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以动制“静”,莫让血栓病偷袭得手!

时间:2023-10-09 08:14:00来源:医师报作者:衣晓峰 刘梓琪 阅读: 182225

今年世界血栓日的活动主题“‘栓’不住,动起来”这一主题明确提示公众,要树立“久坐不动易患血栓”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动”的习惯。也就是说,只有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锻炼,才能远离血栓的袭扰。

1856年,德国著名医生鲁道夫·魏尔肖首次提出了“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和概念,即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和血液成分异常160多年来,这一理论仍在行之有效地指导血栓疾病的医学实践。鉴于他的卓越贡献,2014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宣布将鲁道夫·魏尔肖的生日(10月13日)正式“世界血栓日”,目的在于通过这个纪念日提高公众对血栓风险因素的了解和认知掌握预防要领;同时鼓励医学界为血栓病治疗寻求更加优化的方案,从而把血栓性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们对血栓病知之甚少,始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误诊误治的情况时有发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有鉴于此,在今年第10个世界血栓日到来之际,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海洋教授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了血栓病的防治知识。

埋藏在暗处的“杀手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方式及传统习惯的改变,血栓性疾病越来越司空见惯,并已上升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王海洋主任指出血栓病是位列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第三心血管疾病肆虐于于任何年龄、任何时间和任何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每年全世界范围报告的病例数1000万人由血栓而致死的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在老百姓眼里,血栓病之所以让人心惊肉跳是因为其发病率高、隐匿性强、突然发难且悄无声息,犹如埋伏在暗处的“杀手”,如不能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治,后遗症相当严重,甚至被夺去宝贵的生命。

王海洋教授介绍,血栓一种全身疾病,涉及多个器官系统,通常包括静脉血栓、动脉血栓、毛细管血栓等3种。这其中,静脉血栓常见的是肺血栓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动脉血栓主要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房颤动、动脉缺血脑卒中;毛细血管血栓一般属于红色血栓,也称为毛细血管动脉瘤好发于人体颜面。尽管血栓性疾病林林总总,花样百出,但以下肢静脉血栓在人群中覆盖面最大,在所有的血栓类型中占比高达80-90%。

血栓究竟是从何而来的

那么,血栓究竟是怎么来的?王海洋教授通俗地介绍血液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就像流水在河道里默默地渲泄。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细胞;河道有大坝拦截,血液也有瓣膜控制开关。如果水流缓慢,极易导致泥沙俱下,河床壅塞,就会使河水四处闯荡,泛滥成灾。血液若是血脂、凝血因子多,血细胞自然会大量堆积和黏合到一起,最终凝结成血栓。

王海洋进一步解释,人们经常说的血栓,大多数指的是静脉血栓,往往发生于腿部和肺部,其中以腿部血栓为多见。特别是长期瘫卧在床、手术或骨折创伤、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以及年龄大于60岁,伴有高血压、糖尿病、中风、肥胖、抗凝血酶缺乏的人,常常使自身血流减慢血液处于粘滞状态,就更容易产生静脉血栓了。

临床上,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发红、水肿、静脉曲张、皮肤溃烂,乃至“老烂腿”而栓子一旦脱落,随血流到达肺部,堵肺动脉,就会造成患者致命性的“肺栓塞三联征”,即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此外,有伴有烦躁、晕厥、惊恐不安心悸、咳嗽、濒死感等异常情况,提示病情已非常严重,必须及时就医,否则随时可能猝死

对于自己是否罹患上了深静脉血栓,王海洋教授传授了两个简易小方法:一是在膝盖下方10厘米之处用卷尺测腿围,当两侧腿围相差大于3厘米时,说明患侧已经肢体肿胀,提示是静脉血栓在作祟;二是用指头对小腿后侧的腓肠肌进行按压,如压痛明显,表明有血栓的可能。当前,医治下肢静脉血栓主要通过多样化的微创介入腔内手段来清除血栓、扩张管腔,恢复远端肢体血运;还可以借助导管技术将药物输入血管破碎血栓,再将血栓抽吸出来。除了抽吸的方式,还有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架植入术等,疗效也均很理想

每天再忙也要起来

要想远离血栓的袭扰,必须从源头抓起。王海洋教授表示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三高症”其它相关基础疾病的人,首先应该尽快降低血液粘稠度,精准服用抗凝药物;并针对原发病进行同步治疗,彻底铲除滋生血栓病的“土壤”。

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连续小时静止不动就会使静脉血栓风险在上升,而“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王海洋主任告诫,每天不管怎么忙,也不能久站久坐,最好一两个小时起来走走、散散步舒展下腰肢,或者开展一下腿部活动,比如踝泵运动,包括趾屈、背伸、环绕及屈伸膝关节等几个动作,尽力保持幅度最大,每日坚持3-5次,每次3-5分钟。

而长期卧床的病人必须定时更换体位,同时抬高下肢2030度,并积极进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训练,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外展外旋、内收内旋等活动。家人或护工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推拿,以促进和加快肢体血液循环不让关节畸形,也不给血栓萌芽的机会

王海洋教授还建议如下:在寒冷的秋冬季,务须注意防寒保暖,呵护血管健康;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致腹压增高,阻碍下肢静脉回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严格戒烟戒酒;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适宜在1500-2000毫升之间;注重清淡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如新鲜果蔬、鸡肉、鱼虾,忌食葱、姜、浓茶、咖啡、可乐及肥肉等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同时要穿戴弹力袜,增强静脉回流,减少血流在小腿的瘀滞,延缓下肢静脉曲张的进程。

 

王海洋主任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兼任中食智库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红外热像学会副会长、副理事,广州市血管外科医疗质量中心副主任,中国老年医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副会长。

07C8BAE5-0C14-434D-8725-EDA0A75F0E49.jpeg


8E6346AD-F9F1-4D11-BBF3-C5DD36E5F1CB.jpeg


16930B25-B6B2-4D2B-824E-5D085FAB0D7A.jpeg


D903ED5F-BBFB-4921-B97C-E4AE2604CC9B.jpeg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