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北大荒集团总医院综合康复科创新服务模式:把临床康复一体化贯穿于全院各学科

时间:2023-09-19 21:15:03来源:医师报作者:衣晓峰 韩树德 阅读: 231343

不设病房,不安排住院床位,也没有值班室、护士站……与传统科室设置大相径庭的是,2019年,北大荒集团总医院(又名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综合康复科创立伊始,就把全院病房及门诊当成了自己的“地盘”——在这个服务于省内外广大病人的“平台”上,综合康复科的20几位医生和治疗师每天从早到晚奔走于全院各个有需要的科室,且全程紧密对接,不留任何死角,从而真正诠释了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大格局和新理念。

北大荒集团总医院原名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始建于1969年,是在原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总医院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三甲医院。作为院内最年轻的科室之一,综合康复科创办之初就被医院领导班子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定位——以功能障碍诊治为导向,以临床康复一体化为抓手,全程参与到各个科室的查房、会诊、团队会议、康复评估、康复治疗、业务学习、病例讨论等各项工作中。

4年多来,综合康复科不断推进临床康复早期介入,创新性地开展了康复医疗与全院各个临床相关学科的合作模式,搭建了临床团队与康复团队之间的“桥梁”,将“医康融合”贯穿于疾病诊疗全过程,使功能康复早期、及时、全方位地渗透到各个病房中,由此提高了诊治效果,促进了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帮助他们更快地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黑龙江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康复与预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大荒集团总医院综合康复科主任陈超介绍说,我们科室有6位医生,18位治疗师,两者配比为1:3。每当住院病人有康复需求时,相关科室就会在院内提交会诊申请,综合康复科的医生则会在规定时限内前往会诊,并做出相应的康复计划,之后分配给治疗师具体落实。正是这种独特的运行模式,展示了医院里一道绝无仅有的“风景线”——那就是在综合康复科每天的早会刚一结束,全体医务人员立马“开枝散叶”,陆陆续续到别的科室上班去了。

为加速康复外科助力

加速康复外科原本是基于进一步完善外科围手术期提出的概念。而综合康复科则是在康复理念与外科需求的前提下,旨在全面改进患者的整体就医体验,为外科同事助力。对于病患来说,外科手术前的身体功能好不好,对术中和术后都有决定性意义,对于麻醉科判断是否能顺利实施手术也同样重要。在病人住进外科病房后,综合康复科的医生都会第一时间“进场”,根据患者的肺功能表现和冠心病、焦虑症及术前紧张不安所致的高血压、心律不齐等异常状况,给予心理疏导,制定适宜的功能锻炼处方,以缓解术前紧张恐惧的状态,增加体能,化解即将手术所带来冲击与应激反应。

而对于即将手术或术后的患者,综合康复科更是予以重点关注。骨科病人围手术期间,往往因为骨折产生肢体肿胀或渗血等情况,康复医师则运用理疗、灸疗、微波、热敷等多种手段及时进行消炎、消肿处置,帮助其尽早上手术台;术后马上开展一对一的早期功能训练指导,传授床上自身运动方法,加快断骨的愈合,促使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避免肌肉萎缩和四肢障碍。

到了普外科后,综合康复科的医生和康复师们就把重点放在了术前健康教育和指导,术后防范肺感染的早期排痰训练、加速肠道功能恢复的脏腑推拿、加快术后伤口愈合的辅助理疗等层面上,通过外科与综合康复科的“联防联治”,明显减轻了术后并发症,整体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长。

化解肿瘤科康复难题

帮助肿瘤患者战胜癌魔,一直是横亘在康复界面前难以跨越的障碍之一。首先是癌症病情复杂多变,千差万别,且各种症状交织混杂,纷至沓来,比如疲乏无力、恶心、呕吐、疼痛、失眠、焦虑、周围神经病变、淋巴水肿等,这些原因无疑增大了肿瘤放化疗、免疫用药后所形成的功能性障碍,且时刻伴随患者的治疗周期的出现,让人痛不欲生,生活质量和抗癌信心严重“滑坡”。

