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康一生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综合治疗团队:打造“预诊治康”服务体系,守护生命多彩华章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管颜青)“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千多年前,杜甫在成都这座“天府之国”刻画了万紫千红的诗情画意。如今,繁华秀美的锦官城风采依旧。与千年前相比,人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多了一道坚实的肿瘤防线。
盈康一生四川友谊医院就是这道防线的重要一环。在海尔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的资源赋能下,这家三甲医院不断引进知名专家组成的肿瘤治疗团队,配备多种肿瘤放疗及影像检查的高精尖设备,协同外科系、内科系打造了肿瘤“预诊治康”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方案,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差异化服务新模式。
依托强大的肿瘤大学科建设,医院于2022年3月挂牌成为成都市锦江区癌症防治中心。今年2月,医院又获批了“国家标准化癌症筛查AA级管理中心”试点单位,成为西南地区癌症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系列的成绩让你很难相信,这家医院成立至今仅有九年。如此高效率的医疗团队是如何炼成的?近日,《医师报》记者采访了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综合治疗团队的两位学科带头人——李平教授及熊瑛教授。
一前一后,闯出“明星学科”
2014年12月,原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李平刚退休就来到四川友谊医院普外科,他只花了三年时间,就带领普外科申报“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功,成为医院的第一个“明星”学科。
“民营医院要立足,要生存,就必须练好内功,否则就会丧失竞争力。”李平说,“我们不仅和公立医院比学科建设的能力,也偏重临床实践治疗疾病,从这一切入点入手,更有助于科室发展。”
为此,他的工作重心首先是学科建设。他要求科室成员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都按照公立医院的规章制度执行,紧跟国内外前沿,重点发展多学科协作(MDT)、微创外科,并带领团队向多种疑难危重症发起攻关。
为了组建优质的人才队伍,他在工作之余还邀请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几位专家一起担任科室的学术带头人,并为青年医生制定了一对一的成长计划。“年轻一点的医生基本都靠手把手自己带,我一个一个找他们沟通,如何学习,如何培养分析能力,提升手术能力……现在他们都成长起来了,基础手术都完全没问题。”李平说。
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是紧随其后医院在建的市级重点医学专科。2015年2月,原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熊瑛也在退休后来到医院,用心孵化团队各项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刚来的时候,整个内科就一个组,总共20多个患者。”熊瑛表示,科室几乎是从零起步,人、技术、设备等什么都缺,但她抱着归零的心态重新开始,目标坚定明确——学科发展在省内民营医院中领先。
她还制定了一个为期3年的筑牢基础“小目标”:建章立制、规范医疗行为、与外部医院开展合作,培养和引进人才,打造一支团结向上、博学诚信的医护梯队。她回忆说:“从收治第一个患者开始,诊疗、查房、培训、指导、讨论、引技术、带团队……我每样都亲力亲为。我们还邀请华西医院的老专家来会诊查房,派医生去301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通过有计划的培养-指导和请进来、走出去,以及多形式的学术技术交流学习等,呼吸内科医护人员的综合诊疗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呼吸科病区从一层发展到两层,最多的时候要同时服务120多位患者。”
“基础好了后要纵深发展。”如今,熊瑛正带领团队围绕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学术和科研进步。她笑着说:“现在团队稳定,临床和学术水平整体都有提高,也没有出现医疗事故,这在民营医院中基本处于领先了。”
强强联手,MDT为患者寻找治疗最优解
恶性肿瘤是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治疗无法靠单一学科“单打独斗”,需要多学科专家群策群力。友谊医院自从建院起,就确立肿瘤科为“大专科”的核心地位,建设MDT多学科诊疗平台,并与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达成长期合作。2022年6月,四川友谊医院肿瘤中心正式成立,全面推行单病种和MDT诊疗模式,持续规范肿瘤患者诊治。
