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作军:与间质性肺疾病展开正面较量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杨瑞静 王璐)近年来,随着疫情的出现和健康管理意识的增强,肺部疾病作为“被遗忘的杀手”又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在此之中,一种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的疾病——间质性肺疾病(ILD)受到了广泛关注。它是一组因肺泡及其周围的气道、血管、支撑的组织(即肺间质)发生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炎症,最终肺纤维化失去肺功能的弥漫性肺疾病,患者常会因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而饱受折磨,最终因不可逆转的呼吸衰竭而死亡。
呼吸学科与ILD之间的渊源已久,作为一种病因广泛、种类繁多的疾病,间质性肺疾病已与多位呼吸学科大家“交手较量”,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徐作军便是其中之一,从博士论文,到留学海外的研究课题,再到回国后投身领域研究……现今已然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间质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诊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第七~十届间质病学组副组长的徐作军感触良多。
探寻间质性肺疾病诊疗标尺
自1935年临床首次描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以来,ILD已经成为一大类具有独特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包括200多种不同亚型,其中常见的有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过敏性肺炎(HP)、结缔组织病相关ILD(CTD-ILD)、结节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各亚型ILD之间在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异质性[1]。
徐作军提到,临床很多患者谈间质病色变,当医生发现间质性肺疾病,可能就会告诉患者“这是一个肺间质纤维化”或“间质性肺炎”,患者拿着这个诊断到网上查资料,很有可能查到特发性肺纤维化,该病预后是较差、中位生存期2.8年,更有人将其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了一个问题,就是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以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例,它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纤维化性ILD,放射学和组织病理学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为特征。一般来说,患者的高分辨率CT表现为典型的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蜂窝状改变,就可以确定为UIP,但是现实情况是,不少IPF患者早期的影像学表现并不典型。正因如此,病理学在诊断可能性UIP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获得准确的病理学诊断也并非易事。一方面病理学检查需要对患者进行肺活检取材,临床获取标本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我国专门从事肺间质疾病病理的专家较少,共同造成肺间质疾病诊断的困境。
徐作军介绍,确诊了间质性肺炎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重要的要从200多种病因中找到与之相关的“幕后凶手”。而这一过程,需要临床-影像-病理科医生“联手”才能提高诊断准确率。2006年,徐作军牵头,成立了北京间质性肺疾病协作组,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与免疫科、放射科、病理科多学科医生参加,定期进行学习和疑难病例讨论,一直坚持至今,通过此活动促进了北京以及周边地区肺间质性疾病的诊疗水平。也是从2006年开始,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每年举办间质性肺疾病学习研讨班,为全国各地的学员进行集中培训。
去年,徐作军还带头对国际特发性肺纤维化指南及进展性肺纤维化临床诊疗指南进行了摘译,首次明确进展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临床疾病谱和治疗推荐,为ILD治疗指明了方向。
探索临床诊疗的最新方案
“10年前,临床针对IPF这块间质性肺疾病领域‘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是无药物可治的。”徐作军介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IPF患者无特效药可治,平均存活2~4年,其他类型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也大都需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由此产生的副作用让很多患者无法承受。
随着诊断路径的日渐明朗,治疗方案也随之有了方向,抗纤维化的重要性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勃林格殷格翰等医药企业应需而动,加快临床用药研究步伐。在一项为期52周的全球多中心(包括中国大陆)的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INPULSIS-1 和 INPULSIS-2)中,共有1066名受试的患者以 3:2 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维加特(尼达尼布)或安慰剂,其中前者显著降低了IPF患者FVC年下降率,受试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TOMORROW研究和INPULSIS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维加特显著降低患者的首次急性加重风险高达47%[2]。
然而,临床药物的“用得上”和“用得起”有时候是分开的两个问题。尽管以维加特为代表的抗纤维化药物为患者带来希望,但是其进入医保前的价格又让很多望而却步。2020年12月,维加特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系统性硬化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这两个适应证被纳入2020版国家医保目录,患者自费部分大幅下降,“用得上”和“用得起”终于得以兼得。
永远在探寻,永远在探索
随着临床对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针对IPF的新药进入Ⅱ期或者是Ⅲ期的临床研究。作为深耕IPF诊疗领域多年、拥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医生,徐作军以PDE4B抑制剂临床研究中国区牵头人的身份,带领团队参与到IPF新药研发当中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有关IPF,亟待解决的问题又岂止是临床实践、药物临床研究。在具体诊疗策略上,徐作军希望加强基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水平,徐作军所承接的十三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将中国划分为华中、华南、华北、华西、华东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建立国家级间质性肺疾病中心,每个省设立牵头医院,辐射带动本省间质性肺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建立三级诊疗体系。
提到“追光者”,徐作军感慨道:“其实为医者的追求不过是将患者的疾病治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不断探索,探索新的方法、探索新的技术、探索新的理念,一路前行,矢志不悔。”在这个领域深耕了近四十年的徐作军,对医学创新的未来雄心勃勃。而过去几十年时间里,得益于与徐作军等数位医学专家推动和全员奋进,他们以实践行动带来深刻的影响,使得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研究行走在一条更高、更广的征途上,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真正改变其生存现状。
参考文献
[1] 于娜,王玮.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22,39(10):656-658.
[2] Richeldi L, du Bois RM, Raghu G, Azuma A, Brown KK, Costabel U, Cottin V, Flaherty KR, Hansell DM, Inoue Y, Kim DS, Kolb M, Nicholson AG, Noble PW, Selman M, Taniguchi H, Brun M, Le Maulf F, Girard M, Stowasser S, Schlenker-Herceg R, Disse B, Collard HR; INPULSIS Trial Investigators.Efficacy and safety of nintedanib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N Engl J Med. 2014 May 29;370(22):2071-82.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号:PC-CN-104041
有效期至:2024年5月12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一位手机24小时“不打烊”的“好医生”
2025-04-28 -
new陕西宝鸡市陇县:眷恋这片热土——温水镇坪头村乡村医生郝松柏
2025-04-17 -
new白衣执甲坚守初心 医者匠心创新前行 ——记晋中市医师实践创新十大案例获得者许建坤
2025-04-17 -
04-082025
胡运韬:以“最美三重奏”谱写眼科医学的光明乐章
-
王占祥教授: 一位龙头医院当家人的医学使命
2024-04-09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2023-01-11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2023-01-20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践行仁心仁术的好医生——记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诊疗中心主任田旭东
2024-07-22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2023-01-11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2023-01-20 -
创新引领发展 管理赋能医疗 | 信阳市肿瘤医院:求真务实,做好豫南人民的健康守门人
2023-01-06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汪铮:用医术医德给患者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⑦
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