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皆是光明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⑤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 黄悠然)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诊断需要医生有极为丰富的医学知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疾病症状里抽丝剥茧,于混沌中找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证据,并敢于大胆尝试。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何萍出身医学世家。那个从记事起就在饭桌上听父母讨论病例的小女孩,已经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五六年前,她迎难而上,选择ILD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四川省很多ILD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反复就诊,最终在何萍这里得到了确诊和妥善治疗,这些都不断坚定了何萍做医生的初心,也是她职业成就感的来源。
没有天花板的工作
选择ILD方向时,何萍得到的建议是:这个疾病非常少见,很可能做不起来。不过随着医疗的发展和对ILD疾病认知的不断提升,医学界发现ILD的患病率并不低。目前普遍的认知是ILD的分类有200多种1,近年来,临床对ILD的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何萍参与并见证了中国ILD的各项重大研究开展及临床治疗的发展,在她看来,ILD种类繁多,患病因素不一而足,需要医生具备极强的综合能力,同时能在细微之处抽丝剥茧、冷静分析才能找到答案。
何萍曾接诊过一个辗转多地就诊的老年患者,患者肺部有团片状的多发结节,一度被认为是癌症转移。何萍仔细询问病史后,问患者有没有养过鸟,患者一直否认。在何萍的不断探询中,患者才回忆起半年前曾救助过一只鹦鹉,短暂养过一段时间后鹦鹉飞走了。何萍怀疑患者得的是隐球菌肺炎,但肺穿刺结果又是阴性的。她凭借对ILD的敏感度和扎实的专业积累,坚持了自己的判断。对患者针对性治疗后,一周之后患者的肺部斑片影竟然有90%都消散了。这位患者专程找到何萍,表达自己何其幸运遇到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好医生。在何萍看来,ILD情况错综复杂,患者的个体化表现也不尽相同,某项检查结果不足以支持对患者疾病的综合分析,这时更需要医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能够胆大心细,勇于尝试,有时甚至要在不利条件下坚持自己的判断。
而另一个正值壮年的男性患者也给何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患者整理冰箱后突发呼吸衰竭,各种抗感染治疗均不见效,生命危在旦夕。何萍作为会诊医生之一,怀疑患者可能患有机化性肺炎。她敏锐地抓住了“整理冰箱“”这个细节,推测患者在打扫长期未用的冰箱时,大量吸入冰箱内霉菌引发了肺部的过度免疫。根据仔细的评估和诊断,何萍提出使用激素治疗,用药仅三天,患者就脱离了呼吸衰竭的状态,七天后就得以出院。
ILD种类繁杂,需要医生多思多想,于细微之处方能见本真。在何萍看来,从事该领域的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没有天花板的工作,而这也是何萍不断追寻,坚持至今的原因。
莱茵河畔的奇迹
何萍一直收藏着一张珍贵的照片:莱茵河上,一个中国人在游轮上拍下一张美丽的照片——远处的莱茵河水静静流淌,蓝天白云与美丽的河道相映成景。这是何萍的一位患者发给她的照片。这位患者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已经四年,从刚发病时走路都很累,到现在肺功能明显好转,肺纤维化的程度基本稳定在4年前水平,甚至可以出国游玩,与何萍分享旅行的美好体验。
IPF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两三年2。几年前, IPF 患者几乎无药可用。而近几年,“治疗方案则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何萍说,2017年维加特在中国上市,陆续获批了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系统性硬化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和具有进行性表型的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这三个适应症。维加特可以显著改善IPF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在临床中通常用于纤维化性ILD的患者。这位患病四年仍能在莱茵河上享受旅游的患者,就是维加特的众多受益患者之一。