作为医院外科系、内科系的学科带头人,李平和熊瑛强强联手,牵头成立了肿瘤综合治疗团队。团队专家还包括头部伽马刀室袁树斌教授、肿瘤科石辉兵副主任医师、王潇副主任医师、王小辉副主任医师、蒋林君副主任医师。团队在以MDT会诊、5G远程会诊、3D腹腔镜、TOMO、三维后装、靶向药物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下,形成了胸部肿瘤、腹部肿瘤、乳腺与头颈肿瘤、妇科肿瘤、血液肿瘤等特色专科诊疗集群。
“在建院之初,我们就把MDT的理念引入医院。尤其在肿瘤领域,注重依据国内外指南结合患者不同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李平介绍,几乎所有的肿瘤患者都会经过MDT讨论,由外科、内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麻醉科、ICU等多学科专家集中讨论,立足于患者的疾病特点、经济条件、未来预期,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曾有一位60多岁的局部晚期胃癌男性患者需要在手术前做转化治疗。由于患者幽门梗阻,无法吃东西,没有可能进行放疗和化疗。为此,肿瘤综合治疗团队专门进行了MDT讨论如何解决患者进食的问题。经过讨论比较,专家组最终为病人独家定制先行介入、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注入高浓度药物的诊疗方案治疗幽门病变部位。治疗3天后,患者胃排空正常,一周后可以自主进食。随后,患者在介入治疗和化疗后,肿瘤明显退缩,获得了胃大部切除的机会。
“如果没有MDT团队的共同努力,这位患者很可能要做全胃切除。在医疗团队的定期随访管理下,患者恢复得比较好。同时,我们非常注重为患者节约费用,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外科治疗中,不是非用不可的耗材,我们一概不用。”李平说。
以人为本,打造“预诊治康”一站式服务方案
肿瘤中心的另一大亮点是“预诊治康”一站式全场景、全病程的服务方案。何为“预诊治康”?熊瑛解释说,以前人们面对肿瘤往往会谈“癌”色变,如今肿瘤已变成“逐渐可控”的慢性病。在肿瘤全周期管理中,既要关注肿瘤患者前期的预防诊断,也要注重后期的康复管理,以整体思维来推进癌症防治。“预诊治康”以人为本,包括肿瘤的预防筛查、诊断检测、主体治疗、康复管理等各个阶段。
例如,在癌症早筛中,医院按照“1+X”原则提高癌症早期发现率。“1”是指血常规、生化、B超等常规体检项目。“X”则是针对每个人的患癌风险,做不同的癌症专项检查,提供科学、专业、精准的个性化防癌策略。
“为了能够发现早期患者,我们在门诊、病房、社区、义诊场所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把肿瘤预防的方法转化成普通人能听懂的语言,帮助大家积极参与早筛。”熊瑛说。
而在院后的肿瘤康复阶段,医院成立了肿瘤患者随访小组,为患者提供医疗追踪服务,通过随访帮助肿瘤患者在院外康复或继续治疗。熊瑛表示:“针对不少带‘瘤’生存的患者,我们提供康复训练、并发症防治、营养支持等建议。患者有任何的不舒服,都帮忙解决。有时,患者会因为情绪低落影响睡眠,我们就一对一和他沟通,帮助他重拾抗癌的信心。”
通过重视“预/康”,医院从关注疾病治疗转变为关注生命质量,打造创新、系统化的诊疗服务,以此满足居民日益丰富的健康需求。
与此同时,高质量的癌症防治离不开高精尖的影像检查设备和放疗设备保驾护航。近年来,医院引进了美国断层肿瘤放射治疗系统(TOMO)、医科达双光子带电子线直线加速器、玛西普头部伽玛刀、医科达三维后装治疗机、西门子新型 PET-CT 等先进的诊疗设备。医院放疗科通过采取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实行CT 图像融合核磁共振图像、PET\CT 图像等,再进行精确的靶区勾画以及正常组织的勾画,实现精准治疗,帮助区域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记者手记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还会选择从医么?”
面对记者的提问,两位已年过花甲的老专家毫不迟疑地回答,依然会选择身披白衣铠甲,救死扶伤。
“尽管非常辛苦非常累,但每当看到患者灿烂的笑容,再苦再累都值得。”李平说,医生这份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再多的金钱、名誉、地位也换不来。
熊瑛也深有同感:“作为医生,我们不在乎别的,只希望尽微薄之力帮助患者解除病痛,让这些家庭更幸福。”
这也是盈康一生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综合治疗团队的心声。他们在多次荣登“最幸福城市”排名榜首的锦官城内,用专业重燃希望的花火,用仁爱守护生命的华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医养融合绘蓝图 提能强基筑高地--达州市卫健委调研组赴宣汉县调研
2025-04-28 -
new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妇幼保健院荣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
2025-04-27 -
new甘肃省中心医院完成全国首例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联合胸骨后巨大甲状腺切除术
2025-04-26 -
new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省内首例3D鹰眼显微镜系统+Zero-P+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2025-04-26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