这其中,许多癌症患者在使用过多种化疗药物后,很容易诱发周围神经病变,致使手脚麻木、刺痛或疼痛,肢体动作不协调,肌肉萎缩和无力,感觉缺失,运动神经麻痹等在康复一体化理念提出之前,这类药物的副作用通常不被重视;而在临床康复融合之后,上述问题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较好的纠正。

对于放化疗所引起的呕吐,通常在临床科室常规干预的同时,综合康复科则会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的方式,基本上2-3天即可以止呕。在对付淋巴水肿时,康复医师们利用国际先进的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使水肿早期就能逐步消退。针对失眠、疲劳、焦虑等症结,综合康复科首先进行6分钟步行测试,评定患者的基本功能水平,之后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人的运动康复方式,通过适宜运动调节基础代谢水平,改善其日常生活状态。

目前综合康复科的服务触角已延伸到全院所有6个肿瘤病房,兄弟科室亲密无间的合作互补,使癌症病人得到了完整性、连贯性、综合性的诊疗。一位68岁的老大妈,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其右肺上叶有个1×2.1的毛玻璃状结节,术前病理活检证实为“浸润性原位腺癌”,需要及早行根治术。但老人住院后接受FEV1.0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检查中发现,她的肺功能指标相对较低,FEV1.0仅有1.13,必须增强肺功能后才能实施肺切除。

肿瘤病房的经治医生迅速请来康复医师共同会诊,给出功能评价,并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开展了5天左右的爬楼梯、吹气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练八段锦等有针对性的训练,结果大妈的FEV1.0指标由1.13提升到了1.84,一周后顺利接受了右肺上叶切除术;为防止术后肺感染及肺不张的可能,治疗师每天定时帮助老人扣背排痰,并为她制定了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运动方案。手术3天后,大妈就顺利出院了。

将康复服务延续到门诊

如果说病房是哑铃的一头,门诊则是哑铃的另一头,临床康复一体化犹如其中的手柄一样,必须接续到两头,才能更好地发力,让更多患者受益。陈超主任认为,有些病人住院期间,解决疾患的时间有限,或在出院以后才显现出一系列后续的并发症。比如骨折术后的患者,对于出院后功能锻炼的帮助和指导是迫切的,长期打石膏、镶钢板的制动方式所造成的关节挛缩、伤口黏连、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等顽症时时困扰着伤者们,离开医院后不知道如何应对。

在现实的需求下,综合康复科每天都安排专人出门诊,同时在门诊大厅设立了3个康复诊室。这样一来,包括骨科在内的出院患者就可以顺势接续到康复诊室进行复诊和检查。特别是患者在术后长期制动后,均可以在第一时间就可以达到日常生活的标准,即使在后期出现轻微的运动障碍问题,也会在门诊得到康复师面对面的帮助和指导,开展恰当的功能锻炼,其后顾之忧自然而然就消除了。

还有肿瘤病人因淋巴回流受阻引发的慢性淋巴水肿、放化疗后长期疲劳、失眠、疼痛等,不仅有专业的手法治疗师帮助解决,更可以通过体能测试为患者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现阶段的运动指导,并且在功能大厅中进行训练,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的参与到肿瘤的治疗当中。无论在出院后遇到什么功能障碍在综合康复科的医生面前,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最后,陈超主任向记者介绍说,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8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逐步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意见》还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新性地开展康复医疗与外科、骨科、神经科、心血管、呼吸、重症、中医等相关学科紧密合作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康复早期介入,推动加速康复外科,将康复贯穿于疾病诊疗全过程,提高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陈超主任评价指出,正是国家层面的文件精神,指引我们临床康复一体化从最初的懵懂求索,直到今天走出了一条医康融合的康庄大道。

今年4月和6月,北大荒集团总医院综合康复科学科的建设经验还受邀在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康融合专委会学术会议、黑龙江省老年医学会和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专委会学会上做了主旨汇报和专题演讲。4年来,康复学科团队还发表国家级论文多篇,出版专著2部,累计获得省市级和农垦系统科技进步奖、新技术应用奖9项。

微信图片_20230919211242.png

微信图片_20230919211214.jpg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