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贵,何以轻生?
昨日,我们熟悉的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轻生离世。听闻这一消息,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还是甚为伤感,倍感惋惜!生命如此可贵,她为何要轻生?这是留给我们共同的疑问。
其实,轻生并不是抑郁症的专属,很多人也会因为现实的痛苦而轻生。轻生对很多人来说,只是摆脱痛苦的手段。所以,如果可以解除痛苦,轻生就不是唯一的选项。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解除痛苦的有效方式就是积极的治疗。
在我们接诊的患者中,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会轻生。相对来说,有负性生活应激事件、矛盾冲动、病情严重,特别是对现实及自我感到强烈绝望感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轻生行为。很多人会有轻生的意念或想法,但因为有家人朋友的牵挂或对生活目标的坚持,并不会出现轻生的行为。但如果这些意念或想法发展到有相关的计划、尝试或准备,或者已经出现过轻生的行为,那就要高度关注了。
曾经有一位患者说,在她抑郁最严重的时候,她感觉起床都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她就那样躺着,告诉自己,离开吧,这样就没有痛苦了。可是,她突然看到她新买的一个发卡,她还没有戴过,当时感觉特别不甘心,所以就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才开始去医院就诊治疗。在此之前,她一直觉得治疗没什么用,很排斥治疗。在她后来好了的时候,她说,得上抑郁症之后,正常的感知和判断能力都是歪曲的,就是固执得觉得自己没有用、自己活着就是拖累别人,毫无理由地觉得自己肯定好不了,没人能够帮到自己,治疗也没有用。等她抑郁症治好了之后,这些想法也随之消失了,她又回到了对自己及未来充满信心的状态。
事实上,如果我们没有过抑郁的体验,就很难体会抑郁症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我们周围人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会将抑郁症患者典型的心情低落、高兴不起来及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症状认定为“孤僻、懒散”,或是将紧张烦躁、发脾气等症状认定为“作、折腾人”,很多家长会埋怨抑郁的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这让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痛苦更加无法诉诸于口。有时候他们表现出轻生的言语或行为,可周围人会将其解读为他们是在“恐吓、要挟、博取同情”,这无疑会加重他们不被理解、感觉人生无望的信念,从而导致轻生行为的发生。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善意对待抑郁症患者,尽量去理解他们的痛苦,努力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积极治疗,陪伴他们度过这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2-142025
甘肃|十个多一点之多一点耐心——护理延伸,爱满家门
-
12-092024
医患情之花
-
08-192024
致敬!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
new李小飞教授喊话青年胸外科医生:瞭望前沿,脚踏实地
机会是留给爱琢磨,肯动脑的人
2023-09-04
-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享阅读之乐 建书香之院
2023-06-16 -
朱玉龙:这名百岁抗战老兵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2021-11-15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新思维⑧|方伟:提升药学服务能力 践行“患者至上”理念
2021-06-29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新思维⑦|DRG收付费:医-保-患三方共赢
2021-06-15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新思维⑥|沈贤: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大学附属医院
2021-06-07
-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享阅读之乐 建书香之院
2023-06-16 -
体质弱引发的昏迷?
2016-08-25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新思维⑦|DRG收付费:医-保-患三方共赢
2021-06-15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新思维⑧|方伟:提升药学服务能力 践行“患者至上”理念
2021-06-29 -
“80后院士”秦伯益:说说做人做事的“理”
2021-08-10 -
朱玉龙:这名百岁抗战老兵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2021-11-15 -
生命可贵,何以轻生?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