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洪水引发的新型次生灾害:心理创伤
近两个月来,重庆万州、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等省市接连遭受暴雨洪水的袭击,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洪水不仅摧毁了房屋和基础设施,引发城市内涝。还会使环境、水源、食品遭到污染。我们同时还要关注洪灾引发的新型次生灾害:心理创伤。洪灾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威胁,灾区居民往往面临着物质损失、家庭分离、生命威胁等诸多困扰,这些经历都会对个体心理带来不良后果。
洪灾过后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哈尔滨医科大学心理学博士、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博士后郭伯堂指出,灾后心理健康是公众适应重建的基础,只有身心健康的人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灾害带来的后果,更好地投入重建工作中。在此,应该对洪灾引发的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公众心理健康及时做出调适。
郭伯堂博士介绍,洪灾后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洪灾可能酿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在洪水中失去亲人、目睹极端恐怖场景等经历都可能引发这种症状。受灾者可能出现回忆和噩梦的持续干扰,情绪不稳定,易于激惹等表现。
二是抑郁和焦虑:洪灾会给幸存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财产损失、家庭分离和失去安全感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增加,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心慌等。
三是社交障碍:洪灾可能诱发人们对社交活动的回避和退缩。失去家园、财产损失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可能使受灾者感到沮丧、孤独和无助,因而避免与他人建立联系。
四是焦虑和恐惧:洪灾发生后,人们可能对类似灾难再次发生感到担忧和恐惧。这种焦虑和恐惧可能使人们过度担心安全问题,甚至出现强迫行为或恐惧症状。
五是生命意义感降低:洪灾可能让个体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观。面对灾难的冲击和损失,一些人可能会陷入困惑和迷茫,需要重新寻找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如下策略有益于进行心理调适
恢复心理健康对于洪灾幸存者尤为重要。郭伯堂博士认为,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受灾者应对灾难带来的压力和困境,并有助于恢复和重建。相反,如果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处理,可能会形成长期的心理困扰和身心健康问题。在灾后,大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帮助个人和公众恢复心理健康。
一、接受消极情绪
对于消极情绪,首先应该做的是接受。郭博士解释,在面对或认识到可能对自己有威胁的事件时,产生消极情绪是个体正常的心理反应,这源自于个体对自己生命的保护。洪水来势汹汹,事态发展快而严重,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有着抵触情绪,会有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政府,以及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我们就一定能战胜洪水。
二、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与亲友保持联系,试着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多与他人交流,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郭伯堂博士认为,亲友间可以在心理上互相支持、加油打气,营造出温暖、积极的面对氛围和心态。同时还可以参与社区重建活动,并加入志愿者组织等,与他人分享经验和困难,相互支持,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规律作息、释放压力
郭伯堂强调,洪灾期间,部分被转移群众长时间呆在屋子里或帐篷中可能会坐卧不安、吃不下睡不好。规律的作息、正常的饮食都有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并维持积极的情绪。也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空虚、无聊、乏味、厌倦,甚至反抗和逆反,亦或是焦躁不知所措,来回走动无所事事,更甚者激动火气大与家人说话态度不好等。当感到处于压力或焦虑时,就和朋友们倾诉一下,聊聊天,分享点有趣的内容,缓解压力,共渡难关。
此外,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要和亲友过多沟通疫情相关传言,因为这些传言真假难辨,容易造成集体恐慌。
四、相信官方、相信科学
郭博士强调指出,面对洪灾,了解准确的信息,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是必要的,但请不要过度恐慌。没必要每隔一分钟就去刷新下当前相关的实时播报。与此同时部分信息真假难辨。越放大这些信息,越是会加强内心的压力和恐慌,变得更紧张。因此要做到不道听途说,不传递任何导致恐慌或恐惧情绪的信息。
五、个人心理调适小妙招
郭伯堂介绍说,下面几个方法简单易行,不妨一试。
平缓呼吸法。吸气、屏气、呼气均默数5秒,吸气时通过鼻腔缓慢而充分地将空气吸到身体最深处,呼气时通过鼻腔或口腔缓慢呼出,完全呼出气体后可正常呼吸2次。循环上述步骤,每次练习3-5分钟。
肌肉放松法。可以采用平躺或端坐的姿势,放松顺序可遵循自上而下,从头到脚,反之亦可。
蝴蝶拍。闭上眼睛或者半合眼,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双手交替摆动,轻拍双肩,同时缓慢深呼吸。如此重复。
保险箱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想象方法来完成的负性情绪处理技术。通过有意识地对内心积攒的负性情绪进行“打包封存”,个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从这些负性情绪及消极观念中解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兰大二院隆重庆祝2025年国际护士节,共促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5-09 -
new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举办“心灯永驻·温暖续航”护士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2025-05-08 -
new退休不褪色 薪火永相传——记绵竹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返聘专家张天锐
2025-05-07 -
new党旗引领聚民心 健康春风暖万家-- 犍为县人民医院;千名医护下基层 绘就民生健康新画卷
2025-05-07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