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肿瘤科
当前位置:首页/ 专科/肿瘤科/详情

“医”路向前丨邵清教授:构建个体化精准诊疗模式,助力乳腺癌患者高质量长生存

时间:2024-01-12 10:15:48来源:医师报作者:欣闻 阅读: 168683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列女性恶性肿瘤之首。目前中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83.2%,在过去10年间提高了7.3%[1]。当前,乳腺癌已进入多学科诊疗(MDT)时代,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此次《医师报》特别邀请到江阴市人民医院乳甲外科邵清教授为大家分享乳腺癌的规范个体化诊疗经验。

综合权衡优化方案,关注人文满足高质量生存“净获益”

乳腺癌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交及家庭生活带来深刻影响。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乳腺癌已经进入全周期慢性病管理时代其治疗不仅聚焦于疾病本身,更在于如何综合考虑患者的身心健康,实现全方位康复。为满足患者对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临床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组建专业MDT队伍组建了一支专业的乳腺癌MDT专家团队全程参与诊治方案并为患者提供包括中医康复师、心理医生、个案管理师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依据患者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年龄、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权衡获益和风险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重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确保提高生存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治疗对患者身体及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

提供心理咨询提供专业心理咨询与乳腺康复支持小组,助力解决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为术后患者提供康复服务,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引导患者健康生活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自我管理(表1),提倡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的体育锻炼、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等,致力于为患者实现更高获益。

表1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自我管理清单[2]


规范践行肿瘤MDT模式,“量体裁衣”个体化乳腺癌精准治疗

由于我国分布区域及经济水平等不同情况,不同地区乳腺癌的早诊早筛、年龄结构及疗效预后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国乳腺癌仍需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诊疗水平,而“单病种、多学科”正是规范乳腺癌诊治的临床路径和科学模式。MDT模式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由多学科专家讨论制订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肿瘤治疗主流模式(图1)[3]。MDT的开展强调学科团队的建设,由乳腺肿瘤相关学科包括影像科、超声科、病理科、肿瘤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妇产科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协作,并设置多学科讨论的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规范化记录并及时反馈以建立有效的临床评价体系,还通过医联体内部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成立了江阴市乳腺癌筛查培训基地和乳腺甲状腺肿瘤多学科诊疗联盟,不仅打破了学科壁垒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医教研”水平共同进步,同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诊疗质量,从根本上降低诊疗费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改善了预后生存。


图1 乳腺癌MDT的临床实践流程图[4]

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 深化“一站式”全程个案管理模式

为确保医疗服务的持续优化,医院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性思考和行动:提升服务质量,确保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诊疗获益;强化医疗设备,投资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施,为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选择;加强医院宣传,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医院在当地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例如举办健康讲座、参加社区活动及运用媒体宣传等;建立医疗联盟,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培养专业团队,组建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优化诊疗流程,简化就医流程,如挂号、咨询、检查和治疗等,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江阴市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成立专科十多年来秉承初心,“心光同行粉红家园”和“守护甲状腺 提升她力量”等公益项目已经成为成为医院品牌项目,“让伤愈的我来抚慰病痛的你”,目前拥有乳腺会员近三千人,志愿者近三百人,至今已服务健康人群累计一万余人次。采用分子基因等先进诊断技术和激光消融、腔镜微创、整形修复等“高精尖”手术提高了乳腺与甲状腺肿瘤的早期检测率和手术根治成功率;建立跨专业的多学科协作模式,确保患者可在诊断、治疗与康复各阶段均接受一流技术和优质服务;实施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加强内部教育制度,培养了一支学习型和创新型的优秀专业医护团队。未来,本科室将继续外送重点骨干和后备人才亚专科进修培训,筹建好“乳甲肿瘤微创一体化早诊早筛门诊”、“乳房修复重建多学科门诊”和“中西医结合乳腺专病门诊”,利用好“江阴-长三角乳甲多学科学术交流联盟”科协创新项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式学习方式和广泛深入学术交流,开拓视野,提高了自身水平和完善自我,并引进国内外前沿的腔镜重建和超显微淋巴吻合和脂肪移植等技术,发挥好年轻医护人员特长和利用医院新媒体平台多方位参与公众健康教育活动,整合好PICC静脉护理和肿瘤个案护理,医患携手帮助患者更好树立抗癌信心,切实改善就医感受和全方位提升患者体验,深化“一站式”乳房甲状腺肿瘤全程个案管理模式。

邵清教授总结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女性实体恶性肿瘤,其肿瘤生物学行为复杂多变,临床上应采取如MDT的综合个体化诊疗模式。MDT将各学科聚零为整,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实现更好疗效和更精准的全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期待未来临床继续深化并践行MDT模式,为更多乳腺癌患者保驾护航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专家简介


邵清 教授

江阴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 科主任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业委员

江苏省肿瘤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外科专业专家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委员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江苏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分子靶向专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免疫学会遗传与免疫学组委员

无锡市中西医学会普外专业副主任委员

无锡市医学会普外专业乳甲学组委员

无锡抗癌协会普外专业委员

江阴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副组长

江阴市癌症康复协会乳腺癌活动中心主任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

[1]ALLEMANIC, MATSUDA T, DI CARLO V, et al. Global surveillance of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for 37 513 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J]. Lancet, 2018,391(10125):1023-1075.

[2]孙楠,陈莎莎,郭思勤.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个体化自我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践[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 30 (11): 69-73.

[3]乔江华,刘真真.多学科综合治疗助力乳腺癌质量控制规范化[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3,9(03):19-22.

[4]王佳妮,欧开萍,刘嘉琦,等.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能力建设及发展趋势[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3, 32 (05): 656-664.


责任编辑:李慧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