中国的ILD研究起步较晚,但疾病的总体诊疗水平发展非常迅速,创新药物的出现也让何萍等ILD领域的医生倍感鼓舞,如维加特的出现就改变了临床治疗现状。在何萍看来,ILD的诊治目前面临的挑战:一是诊疗水平的不均衡。作为市级三甲医院的医生,何萍将“承上启下”作为自己的使命,上能学习前沿疾病进展,参与到中国的ILD临床研究,下能将ILD的诊疗向基层下沉,改变患者辗转就医的困境。二是药物覆盖率不足,抗纤维化治疗的药物种类有限,而且在很多医院还未进院,这些ILD罕见病患者对药物的可及性需要引起更多重视。希望有更多像维加特这样的创新药物能够让肺纤维化的患者用得起、用得上,也能够让医生能够不受限于经济因素,选择更好的药物“武器”。
心里有光才能成为别人的光
在何萍读初中时,她的父亲曾谈论起一个20岁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当时何萍痴迷于医学科普杂志,看到一篇精神力量战胜疾病的故事,受到鼓舞的她委托父亲,将杂志消毒后带给小哥哥,希望能够给他提供一些帮助。“从那时起,我就有一种帮助别人的使命感,”何萍感叹,“成为医生后,更能够明白作为一名医生,能够对患者提供哪怕只是一点细微的帮助,我都认为是有意义的”。
两年前,何萍被抽调支援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当时她每周三的ILD 门诊停诊了一段时间。待回到医院重新开诊时,新老患者挤满了诊室,很多老患者舟车劳顿,远道而来就为了让何萍看一眼才放心。为了帮助这些患者,何萍帮助所有患者加了号,当天门诊结束已经是深夜了。走在空荡荡的门诊大厅何萍虽然十分疲惫,但精神上却因为患者对她的等待和信任充满了成就感,让她却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身为医生,一切都值得”的满足感。
出身医学世家,何萍从小耳濡目染父母为患者日思夜想,解决医学难题。长大后,何萍坚信医学能够改变疾病认知,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理念,这种信念让她义无反顾的投身医学,迈上 ILD 领域的求索之路。
“我希望成为患者心中的一道光,”何萍说,“医学虽有遗憾,但我们始终在不断前行。我心之所向,哪怕素履以往,追寻皆是光明。我很幸运自己成为了一名医生“。
参考文献:
[1] Wijsenbeek M, Suzuki A, Maher T M.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J]. The Lancet, 2022.
[2] Bruno Crestani,John T Huggins,Mitchell Kaye,Ulrich Costabel,Ian Glaspole,Takashi Ogura,Jin Woo Song,Wibke Stansen,Manuel Quaresma,Susanne Stowasser,Michael Kreuter. Long-term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nintedanib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results from the open-label extension study, INPULSIS-ON [J].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19.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八次卫生部长会议在西安举行
-
new中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成效初显,速效救心丸等中医药发挥关键作用
2025-04-28 -
new2025全民阅读大会中医药文化论坛 暨第十一届全国悦读中医推广人计划启动仪式在太原举行
2025-04-26 -
new西部七省市联动开启肿瘤防治科普矩阵 乳腺癌防治知识惠及广大群众
2025-04-27
-
专家来辟谣,院士齐推荐!这场健康科普大会 治好您的“体重焦虑”
2025-04-09 -
2025年医TV健康日直播计划
2025-02-10 -
成为有力的临床科室 | 拓展临床麻醉内涵,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5-02-06 -
朱玉龙:人工气胸辅助技术在经皮呼吸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临床价值
2024-12-04 -
“抗癌元气站”患教系列专题报道
2024-03-11
-
展风采 砺初心 勇担当 | 首届“中青年肿瘤防治菁英”名单公示
2023-12-26 -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无管中心”正式成立!
2024-12-08 -
齐鲁医院领衔主编 《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发布
2023-04-26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⑫ | 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所长、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名誉院长王海波:30年倾情守护国人耳鼻喉健康
2023-04-11 -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在厦门召开
2023-06-11 -
首个国产PD-L1伴随诊断产品性能表现卓越
2022-03-13 -
她是护士,也是抗美援朝战士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