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麻醉大有可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专委会学术年会召开
为推动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的发展,交流该领域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及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共同承办的“2023 年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6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
“创新是健康中国的关键动力,通过体系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来重塑国家健康医疗体系,促进人民生命健康的福祉,是医者的责任。生命系统的是十分复杂的,医学对人体基因学本质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介绍,现代医学研究形成了两种基本的范式。
一种是认知驱动型的研究范式,是为认识现象和事实的基本规律和原理而进行的比较纯粹的理论研究,没有特别的应用目的或使用场景。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第二种是应用驱动型的研究范式,为探索达成特定目的或预定目标应采取的新方法新路径或为确定应有理论知识,比如我们针对新冠疫苗。
随着社会发展认知驱动型的范式也陷入了瓶颈,因为理论科学的研究现在进入到递减期纯理论研究的边际效应日夜降低,在生物医学领域纯基础研究日夜呈现了拥挤高端,可摘的果实越来越少,以英国的生命研究科学形式为标本进行的深度的刨析明确指出,当前生命医学里面,科研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调,社会经济的贡献明显的弱化,而且产生了学术的泡沫。
现在迫切需要思考的需要研究的最终的目的到底为什么,什么是科学研究的目标。临床驱动型研究范式是临床问题为缘起,通过分析凝练为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进行目标导向的学术研究,然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产生出相应的产品,产品在回归到临床,接受检验和评价。通过反馈式的持续的研究改进得到完善,最终使临床问题获得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这其中学术论文不是临床驱动研究唯一的目的,而是医学的知识和科研产品的呈现形式和传播交流的形式。
临床研究是以病因诊断预后为切入点以患者和患者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执导临床实践。临床医师整个临床研究主导的学者,当然这个研究也需要支持团队多学科科学家的融入和共同的研讨。
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那么最大的差异是在临床研究的特征是以临床研究实验和真实世界研究为主,基础研究是以体外实验和生物模型研究为主。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价值也有差异临床研究他的主要的成果可以直接回归临床应用而基础研究需要通过临床的转换研究再来实施实现他的应用价值。
我们应该追求高价值的科学研究,这种研究就是要生产能够改善临床试验的实用知识和技术。知识对应用研究来讲要可应用对于基础研究来讲要可转化而且要有合理的成本效。最终是要解决临床问题,受到用户,用户包括患者医生,对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还有医保等等的认可。
卓越学者型医师的培养是在应用驱动型研究范式上的更进一步,是新医科的建设对医学教育的理念模式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的革新,提出了以良医、学者、领导者三位一体新内涵来培养左右学者型医师和医师科学家,对于学者型医师我们希望拥有符合复合的知识背景充分的临床胜任能力,同时具备临床学者的研究能力这样的卓越潜质能够为未来他成为卓越的学者型医师和卓越的医师科学家奠定基础。
中医药在西医医院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刘进教授表示,麻醉技术可以协助指导针刺穴位的准确性,比如研究针刺实施的规范动作等。另外静脉全麻药物大多没有拮抗药,传统中药可以深入研究。
三甲医院都需要一个强大的麻醉学科。三甲医院国考是一个指挥棒,数据告诉我们医院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做好手术,而手术离不开麻醉学科的支持,需要一个强大的麻醉与手术的医护团队,要求麻醉学科必须做到安全无痛,感控高效。从无痛医疗到日间手术,都需要麻醉学科的鼎力支持,不断缩短住院时间,不断提高安全系数,不断优化国考指标,这是麻醉科的强项,也是优势,从这一点看,麻醉学的未来很重要,前途光明远大。
麻醉科要临床与科研并重。重视临床,重视科研,科研方面要注重转化,深入挖掘麻醉领域的空白。起步很难,但是大有可为。
“目前围术期康复并不是最好的状态,围术期康复的理念、标准、甚至是能否达到都尚未确定,但是外科和麻醉一直在做。”广东省中医院外科秦有教授认为,围术期快速康复同样需要标准化服务,中医药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首先要建立指南,基于询证医学和标准化专家指导下的标准化服务,目前我们团队正在做这件事,称之为“全链条快速康复”。
主要是4方面的工作:1. 建立组织架构,保证充分的力量;2.建立组织培训,将研究的成果通过培训的方式推广出去,建立标准化试点;3.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标准化体系,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医疗机构;4.创新教学方式,可视化、多元素,向患者推广围术期快速康复的标准化服务。
目的就是建立首个中西医结合优势结合的围手术期与快速康复、安全快速康复全链条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及推广应用,为社会带来很大的很大的临床价值
中医药在麻醉或围手术期的如何发挥作用,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首先要思考清楚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麻醉科李天佐教授强调,理念先行,想清楚之后在进行后面的研究。中医能解决西医检查无法发现,但是患者自身感觉不适的问题。外科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必定给患者造成伤害,引起应激反应,甚至更严重的损害,对症治疗,西医能够让患者做到比较舒适,这些西医能研究的很明白,但是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术后康复的问题。
