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刘杰:高山仰止,未来可期 | 见证追光者㉒

时间:2024-01-25 17:11:39来源:医师报作者:王璐 阅读: 209412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2023年9月,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共同发布《第二批罕见病目录》,新增86种罕见病,加上5年前公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目前该目录共收录了207种罕见病,进展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F-ILD),又被称为进展性肺纤维化(PPF),便是今年被新收录于该目录中的罕见病之一[1]

 

“谈到进展性肺纤维化(PPF)的话题,就必然要先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关于这个话题,现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罕见病与间质性肺疾病专业组组长刘杰教授滔滔不绝、娓娓道来。“过去20年,国际与国内在IPF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硕果累累,然而,大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相较于IPF,非IPF的纤维化性ILD患病人群,更为多见。”也正因如此,2022年ATS/ERS/JRS/ALAT再次联合发布IPF指南(更新)及PPF诊疗指南[2]

 

无论是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还是2019年骤然袭来的新冠疫情,刘杰教授都冲在最前方,战斗在一线,因为在他看来,“被患者需要”是成为医者最大的价值所在。也正是秉承着“为患者排忧解难,满足患者所需”的执着追求,刘杰教授走进了间质性肺病与罕见病的研究领域,并深耕于此。‍


确诊难

“在得到诊断前,她已经身经数刀”‍

 

你印象中的20岁是什么样的?是在大学中恣意昂扬,还是对大千世界壮志满怀?

 

当在门诊初次见到阳阳(化名)时,刘杰在这个女孩身上完全感受不到这些。长期的胸闷、气促折磨得她瘦弱不堪,反复的气胸更让她不敢对生活抱有太多期待,身上多处手术痕迹,倾诉着她在各大医院之间辗转的波折与不易,但却没办法为她的求医之路画下句号。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多项检查以及临床的严谨论证,阳阳被确诊为“肺淋巴管肌瘤病(LAM)”——呼吸罕见病的一种,也是间质性肺病(ILD)的一种。

 

“这个患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帮阳阳寻找病因以及治疗期间,刘杰对肺淋巴管肌瘤病(LAM)及间质性肺病(ILD)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能够让更多的间质性肺病患者能够持续获益、及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在征求过导师钟南山院士的意见后,刘杰开始投身于ILD及罕见病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

 

在真正走进ILD后,刘杰切实体会到了确诊ILD相关疾病背后的艰辛。ILD是一系列复杂罕见及少见肺疾病的总称,主要累及肺间质。依据间质性肺疾病潜在的病因学,可分为有明确病因的间质性肺炎(药物、放射、结缔组织病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肉芽肿性ILD(结节病等)以及其他特殊类型ILD,林林总总多达200多种[3],而由此所引发的鉴别诊断更是浩如烟海、尤为复杂。“试想一下,能有多少医生可以将这200多种病因能了解得很彻底、很全面呢?”有时,刘杰也会开玩笑地说,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因为研究罕见病的医生比罕见病患者更罕见。也正是因为很多临床医生对这种罕见病认识不足,造成了大量的临床上误诊、漏诊情况。

 

治疗难

“疾病进展的瞬息万变对诊疗提出更高要求”‍

 

在ILD中,最常见的类型是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ILD,其特征是肺功能下降和早期死亡。刘杰介绍,在过去,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没有特效药、治疗手段可以应对的,近10年随着医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如尼达尼布、吡非尼酮等新一代抗肺纤维化药物终于面世了,并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等ILD患者带来了治疗的曙光[4]

 

除了IPF外,有部分疾病即使经过积极的治疗,仍出现了和IPF相似的临床表现,即呼吸道症状加重、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早期死亡风险增加,临床将这一类具有进行性肺纤维化表型的间质性肺疾病统称PPF或PF-ILD[5]

 

刘杰曾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将人体的肺部比作一块海绵,肺部的吸氧如海绵吸水一般,吸水后再挤出去供给人体重要器官及部位;而肺纤维化如同无收缩力的海绵,吸水、排水功能逐渐丧失、减弱,最后形成蜂窝肺,就像一块没有弹性的海绵。一旦病情进展到中后期,药物治疗的作用就变得非常有限,终末期“肺移植”便成为延长生命的“最后一线希望”。

