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破解精准时代的卒中防治困局

时间:2017-07-18 10:21:35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记者 张亮 阅读: 131866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些划时代的技术革新也预示着新一时期的到来。21世纪,不仅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纪,也是中国众多科学技术领域迈向世界领峰的世纪,其中脑血管病领域也不例外。仅洞视中国脑血管病领域最大的会议——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7这一席之地,便心地释然。


blob.png


赵继宗  复合手术、绿色通道、脑心同治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 

本届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强调,卒中的治疗面临新挑战,单一学科无法解决复杂的卒中治疗困局。现代神经影像对卒中的治疗提出新挑战,卒中的传统治疗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临床学科面临创新与整合。展望未来,复合手术、绿色通道及脑心同治是卒中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复合手术”将改变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模式 

赵继宗院士介绍,复合手术又称一站式手术,是这个世纪出现的手术模式。可实现手术与介入一体化,拓展血管病治疗范围;并具有集成高效的优势,可将诊断、治疗和疗效判断相融合。

复合手术实现了创建新学科和新手术模式治疗复杂血管疾病,有助于治疗复杂性脑血管病,如复杂动脉瘤球囊阻断血流后夹闭/动脉瘤残存支架填充、巨大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后手术切除、出血性动脉瘤急诊血管造影后介入或手术夹闭、脑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切除畸形血管、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脑出血或脑梗死意外。 


时间就是生命,建立脑卒中绿色通道 

如果能缩短卒中患者进入医院急诊室时间,每节省一小时,就意味着解救一亿两千万个细胞,反之细胞就会在几分钟内死亡。赵院士提到,目前欧美等国家建成装载CT的移动卒中单元,脑卒中病人进入急救车后,完成CTA和各种检查,确定脑血管梗死,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完成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tPA)治疗,使更多的卒中病人得到有效治疗,降低神经系统缺损后遗症。 


完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实现“脑心同治” 

卒中介入治疗由谁来完成?是心脏病学医生做,还是神经病学医生来做?

2017年国际卒中大会上,神经病学家和心脏病学家就此展开了深入讨论和激烈辩论。来自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医疗集团的神经病学家Raul G. Nogueira教授认为“心脏和脑是不等同的”,卒中和心血管病介入技术和专业知识均有所不同。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医学中心Hermann医院的心脏病专家Salman A. Arain教授强调,卒中介入治疗应由心脏病介入医生完成,导管治疗是解决大血管问题的标准治疗,心脏病患者有发生卒中的风险,心脏医生了解卒中风险,也习惯处理紧急救助患者。 

实际上,随着新器械颠覆治疗手段的不断问世,传统临床分科已被打破,逐渐实现内科治疗外科化、外科治疗微创化、医学发展精准化。以往随着临床学科的细化,导致了“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现象的存在,为卒中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和困惑。此外,对于需要多科治疗的卒中患者而言,孰先孰后也值得深思和探讨。 

最后赵院士提到,我国“一体两翼”的脑研究计划即将启动。神经病学科将作为脑研究计划中的“一翼”,是脑疾病精准医学支撑平台、脑研究的主力军。神经病学科应该抓住机遇,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创脑卒中临床研究的新篇章。


王拥军  神经系统单基因病研究是开展精准治疗的根基

本届大会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指出,单基因脑血管病是卒中病因之一,随着分子治疗与基因治疗时代的来临,名确单基因脑血管病的诊断,对将来开展精准医学干预有重要意义。 

王拥军教授首先介绍了几种临床典型的单基因脑血管病,如法布里病(Fabry)、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家族或散发性偏瘫型偏头痛(FHM/SHM)、脑遗传性淀粉样血管病(H-CAA)、马凡综合征等。 

Fabry  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临床医生遇到以下症状时要考虑Fabry病,如肢端感觉异常/神经病理性疼痛,MRI发现白质高信号,血管角质瘤、角膜损害、肾脏受累(蛋白尿、慢性肾衰)、心脏受累。Fabry病由α-半乳糖苷酶基因突变引起。 

MELAS  卒中样发作(皮层,不符合血管流域),年龄45岁以下。至少有下列症状体征的1条以上,伴乳酸酸中毒的肌病、癫痫、偏头痛、MRI典型损害(双颞和基底节钙化)、心肌病、进行性痴呆、精神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糖尿病。诊断需要检查线粒体相关基因。 

FHM/SHM  至少两次伴有先兆的肢体无力的偏头痛(偏瘫、轻瘫、麻痹)。至少有下列症状/体征中的1条以上,完全可逆性视觉症状(如闪光、点、线、视觉丧失)、完全可逆性阴性症状(如针刺疼)、完全可逆性语言障碍。FHM由CACNA1A基因突变导致。 

H-CAA  继高血压之后临床脑出血的第二大病因,约占脑出血的10%。至少具有下列体征中一项,复发性不典型出血(多数为皮层和皮层下)、不能用特定疾病解释的缺血/出血损害、脑MRI符合淀粉样血管病。至少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一条:缺乏高血压和凝血异常、缺乏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出血和缺血性卒中的阳性家族史、认知障碍、枕叶钙化。 

马凡综合征  由动脉夹层、颅内动脉瘤破裂和心原性导致的出血或缺血性卒中。患病特征为四肢、手指、脚趾细长不匀称,身高明显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特别是合并心脏瓣膜异常和主动脉瘤。

对于临床如何检查这些单基因脑血管病,王教授介绍说,临床基因检查现在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遇到某种单基因脑血管病时,很难准确判定需要进行哪种基因检查,来回进行多次基因检查又会加重负担浪费资源。天坛医院单基因病实验室创造性的将目前已知的428个脑血管病基因整合到一张芯片中,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可使这些基因依次呈现,一次检查明确诊断,还可以根据耐药基因情况提供用药指导。目前神经系统单基因疾病1700多种,占全身单基因病的70%,未来这种技术可以扩展到全部神经系统单基因疾病的诊断。 

最后王教授总结到,明确单基因病诊断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只是分子治疗与基因治疗时代之际,为精准治疗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新书发布】

《脑卒中诊疗王拥军2017观点》新书降临

本次大会上,《脑卒中诊疗王拥军2017观点》新书发布。该书为“中国医学临床百家”系列丛书之一。

本书作者、王拥军教授表示,书中选题是当前脑血管病领域临床医师不得不思考、但又理解不清、且与临床密切相关的重要话题;这既非简单的教科书,也非文献综述式信息汇总,而是结合他35年神经病学从业经验,以一个老医生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新进展、新观点、新策略,以及将这些新成果如何应用到临床中去。

blob.png


微信图片_20170714111644.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