中医有很好的的康复理念,但是在围手术期这段时间很难发挥其特长。苏帆教授提出的适宜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中医适宜技术首先要自我完善,研究明白,接下来再去推广普及,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个工作加快推进,以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学会组织,以更好的我们这个组织对中国麻醉乃至世界麻醉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康复技术写入“十三五”教材,包括针灸疗法、按摩推拿疗法、中药疗法、传统运动疗法、传统饮食疗法、传统音乐疗法。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苏帆教授表示,传统康复技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伤病后对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采取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以最大限度的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使之重返社会。当前围术期术后康复的问题并未得到良好的解决,术后30天死亡的患者高达420万。中医药促进术后康复,是中国的加速康复外科,十年当中围术期的并发症,从33%降到了9.5%,术后的并发症降低了2/3。
剩余的2/3术后并发症是致命的,难以防治的,是老人,更是亲人,我们应该更好的呵护他们,治疗他们。中医认为,老年人出现术后致命的并发症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老年人元气亏虚,为了防止伤害损耗先天元气,我们围术期就可以通过以固护元气为指导。通过术前培元固本,术中调畅气机,术后回阳补气,去实现围术期的脏腑功能保护,术后恢复自然好。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学会努力的方向。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手术麻醉需求越来越多。中国老龄化正在加剧。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14.9%,老年人接受手术解除健康问题的数量越来越多,对麻醉学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老年人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大概比青年人增加2-4倍,对麻醉学科的挑战越来越严峻。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王国林教授指出,老年麻醉学科面临诸多挑战,高龄、基础疾病多,脏器功能不全,围术期风险大。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认知功能,生活的自理能力,营养的状况,多重用药都是老年麻醉管理面临的挑战。
围绕围手术期做一些工作,对脏器进行良好的评估,优化麻醉方案,对基础用药要评估是否合适,将术前风险降到最低。手术后,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术后镇痛良好的管理,熟练掌握询证医学下的指南。
排版:黄晶
编辑:黄晶
审核:许奉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9-252023
中青年麻醉学菁英论坛成功举办,首届《医师报》中青年麻醉学菁英名单来了
-
09-072023
中西医结合麻醉大有可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专委会学术年会召开
-
07-252023
射洪市人民医院:精准麻醉守护生命,突破高龄手术禁区
-
new医患同行 永远热爱 ——听麻醉医生讲自己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每一台手术的顺利进行除了手术医生,还离不开一个默默守护、保驾护航的人; 你们知道吗,患者睡着之后,对于麻醉的过程完全不知道,但却有一个人清晰的记得每一次麻醉,每一个操作。 这个人就是麻醉医生。 2023年“中国麻醉周”将于3月27日—4月2日举行,今年的主题为“敬畏生命,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旨在做好麻醉科普宣传,弘扬学科正能量。在“中国麻醉周”这样的特别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医生对麻醉的理解,以及他们的麻醉故事吧! 您心目中的麻醉是什么? 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在《医学史》中写道:“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那么,我认为的麻醉就是伴随人类对外科手术的恐惧和痛苦并为减轻这份恐惧和痛苦而诞生的。 ——许军军麻醉医生 我觉得麻醉诱导(患者进入全麻状态)和苏醒阶段就像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充满着危险、意外和不确定性,也最考验麻醉医生的水平和技术。好的麻醉医生就像优秀的飞行员——会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敏锐迅速作出判断、当机立断给出对策、自信准确做出处理,无声无息的化解危机。飞行员面对的是仪表盘,操纵的是发动机和舵机,而我们面对的是监护仪,手里的武器则是麻醉药物和各类抢救药物。“掌舵人”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仪器可监测的指标和仪器无法监测的各种细节把控于心,把好航行方向、维持航行高度,并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孙雨薇麻醉医生 我认为的麻醉不仅仅是手术期间的麻醉,而是过度到围术期医学的这样一种学科。麻醉医生可以参与到术前,术
2023-03-28
-
射洪市人民医院:精准麻醉守护生命,突破高龄手术禁区
2023-07-25 -
手术前为什么要禁食禁饮?麻醉科医生道出真相……
2022-11-21 -
医患同行 永远热爱 ——听麻醉医生讲自己的故事
2023-03-28 -
享受家门口的优质麻醉服务 | 麻醉学科临床能力规范化培训项目第一期面授班召开
2023-02-28 -
中青年麻醉学菁英论坛成功举办,首届《医师报》中青年麻醉学菁英名单来了
2023-09-25 -
中西医结合麻醉大有可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与围手术期专委会学术年会召开
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