 

“就在今年,我再次面对了一个年仅30岁的鲜活生命的逝去。”刘杰回忆道,这是一位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一次偶然的新冠感染诱发病情急性加重,患者便已撒手人寰。

 

刘杰坦言,尽管近年来ILD治疗领域已经得到长足进步,但面对那些重症ILD患者,临床的方法和策略仍是“捉襟见肘、举步维艰”。“所以,这也是我们现在进行ILD相关研究,所面临着巨大的临床挑战之一,更是我们一直以来倡导ILD诊疗关口前移的原因所在。”

 

着力“三早”

      ILD诊疗发展步入“快车道”‍

 

不仅是ILD,确诊难、治疗方法少、药物可及性低、社会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是所有罕见病面临普遍难题。刘杰介绍,将罕见病纳入国家目录的意义堪称重大:可以极大地推动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统一规范的诊疗指南和手册,强化对专科及基层医生的培训,乃至提升药物的可及性等。“在某种意义上,PF-ILD被纳入罕见病国家目录,意味着PF-ILD乃至ILD患者的需求被全社会看见。目前,罕见病发展事业进入“快车道”,而这也会引领ILD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为了做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让呼吸相关的罕见病诊疗得到长足进步,今年9月在重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正式成立呼吸遗传及罕见病筹备学组,刘杰担任筹备学组副组长。

 

“‘三早关口前移’是我们走出罕见病误诊漏诊困局的一个必由之路。”刘杰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组应当在如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1)规范地做好ILD等呼吸相关罕见病的诊疗工作,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做好专家共识和指南的制定。

 

(2)《2020年中国罕见病患者综合社会调查报告》[6]显示,我国罕见病平均确诊需要4.26年,误诊率高达42%;32.1%的医生从未诊断过罕见病。因此,做好培训,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罕见病的认知,加强还会专家共识和指南的基层普及与推广,让更多的医务人员能够增加对ILD的认知。

 

(3)牵头进行更为深入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并寻求与基础医学科学家合作,使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紧密契合,坚持走转化医学道路,让更多患者从精准医学中获益。

 

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即便是罕见病,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也有着较大的患病人群。“也正因如此,我们应当积极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让国际上更多地看到我们、听到我们,让中国数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及中国声音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

 

9d3922cbly4hm5z3quaxcj20u0190q7i.jpg


高山仰止、未来可期

 

有人曾说,如果将一种疾病比作一座高峰,那么ILD便是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应的,我们可以将刘杰与ILD的对弈,看作征服山峰的挑战。

 

初识ILD,他于山脚下仰望——看山是山,只凭借对患者的一腔热忱投身其中;

 

深耕ILD,他在山中跋涉——看山不是山,因错综复杂的病因所带来的诊疗难点而忧心困扰,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对ILD的了解;

 

迎战ILD,他在山峰间思索——看山还是山,秉承着医者初心继续攀登。

 

“作为一名罕见病和间质肺疾病研究领域的大夫,我最想做的,便是“为ILD患者谋健康、为ILD事业谋发展”,这也就是我的初心与使命,也是我心中那道指引我向前的光。”‍

 

参考文献:

[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9/content_6905273.htm

[2]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an Update) and Progressive Pulmonary Fibrosis in Adults: An Official ATS/ERS/JRS/ALAT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2V205N9:e18-e4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讨论规范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6: 网络预发表.DOI:10.3760/cma.j.cn112147-20230726-00030

[4]Flaherty KR, et al. N Engl J Med 2019.

[5]周培, 彭红. 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一种特殊表型——进行性肺纤维化 [J] . 中国医师杂志, 2021, 23(8) : 1138-1142,1147.

[6]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EzOTUxOQ==&mid=2654284396&idx=1&sn=49baa6fa44af31ea29fa4a7e6759bb5c&chksm=bd018bbc8a7602aad36b66de5798aec80b5624fb74c4a88502a29f4228836053cd260723c418&scene=27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号:PC-CN-104601  

有效期至2027-1-7


责任编辑:李慧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