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尊享有质量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当下,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养老保障面临巨大压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2006年,黑龙江省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到2015年,全省老龄化程度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据黑龙江省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6.8%,进入了中度老龄化阶段。在这一严峻的背景下,黑龙江省面临的人口老龄化负荷越来越大。基于此,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让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享受到有质量、有关爱和有尊严的医疗服务,已成为百姓的重大关切,并给各级医疗机构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力推适老化改造步进入快车道
在今年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文提出了全年卫生健康八项工作,其中明确要求加强老年人健康保障,旨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感。
此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省医保局等5部门于今年4月联合印发《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持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到2023年底,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比例要达到82%以上。
与此同时,安徽省合肥市今年5月初发布了一份《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居家养老医疗纳入社会基本保障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同时,逐步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符合条件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资金和服务保障。
随着全国各地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让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有了更多的温暖和亮点。事实上,“老有所医”这一目标不仅关乎医疗资源分配、医养结合及医疗联合体建设的稳步实施,更应准确构筑适合老年人的医疗服务体系。传统医疗机构往往存在服务项目与老年人需求有差异、服务质量过低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医疗机构对服务对象的定位不准确,服务内容不明确,医疗水平不匹配,设施设备不完善。
为冲破这些瓶颈现状,应建立横向覆盖全省各地市县,纵向延伸至基层、社区、家庭和床边的省级医疗服务体系。这就需要造就示范性公立医疗机构,互通全省各地市县,建立具有权威性、指导性、规范性的医养结合、医疗联合、适老化建设的先进模式。
而打造具有示范性的公立医疗服务机构,不仅要在服务对象上定位准确,还要在对外合作模式上多元化。此外,在医疗机构适老化改造中,更应关注适应老年人的迫切需求,包括但不限于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医疗科室设立、科室人才培养,等等。相较于其他建设,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显得尤为紧迫。医疗机构硬件建设应具备适合性、科学性、有温度的特征,如无障碍通道、天轨系统、全自动护理浴缸、智能化病房的合理规划建设。
同时,打造省级医疗服务体系应从设置、建设或改造医院为出发点,延伸至各项工作的开展。医院的改建可以被视为“样板间”,只有精心设计、精心布局才能将先进、科学的经验推广到全省范围。以我们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为例,其出发点是以基础建设为基准,同步开展围绕老年人的医疗合作服务。在基础改造建设中,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规划大到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天轨系统与智能沐浴间,科学精确到建设智能化病房、MDT诊室、老年综合评估室,细致安排到电梯的开关门速度、标识的字体大小等。与传统医疗机构相比,这一切建设工作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更强调适老化硬件升级改造的服务性、贴近性。
适老化改造或建设特点是规划与建设时间较长,因此在打造示范性公立医院整体建设中应先行一步,让适老化升级改造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这样才能应对老龄化社会对医疗服务的精准需求,实现全省医疗资源的快速整合。通过这些努力,旨在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有热度的医疗服务,让他们安享晚年。
注重老龄化社会中的服务细节
在黑龙江省,独生子女家庭比例较大,家庭小型化和赡养负担沉重的现象普遍存在。当老年人因健康原因需要就医时,他们往往面临门诊无人陪同、住院无人照护、出院后康复指导不足等窘况。现阶段,大多数医疗机构的陪护人员通常隶属于护理支持中心管理,而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范围受到多种因素掣肘,已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实际就医需要。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医院是否愿意加大服务力度,挖掘和拓展服务领域,增加资金支持,深入培训员工。完善的服务细节不仅局限于护理支持中心的服务范围,而是应在医院各科室之间主动寻找服务漏洞,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意愿。
因此,提升服务细节应打破以往的局限性,从老年患者迫切需求出发,统筹服务范围,细化服务内容等。目前,我们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已经完成了宣教形式、服药到口、出院指导、门诊部护理服务、电话随访、ICU特色护理服务等细节的制定。其特点是丰富了新的服务范围,细化了原有服务内容。从住院服药来说,患者住院期间,以往是将药物分发给患者,让他们根据医嘱自行服用。而在“服药到口”的服务中,针对老年人健忘的普遍特点,实际工作中发现并创新细化的服务,采取按时段、按医嘱、按剂量,由护士对药物分装、分次发放、监督入口,通过对住院患者服药统一管理,帮助老年患者服药,避免老年患者多服或少服药物的情况发生。
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需要关心和陪伴。然而,他们的子女往往忙于繁重的工作,背负着房贷、车贷、子女就学等诸多生活压力,照顾老小两代人,已是自顾不暇。若是老人遭遇失能或半失能时,整个家庭就会面临“一人失能、全家失能”的困境。在照顾患病老年人这个问题上,毫无疑问更是捉襟见肘。
同时,老年人在面临新生活环境或因疾病导致身体健康欠佳时,往往容易背上自卑感、无价值感、敏感多疑等心理包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心结”,除了子女和养老机构给予老年人更多关心与关爱外,管理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动养老院建设、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模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养老模式,因老年人身体生理结构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健康均会呈现逐年下滑的状态,甚至会因疾病而致失能、半失能。如何通过医疗手段帮助老人管理身心健康,打造出养老过程中快速、便捷的医疗模式,自然成了医疗机构亟待突破的瓶颈和难点。
多措并举,让老人们行稳致远
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的省份,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就医需求,我们打造了以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为代表的全省示范性医疗机构。医院通过推动建设医养结合、医疗联合、健康管家等模式,初步解决了养老机构老年人就医难、健康观念差,以及因疾病所致的心理问题,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积极乐观。以医养结合模式为例,通过医院与养老院进行合作签约床位,由医院提供嵌入式医疗服务,医院在养老院设立医疗门诊,开展定期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这样,老年人在享受养老院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能得到及时、专业的身心照护。
医疗联合模式则将不同级别、不同领域的医疗机构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区域医疗服务网络。这种模式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轻老年患者的就医负担,真正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此外,健康管家模式不失为一种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化、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家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关爱,还负责协调和安排老年人的就医事宜,确保老年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健康管家还能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营养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一句话概括,在老龄化社会中,为了满足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有必要在医疗服务领域进行细节化、个性化的改进。这包括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与养老院的合作,以及推广医养结合、医疗联合、健康管家等创新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养老环境,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享受到更多关爱和陪伴,在健康之路上行稳致远。
(作者董一哲: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副院长)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兰大二院隆重庆祝2025年国际护士节,共促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5-09 -
new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举办“心灯永驻·温暖续航”护士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2025-05-08 -
new退休不褪色 薪火永相传——记绵竹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返聘专家张天锐
2025-05-07 -
new党旗引领聚民心 健康春风暖万家-- 犍为县人民医院;千名医护下基层 绘就民生健康新画卷
2025-05-07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