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人物/详情

​关心疾病 更要关心心理

时间:2017-01-26 13:41:00来源:未知作者:林夕 阅读: 136084

blob.png


大约半年前,我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她向我倾诉,她父亲在做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虽然日常坚持服用治疗各种冠心病的药物,但是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依然经常发生,且时常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睡眠不佳等症状。



忧心“支架金属撞击声”

该患者在26年前被诊断为劳力型心绞痛。2006年,其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弥漫性狭窄,达80%;第二对角支近端局限性狭窄95%,远端弥漫性狭窄,最重达95%;回旋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90%。2011年于前降支中段、第二对角支近段置入2枚支架。

置入支架后,患者性情大变,常常控制不住情绪,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和家人吵架,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活爱好。

之前患者非常喜欢爬山、打球等运动。可是自从放完支架后,他就再也不敢爬山或运动了,他总是担心在运动过程中,支架会移位,渐渐对这些爱好失去了兴趣。

这种改变还体现在睡眠上。平时每天能睡8小时的他,在PCI术后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每天被体内“支架金属的撞击声”惊醒。 

对于患者的这种状况,家人非常担心,她带着父亲走访了省城的所有三甲医院的心脏内科。心电图和影像学等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对于这种情况当地医生也是一筹莫展,只是让患者减少思想负担,放松心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患者的状况依然如故。朋友为此也是四处托人寻找为患者治病的良方,甚至还邀请了当地寺院的主持为患者做了场宏大的法事……

我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建议朋友带着患者来北京某医院心内科的双心特色门诊治疗。

“心”病还需“双心同治”

特色双心门诊的专家面带微笑地对患者进行了长时间的病情及日常生活情况询问,初诊认为患者是临床上典型的“双心”患者,在做了心理测量后,就更加确认这一结论。

鉴于患者的这种情况,只接受日常的心血管药物治疗显然不够,还需要在日常的治疗中增加一些抗精神病药物。然而对于一位已经饱尝了痛苦五六年的老年患者来说,给予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会使他本已脆弱的心灵更加雪上加霜。为了避免老人这方面的顾虑,专家最终为其处方冠心丹参滴丸。

同时告诉他,在支架术后,这种焦虑和恐惧状态是很常见的现象,平时要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和生活。

专家还耐心地介绍,心脏康复是由药物、营养、运动、心理和戒烟,这“五大处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胡大一教授所提倡最有效的“二级预防”。

经过名医的指点,患者每天除了常规的基础日常用药,还坚持每日步行8公里,3个月后病情得到了稳定,其家人也看到患者在球场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