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者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医者日记/详情

一个器官移植医生参与救治新冠重症病人的故事

时间:2023-12-25 11:49:22来源:医师报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文志向

“知我来去,行我愿景。”

      ——同济医学人文如是观


2020:我是谁


2020年1月23日,武汉因新冠疫情爆发封城。


2月9日,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受命改造为新冠肺炎重症收治医院,开始收治病人。


2月14日,经向刘继红院长请缨获准,我来到同济医院光谷分院,参加每天下午三点的院区疑难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会,自我介绍:“我是同济医院器官移植所的文志向医师。” “器官移植——新冠肺炎重症抢救?”想来本院、特别是外地援汉医疗队的参会者很难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不免惊诧。


“今天情人节”,我接着说:“我的情人是光谷病人,我是过来救‘她’的。”“器官移植——来救‘情人’?!”很多双眼睛看着我,忍俊不禁,内容丰富。


我继续说:“借此机会,我向各位专家汇报一个救治理念,即‘调控机体水平衡的救治理念’,向大家学习,也供各位参考。大意是,我看了病例资料,归纳了重症病人“水潴留”的明显表现:


1、病人全身明显浮肿,


2、血红蛋白明显下降,


3、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4、辅助检查发现病人有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


这时重症救治的主要问题是“水潴留”,如不消除,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进一步损害身体各个器官,严重时还会导致病人死亡。这时的救治目标是“水平衡”,救治措施是输白蛋白+利尿剂脱水,这样有可能挽救病人生命。(救治措施与国家卫健委办公厅数版颁布、不断完善的《诊疗方案》治疗原则一致:输白蛋白与“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或“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重型、危重型支持治疗”原则一致,利尿剂脱水以消除水潴留、实现水平衡与“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原则一致。这样有利于争取时间,最终依靠人自身增强抵抗力,调动免疫力,抗击并消除病毒——哲学上即抓主要矛盾。大道至简——人们为什么会忽略这个“至简”的措施?下一段或可说明一二。)

当时,全国各地来了17支援汉医疗队,都是呼吸内科与危重症的专家。检验并认可一个器官移植医生的意见,有一个过程。开始不太被理解,我能理解。因为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病毒,来势凶猛,对肺、继而对人体器官的损害迅速而全面,而人的免疫力却很微弱,很快被击倒。医生多循“常道”,用抗感染常规,输液很多,水在人体内潴积更多,加重病情;加之医生要应对的症状太多,易忽略一段时间“水潴留”的主要问题。


之后两周,相比而言,忽略“水潴留”问题的,病人死亡较多;注重“水平衡”思路的,病人死亡减少。


当时光谷院区建立多个小组,分工负责,协同作战。我负责危急值检查小组。危急值,即预示病情非常危险,且要紧急处理的检测指标。如血红蛋白大幅度下降、白蛋白浓度严重低下、高钾、低钠、严重酸中毒等等。小组收集检查危急值信息,并提出反馈意见。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科学管理下,17支援汉医疗队通力合作,院区危重病人缓解、治愈人数明显增加,死亡人数明显减少。国家卫建委也监测注意到了。3月10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下发了〔2 0 2 0〕146 号文件《关于推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患者救治管理经验的通知》,充分肯定了各方面工作。


光谷院区的重症救治持续了近2个月,我总共参与救治1462例病人,其中重症病人近800例,大多数顺利康复。



反思2020:

我是谁?

我是一个同济的新冠肺炎重症医生——与新冠肺炎重症病人同舟共济,与同济同仁同舟共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援汉医疗队专家们同舟共济——渡新冠病人到生命健康彼岸!


1994:我从哪里来?


一个器官移植医生怎么会关注提出“水平衡”的治疗理念与方案呢?想法从何处来?


1994年年底,我的一位病人肾移植,手术成功,医患皆悦。为了消除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要给病人用免疫抑制剂。量的使用极为重要:少了不能消除排异反应,多了则会产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后病人失去生命。术后半年,病人并发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住院治疗10天左右死亡。手术属外科,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属内科。外科尚好,手术成功;内科不佳,病人死了。(给自己留点面子:当时呼吸内科医生以至当时国际医界亦无有效办法应对感染,但因此我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杠上了)我忘不了他,一个善良朴实的人。特别是忘不了他那双眼睛,里面开始是希望、信任,最后是失望、遗憾……我有一种被审视感,被他审视,也被自己审视:我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吗?而立之年,我立起来了么?


好长一段时间,我很难受,一直想搞清楚具体的死因。他为什么就死了?——一般解释是,因为大量抗生素应用后引起机体内菌群失调,发展成严重的感染败血症而死亡。——真是这样?德意志哲人黑格尔的说法是“熟知非真知”。之后大约10年,我未得其解,又在一直索解。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直到2016年,病人死亡20多年后,我才逐渐明白:病人是因为体内大量水潴留,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人需要“水平衡”。


2019年8月,福建省器官移植年会邀请我作了“肾移植近期水平衡的调整”的学术讲演,反响热烈。


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在武汉出现。从最初披露的有限病例资料看,我感觉可能是一种病毒性肺炎,病人的水潴留及水肿特别明显。不断上升的病例数和死亡数,激发了我救死扶伤的职业本能。我再次反思二十余年来探索应对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经验,拟出一套调整水平衡的救治方法。治疗肺炎非我专业,我非专家,但可供专业专家参考啊。先打电话反映给“市长热线”,但杳无回音。非常时期,非常疾病,谁能怎么回答你?想想也“正常”。


功夫不负有心人。非常时机来了!来年2月,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成为新冠肺炎重症收治医院,我带着“水平衡”的救治方案去了。可谓:彼时热线无回音,此时临床有回响。


