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肿瘤科
当前位置:首页/ 专科/肿瘤科/详情

陈佳教授:合理选择手术时机,积极应用辅助治疗,让早中期肺癌患者“长治久安”| 进展&亮点

时间:2024-01-12 10:13:11来源:医师报作者:欣闻 阅读: 130876

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1]。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肺癌筛查手段迅速普及,患者筛查积极性与日俱增,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大幅提高,而肺癌外科治疗、免疫和靶向治疗等手段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生存获益。此次《医师报》特别邀请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佳教授分享早中期肺癌手术及辅助治疗相关进展。

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时机,定期复诊监测转移

根据第8版TNM肺肿瘤分期,Ⅰ、Ⅱ期NSCLC患者推荐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图1)[2],部分可手术ⅢA期及少部分ⅢB期患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由于不同分期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块大小存在差异,患者的5年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调查显示Ⅰ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77%~92%,而ⅢA~ⅣA期患者仅为10%~36%[2],临床应根据患者分期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时机,助力患者实现最大生存获益。


图1 Ⅰ、Ⅱ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肿瘤转移情况与其病理学生物学行为、分型、机体的自身状态以及术后辅助治疗有关。此外,由于肿瘤细胞存在休眠特性,残存的肿瘤细胞可于机体免疫力水平低下等适宜条件下复发。为及时监测肿瘤转移,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患者术后需定期复诊,通过肿瘤指标、胸部CT、MRD水平等,从血液、影像学直观监测以及基因等多层面,使用多手段密切监测肿瘤情况。在此过程中,应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在相对固定的医院行手术、辅助治疗及随诊,以便获得连续而便于比较的影像学、血液肿瘤指标等相关资料。

辅助免疫、靶向治疗欣欣向荣

肺癌的辅助治疗常根据分型、药物适应证、临床情况及多学科诊疗(MDT)等综合考量,制定个体化方案。近年来,为实现扼杀肿瘤复发的目标,辅助治疗手段发展迅速,化疗臻于至善,靶向、免疫等手段亦欣欣向荣。

免疫治疗最初仅应用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后随着其不断发展,在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的应用中大放异彩。目前仍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试验才可将免疫治疗纳入肺癌的规范化综合治疗。

阿替利珠单抗作为目前在中国获批的唯一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药物,奠定了免疫治疗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地位。IMpower010研究数据显示,PD-L1 TC≥1%的II-IIIA期患者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后的5年总生存(OS)率为76.8%,而在PD-L1TC≥50%的患者中,OS可达84.8%,证明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不仅可降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更有潜力将其进一步转化为OS获益(图2),从而降低患者死亡风险[3]。

除了PD-1/PD-L1,其他靶点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如以人白细胞介素-1β (IL-1β)为靶点的卡纳单抗。临床证据提示,免疫治疗可应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如纳武利尤单抗可缩小肿瘤体积,创造手术条件。然而阿替利珠单抗与纳武利尤单抗皆为进口药物,相对昂贵,患者经济压力较大,未来期待基于更多循证证据改变国内用药指南,为患者制定更适宜的用药方案,提供更多治疗机会。


图2 PD-L1 TC≥50%患者OS数据曲线(排除EGFR/ALK+)

一般情况下,免疫治疗适用于驱动基因阴性的人群,而靶向治疗适用于基因突变的人群,如部分EGFR基因敏感突变型的患者常推荐根治术后使用EGFR-TKI辅助治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靶向治疗比免疫治疗应用时间长,证据积累久,药物也相对多。目前指南推荐用药主要有奥希替尼、埃克替尼等。临床研究显示,ALK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阿来替尼辅助治疗完全切除的IB(肿瘤≥4 cm)至IIIA期ALK阳性NSCLC患者,较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4]。

全程管理大势所趋,医防协同方兴未艾

随着药物的蓬勃发展,患者的生存时间与日俱增,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势在必行。全程管理是肺癌患者诊治服务的全流程,其分为五大模块:早期筛查、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复发评估、患者管理。本科室团队以生命的“长治久安”为核心理念,旨在建立肿瘤治疗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以便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以治愈为最终目的的全流程管理。“长治久安”强调患者定期随诊,描述术后恢复状态、术后问题及困惑,结合术后病理报告充分评估患者近期状态。

南通市肿瘤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防、康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南通地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定点单位,目前已累计完成10期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筛查,开展流行病调查17万人次,发现高危人群进行临床筛查5万人次。医院积极探索医防协同的新模式,为百姓提供更多的筛查机会、筛查建议和健康指导,定期进行送医下乡、送医进社区、义诊等活动。在精准治疗方面,本院基于病理及基因检测指导为患者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在个体化治疗方面,目前本院已有九大瘤种的专业多学科诊疗团队,具有丰富的经验及协作精神,通过充分评估为患者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在复发监测方面,本院遵循全程管理原则,定期评估患者状态,与患者通过微信群保持联系,提醒患者复查,保障患者后续生存获益。此外,本院与周边社区以及乡镇卫生服务系统建立医联体,为当地患者解决护理及检查需求,如术后护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血常规、肝肾功能的随访等。

陈佳教授总结

如今,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皆呈上升趋势,筛查出肺癌后应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时机,术前术后选择适宜辅助治疗手段,并在术后定期复诊以防止复发,充分实现全程管理。南通市肿瘤医院始终坚守初心,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体化、全程化治疗方案,积极探索医防协同的新模式,为患者争取最大生存获益。

专家简介


陈佳 教授

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靶向委员会 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中西医治疗学组 委员

南通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 委员

南通市肿瘤防治专科联盟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人才

江苏省援沪医疗队(南通分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2017年于德国伐利亚州雷根斯堡大学附属KLINIK DONAUSTAUF医院访问研修

致力于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前沿研究,专注于恶性肿瘤的基础-临床转化性研究。于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数篇,主持多项江苏省及南通市市级课题,获南通市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1):1-18.

[2]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27):2037-2074.

[3]H. Wakelee, N. Altorki, E. Felip, er al.IMpower010:Overall Survival Interim Analysis of a Phase III Study ofAtezolizumab vs Best Supportive Care in Resected NSCLC[J]. 2022 WCLC, PL03.09.

[4]尹强,张振,刘群,等. 阿来替尼治疗ALK基因融合重排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13):661-665.


责任编辑:李慧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