在医疗技术及方法上因循守旧,则将落后于时代,研究型医院应引领创新,积极申报创新性技术;关爱则包括对患者的关爱和医院职工待遇、家庭、个人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关心,想职工所想,为职工办实事。

为学科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说到中山医院内分泌科近年来发展的大事记,就绕不开:2011年获批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5年,复旦大学代谢病研究所成立,高鑫担任所长;2018年,复旦大学代谢疾病临床交叉研究院成立;2021年,中山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成立,李小英担任中心主任。

在介绍代谢病研究所之前,先要谈谈国家重点专科。其是原卫生部2010年启动的建设项目,评选标准非常严格。为了申报该项目,高鑫对科室工作做了系统回顾。她发现1989年建科时,就诊患者病种较为单一,基本都是糖尿病患者,而后病种逐渐丰富,涵盖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皮质疾病、内分泌高血压、垂体瘤、骨质疏松、性发育异常、高尿酸血症、脂肪肝以及许多罕见病。

高鑫团队对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防治也随之调整,从个体进入社区,并建立了“上海长风社区人群研究”队列。2011年,内分泌科获批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高鑫带领的内分泌科登上新台阶,科室进入快速发展期。为接下来复旦大学代谢病研究所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内分泌代谢疾病病种丰富,即便罕见病发病率只有1/10万乃至更低,按我国人口基数计算后病患数量也相当庞大。加上近年来,超重/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等,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急剧上升,代谢紊乱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多种肿瘤等不良结局也随之增加,严重影响着公众健康。对代谢性疾病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诊治和减少患病率迫在眉睫。

2015年,代谢病研究所成立的揭牌仪式上,上任所长的高鑫讲述了研究所成立的目标,“面对内分泌科丰富的病种、庞大的人群,我们面临着尚未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挑战。代谢性疾病防治需要多学科参与,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和罕见病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迫在眉睫。因此,成立研究所水到渠成。依托研究所,未来将开展多学科合作、多种代谢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临床应用,直接服务临床医疗和大众健康以及社区公共卫生事业。”

回顾七年来研究所开展的工作,高鑫说:“通过这种基础促临床、临床强基础的良性循环不仅推动了学科发展,也对推动代谢性疾病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交叉研究院的成立同样对内分泌科科研工作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李小英指出,临床学科的发展以医疗水平、科研水平、人才梯队等为评判标准,其中临床是基础,大型医院不仅要解决一般疾病,更要掌握高难度和罕见病的诊疗。复杂疾病的临床诊疗须由其他学科支撑,部分患者的治疗方案并无据可循,也没有对症的药物,必须通过科研探索实现早期发现,推出治疗药物。

医院学科发展具有局限性,在科研方面缺少平台,很多科研工作都需要和其他领域交叉。把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科学家等聚合在一起,组成大家庭,整合资源,提供交流平台。交叉研究院应运而生。

“科研为临床学科发展插上翅膀,研究所和交叉研究院便是为了这样的目标而创立。其相继成立后,科室启动了多个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发表文章的水平和范围均有较大提升,学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李小英说。

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由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作为牵头科室,联合超声科、核医学科、普外科、病理科、介入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共同搭建一个多学科参与、就诊流程优化、治疗后规范随访的诊疗平台。给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以随访系统长时间跟踪管理患者。

在均衡发展中前进

亚专科和特色专病门诊的成立,同样是中山医院内分泌学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亚专科让学科发展从独木桥走上了更均衡、更宽阔的道路。”在高鑫担任科主任期间,她也不遗余力推动各个亚专科的发展。

专病门诊的建设始于高鑫对内分泌代谢疾病管理的思考和设想,“如果能将某一种疾病的患者集中起来,并综合医院的其他优势学科一起为患者诊疗,是否能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同时,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2000年前后,高鑫开始关注脂肪肝临床工作,率先在国内开展核磁共振波谱(MRS)测定肝脏脂肪含量。脂肪肝因无明显症状而不被重视,但脂肪肝患者属糖尿病高危人群,必须早预防。高鑫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上海无糖尿病病史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中,糖代谢异常者高达50%,其中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者达到15%,糖尿病前期状态达 36%。2011年,在高鑫的倡导和推动下,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成立了“脂肪肝与代谢”学组,并由她担任首届组长。

脂肪肝-肥胖亚专科是2012年最早成立的亚专科。该亚专科采用饮食干预、药物、针灸、手术等多种综合手段治疗肥胖、脂肪肝,每年诊治患者约5000例,在肥胖、脂肪肝的诊治方面形成特色。从2013年起,该亚专科与普外科等多学科合作,开展代谢手术近400台。发表相关SCI论文160余篇。

李小英也认为,亚专科是临床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基层医院,科室分支较少,对应着基层患者就诊需求;而大型三甲医院中,面对着更广泛更复杂的患者,医师若没有在亚专科领域有所建树,把单种疾病吃透,就很难立足,因而亚专科必须建立,其可促进临床、科研双重发展。

目前,学科设立了肥胖与脂肪肝、糖尿病、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腺、代谢性骨病等亚专业组,其是立足基础。而肥胖、脂肪肝、糖尿病泵治疗、骨质疏松、高尿酸血症等10个专病门诊则有助于对患者长期跟踪管理,寻找疾病规律,也是重要的科研窗口。

力争更上一层楼

“从打基础到争创一流,高鑫教授在科室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小英说:“也是高鑫教授将我引荐到中山医院,让我有了更高的平台、更大的空间施展自己的能力,在代谢病领域沉淀自我,引领科室发展。”

李小英也不负高鑫教授所望。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在全国排名稳步上升,从十名开外逐渐名列前茅。科室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年年中标,科室成员在全国重要医学学术机构均有任职,新技术研发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肥胖与脂肪肝相关的新型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得到了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8月4日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排名中,中山医院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的学科科技量值排名第八。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李小英表示,在做好定位的基础上,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将对标国际,力争学科排名更上一层楼,并把肥胖、脂肪肝、糖尿病三大疾病诊治打造成医院特色。其次,继续推进专利转化和新技术推进,如脂肪肝无创诊断技术。据了解,2021年,由李小英团队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创新研发的人工智能胰岛素辅助决策系统(iNCDSS)成功实现专利转化。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石,要给年轻人足够多的机会。” 李小英说,未来将结合人才引进,凝聚科室现有力量,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虽已卸下科室担子多年,但高鑫仍心系科室发展,她强调,人才引进要与本院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青年医生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做好新老交替,保持团队活力!

责任编辑:许奉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