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同行 永远热爱 ——听麻醉医生讲自己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每一台手术的顺利进行除了手术医生,还离不开一个默默守护、保驾护航的人;
你们知道吗,患者睡着之后,对于麻醉的过程完全不知道,但却有一个人清晰的记得每一次麻醉,每一个操作。
这个人就是麻醉医生。
2023年“中国麻醉周”将于3月27日—4月2日举行,今年的主题为“敬畏生命,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旨在做好麻醉科普宣传,弘扬学科正能量。在“中国麻醉周”这样的特别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医生对麻醉的理解,以及他们的麻醉故事吧!
您心目中的麻醉是什么?
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在《医学史》中写道:“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那么,我认为的麻醉就是伴随人类对外科手术的恐惧和痛苦并为减轻这份恐惧和痛苦而诞生的。
——许军军麻醉医生
我觉得麻醉诱导(患者进入全麻状态)和苏醒阶段就像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充满着危险、意外和不确定性,也最考验麻醉医生的水平和技术。好的麻醉医生就像优秀的飞行员——会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敏锐迅速作出判断、当机立断给出对策、自信准确做出处理,无声无息的化解危机。飞行员面对的是仪表盘,操纵的是发动机和舵机,而我们面对的是监护仪,手里的武器则是麻醉药物和各类抢救药物。“掌舵人”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仪器可监测的指标和仪器无法监测的各种细节把控于心,把好航行方向、维持航行高度,并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孙雨薇麻醉医生
我认为的麻醉不仅仅是手术期间的麻醉,而是过度到围术期医学的这样一种学科。麻醉医生可以参与到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个环节中去,以期患者的快速康复。
——霍飞麻醉医生
在您从业这些年当中您有什么难忘的事情?
一次,我遇到了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安排手术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做手术可以说是九死没有一生,不得已暂停了手术。但是进入手术间,我第一眼就看到了患者那种期盼的眼神,他努力从嘴里挤出几声,“谢谢您”。怎么办?敢麻吗?手术风险已经和患者家属交代过了,但是患者的状态可能连麻醉这一关都过不去。全麻插管回ICU?就他的全身情况评估,手术后他是绝无可能再次从ICU的里活着出来。只有剩下腰麻一条路了。但腰麻可能会遇到更多的不确定性问题。怎么办?当再次看到患者的眼神,我决定刀山也要闯一闯。我迅速的完成了腰麻操作,困扰他的疼痛烟消云散,手术后,患者安全的下了手术台,术后第二天就能坐起来,并且很快出院了!
现在想来,这种手术麻醉的风险无异于刀尖上跳舞,而我们麻醉医生正是那群刀尖上的舞者。
——姜华麻醉医生
我很喜欢一个词,“教学相长”,而成为麻醉医生这么多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医患相长”。很多患者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滋养与心灵上的慰藉。比如一位术中全程沉默不语的老奶奶,术后拜托他的儿子一定要当面感谢我对她的照顾;比如一个晚期肿瘤的花季女孩儿被推进手术室后第一时间就关心我们有没有吃午饭;比如一位无痛胃肠镜患者醒来后特别真挚地夸赞和感谢在场的每一位医护……这些星星点点的微善之光凝聚成了最温柔的月光,伴我熬过了最漫长的夜班和最艰难的抢救。
——许军军麻醉医生
难忘的事情有很多,比如第一次是刚进科就跟了人生中第一台肝移植,虽然大家已经很疲惫了,但整个团队依然为了患者能够重获新生而共同努力着,没有一点儿懈怠,顿时对整个团队肃然起敬;比如当我怀着忐忑紧张的心情成功为之前反复插管失败、小嘴儿比指甲盖还小的的早产儿成功插上管后新生儿科医生给予反复深切的感谢时;当通过自身积累的“小诀窍”帮助急诊科医护解决了插管过程中的“小难题”后他们表达出“还是得你们麻醉医生”的认可时;当为疼痛难忍的产妇打上分娩镇痛后产妇终于可以舒展开紧锁的眉头并形容这是“人类之光”时……都让我感受到了麻醉的神圣,对这份职业也更加充满了敬意,同时也坚定了我继续在麻醉的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韩侨宇麻醉医生
让我难忘的瞬间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来源于患者的坚强和信任。 一位年轻的女性罹患肝癌,我在麻醉准备间为她做动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置管、神经阻滞。这位患者的坚强和乐观,以及对我的完全信任,让我感受到振奋。她坦然说道自己查出了肝癌,相信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有意义的,尽全力配合我们,当我一针没有成功,她说没关系,凡事都有成功率,她能坚持。我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麻醉医生的责任和义务,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成长为更加优秀的麻醉医生。
——孙雨薇麻醉医生
他们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年资的麻醉医生对于麻醉这一词的理解,也通过他们的分享,了解到在他们从业的这些年当中,与患者之间发生的故事,虽然他们的故事各异,但这些故事的背后,不变的是他们作为一名麻醉医生的责任,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他们是手术室里,无影灯下的战士,他们是无数次麻醉战役当中的英雄!他们披荆斩棘,只为患者保驾护航,向可敬可爱的麻醉医生们致敬!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9-252023
中青年麻醉学菁英论坛成功举办,首届《医师报》中青年麻醉学菁英名单来了
-
09-072023
中西医结合麻醉大有可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专委会学术年会召开
-
07-252023
射洪市人民医院:精准麻醉守护生命,突破高龄手术禁区
-
new医患同行 永远热爱 ——听麻醉医生讲自己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每一台手术的顺利进行除了手术医生,还离不开一个默默守护、保驾护航的人; 你们知道吗,患者睡着之后,对于麻醉的过程完全不知道,但却有一个人清晰的记得每一次麻醉,每一个操作。 这个人就是麻醉医生。 2023年“中国麻醉周”将于3月27日—4月2日举行,今年的主题为“敬畏生命,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旨在做好麻醉科普宣传,弘扬学科正能量。在“中国麻醉周”这样的特别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医生对麻醉的理解,以及他们的麻醉故事吧! 您心目中的麻醉是什么? 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在《医学史》中写道:“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那么,我认为的麻醉就是伴随人类对外科手术的恐惧和痛苦并为减轻这份恐惧和痛苦而诞生的。 ——许军军麻醉医生 我觉得麻醉诱导(患者进入全麻状态)和苏醒阶段就像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充满着危险、意外和不确定性,也最考验麻醉医生的水平和技术。好的麻醉医生就像优秀的飞行员——会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敏锐迅速作出判断、当机立断给出对策、自信准确做出处理,无声无息的化解危机。飞行员面对的是仪表盘,操纵的是发动机和舵机,而我们面对的是监护仪,手里的武器则是麻醉药物和各类抢救药物。“掌舵人”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仪器可监测的指标和仪器无法监测的各种细节把控于心,把好航行方向、维持航行高度,并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孙雨薇麻醉医生 我认为的麻醉不仅仅是手术期间的麻醉,而是过度到围术期医学的这样一种学科。麻醉医生可以参与到术前,术
2023-03-28
-
射洪市人民医院:精准麻醉守护生命,突破高龄手术禁区
2023-07-25 -
手术前为什么要禁食禁饮?麻醉科医生道出真相……
2022-11-21 -
医患同行 永远热爱 ——听麻醉医生讲自己的故事
2023-03-28 -
享受家门口的优质麻醉服务 | 麻醉学科临床能力规范化培训项目第一期面授班召开
2023-02-28 -
中青年麻醉学菁英论坛成功举办,首届《医师报》中青年麻醉学菁英名单来了
2023-09-25 -
中西医结合麻醉大有可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专委会学术年会召开
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