一个器官移植医生“客串”新冠肺炎救治,让人意外,却在理中。因为器官移植是外科与内科的混合体。手术台上几小时做外科,术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预后康复是做内科,特别是要悉心防治病人器官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我这个器官移植医生,这次做了肺炎疗法移植,把20多年临床积累的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治疗方法用来救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


想1994:

我从那时走来,从因并发器官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而死亡的那位不幸病友那儿来——在他那双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眼睛的注视下,我开始探索这种肺炎治疗无效的奥秘。走过二十多年,临床学习反思千百病例,终于悟出“水平衡”的治疗理念与方式。一直走到2020年,走到同济光谷院区,参与抢救新冠重症病人。“水平衡”的抢救方案是从那儿来的,是医患的共同创造。面对他与他们生命的付出和身体的奉献,我唯有谦卑与敬畏。


往前追溯:


我从恩师夏穗生先生那儿来——他常常对一般解释提出特别疑问,在一般医疗之外进行特别探索,这是他成为中国器官移植的主要开拓者的重要原因。他的不放过疑点,寻根究底的科学精神在引导我;


我从童第周先生那儿来——他倡导同济学生要做“万人之医”:提出新理论新方法,推广开来,万千医生照你的方式做,一人顶万人;


我从宝隆博士那儿来——他作为同济的创始校长,开创了浸染着德国哲学怀疑精神与求真态度的同济医学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明真务实、救死扶伤的同济人。


2024:我往哪里去?


2020年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一年。一位同济海外校友感染新冠,病情逐渐加重。发达国家虽然医疗条件好,医疗水平高,但新冠对于他们是新病,缺乏应对经验。得到求救信息,虽远隔重洋,好在有微信,远程建议,对症提出“水平衡”的治疗原则,很快控制病情,病人日渐康复。


2021年2月27日,同济海外校友会在知悉关于新冠感染危重症的“水平衡”治疗方式与治疗效果后,在欧美国家新冠确诊病例与死亡病例大幅攀升的背景下,邀请我面向全球华人医生,举办了网上讲座,回答临床治疗的相关问题,为校友同行提供有益借鉴。


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的第二波新冠重症高峰时期,我做了两件事:


一是将重症救治经验通过微信转发给国内有关专家,提供参考,听取意见,并向基层医院的医生授课一次。


二是通过微信,远程指导抢救有缘的重症病人。这些病人住家或住院,按照建议,接受治疗与监测,均获得满意效果。在重症高峰的一个多月里,我全身心投入指导重症病人的远程救治。直接指导救治重症病人20例,年龄从57岁~93岁,均获成功。指导基层医院的年轻医生们成功救治重症病人逾180例。


下面是两个典型病例


一例是一肾脏移植17年的病人,女性,58岁,武汉人。2022年12月中旬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后第18天,转为重症,缺氧严重。在某医院就诊,没床位住院。我安排了一套治疗方案,让病人居家治疗,到附近诊所输白蛋白,每天两瓶,并口服利尿剂。利尿期间在附近医院监测血电解质,注意低钾问题。输了三天白蛋白,配合口服利尿药,减去3公斤左右体重(实际上是脱潴留水3公斤左右),病情得到缓解,不再缺氧,进入恢复期。嘱其以后按要求复查,随时将病情及化验结果发给我,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调整治疗。10天后,进行体能恢复训练,同时进有营养的食物。2023年春节前,病人完全康复,一家人其乐融融,过了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另一例病例很特别,也具代表性。一位潜江移植病人的岳父, 83岁,也是在2022年12月中旬感染了新冠病毒。老人有10年糖尿病病史,单独居住,拖了10天左右。第11天晚上,突然打电话告知家属,诉喘气,呼吸困难,被送当地医院急诊,当时测氧饱和度80%,考虑重度病毒性肺炎,给予吸氧,并静脉输液1000ml左右,用头孢消炎。病人本来进水多,过多输液,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次日早上,感胸闷气短加重,氧饱和度降至60%。上午9点多钟打电话给我。考虑病人高龄,有基础性疾病,又遭医源性打击,决定加大用药分量:1)20%白蛋白2瓶,静滴,一天两次。2)速尿10mg  静脉注射,一天两次。3)停止其他输液性治疗,严格控制进水量(仅少量喝点水,润润喉),争取一天脱水1公斤左右。次日早晨,病人感觉轻松了,氧饱和度升到91%。继续输白蛋白+利尿剂,但减量。到下午5点,加上昨天,一天半时间共排尿3500ml左右,氧饱和度升达97%。白蛋白从29.2克/L上升到39.2克/L。病人逐渐好转,住院11天出院,居家接受指导,做康复性治疗。


我和这些新冠病人有医缘:有的是直接的,他们曾经是得到我帮助的器官移植病人;有的是间接的,他们借助于微信、网络,通过器官移植病人、我的校友、朋友和学生,和我联系上了。一位老师说,老子讲“上善若水”,您这是“上善医缘”!我把这话看作是鼓励与鞭策。我很感谢病人和愿意接受我的治疗建议的医生,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


新冠病人生死事大,虽非我专业,我亦关注探索;


这个病人生死事大,虽非我病人,我亦助力抢救。


为什么——

    因为我是医生,救死扶伤乃天职,恪尽天职是本分。
    医生是卫士,不仅护卫病人的生命,也护卫病人家庭的幸福,还护卫社会的和祥。


2024:

我往哪里去?


近年以至多年的临床经历告诉我:“水潴留”不仅是新冠重症病人的严重问题,而且也是许多其他重症病人、以及一般病人的突出问题。我不仅要做一个好的器官移植医生,而且也要做一个好医生——通过线上与线下、音频与视频、口头与文字,继续探索与普及“水平衡”的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医学理念与健康方式——求器官移植之精专,尽救死扶伤之天职!


责任编辑:李慧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