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猝”不及防,需警惕颈动脉疾病破门而入!

时间:2024-04-11 17:39:45来源:医师报作者:衣晓峰 徐义岩 刘梓琪 阅读: 152434

日常生活中,有一个悄无声息“杀手”正伺机而动,试图向我们的健康发起突然袭击——这就是颈动脉斑块虽然不像感冒、腹泻、肢体疼痛那样立即唤起大家的注意,但这种斑块一旦闹起事来,往往带来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因脑梗死、脑卒中而引发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残障,乃至突发猝死这就提示公众必须高度警惕和重视

血管斑块为中风埋下“伏笔”

临床上,颈动脉疾病,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称得上是全球范围血管疾病的一个最重要危险因素。更为可怕的是,约有1∕3的脑中风是由颈动脉斑块疾病诱发的。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海洋教授介绍:在我国,中风已被列为致残率、致死率双双位居第一的高发疾病患病总人数约为2800,其中每年新发病例高达250万,死于中风的病人150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2030年我国将会有近4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

人们耳熟能详的血管斑块,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由脂肪、胆固醇、钙和其他物质组成,沉积和黏附在血管壁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体血管变成了斑块的温床?这些斑块是如何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安营扎寨的?王海洋解释说,斑块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包括年龄、性别、高血糖、高血压病史、遗传家族史以及熬夜、吸烟、酗酒、高脂饮食在内的不健康因素共同酿成的结果其中,高脂饮食为斑块提供了“建材”持续刺激血管壁,让各种脂质和其他物质在血管中越积越多。吸烟不仅可以改变体内脂质代谢,使得斑块原料增多干扰血压血管壁产生破坏

如何破局,以下三点很重要

上述严峻现状给人民群众和国家造成了巨大危害及经济损失,面对如此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到底该如何破局呢?对此,王海洋教授给出了如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首先要合理膳食,讲究营养均衡。王海洋指出,一定要注重饮食多样化,包括增加全谷物、粗杂粮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吃瘦肉,少肥肉、动物肝脏、烧烤、蛋糕等高糖、高热量的食物;要减盐限盐,因为钠离子是促使血压升高的主要“推手”,建议每天钠的摄入量6克或6克以下从而有效降低卒中的风险还要减少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其中脂肪的摄入量小于总热量的30%,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2,新鲜果蔬摄入量应该增至400克,适量的瘦肉、鱼蛋的摄入量120,糖的摄入量最好小于25

王海洋介绍,低脂、高纤维的食材包括绿豆芽、白菜、山药、油菜、芹菜、菠菜、大葱、菜花、冬瓜、黄瓜、丝瓜辣椒、胡萝卜、马铃薯、茄子、海带、蘑菇、木耳、香菇、番茄、南瓜芥菜、蕨菜、、豌豆、青豆等,经常食用有助于“打扫”血管,清除血栓。

二是要迈开腿,多活动王海洋告诫,现在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运动量都已经大幅“缩水”,年轻人忙于学习、工作,经常是久坐不起,下班回到家也是习惯躺在床上看电视、打电玩、刷手机。老年人由于肌肉萎缩、腿脚不便更是缺少活动。若是运动量得不到保障,各种疾病可能随时来犯脑卒中特别喜欢乘虚而入。

有鉴于此,王教授提示,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都要“动起来”,并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如老年人和卒中的高危人群通过最大负荷运动检测,找准自身个性化的运动方式,进而达到最好的卒中预防效果。而对健康人群,提倡每周不少于4运动,每次运动不少于50分钟,适当做一些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爬山、骑车、游泳、快走等。针对久坐不起的上班族,则要每1小时起来活动几分钟,千万不能一坐就是半天,必须强迫自己定时起身动一动,比如伸伸腰、做做操、原地踏步,或者上下楼梯走一走,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斑块进一步发展。

三是调整好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我国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数接近4亿,而6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史。王海洋教授指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生活陋习至关重要,如编写健康的家庭食谱,并严格按食谱施行;确保食用低钠盐和植物油,远离猪油,强制自己戒烟限酒。在医生帮助下,适合自己的降压药,按时服用,并长期坚持下去同时养成测量血压的习惯,时刻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最后拒绝熬夜,做到按时入睡,并保证充足的睡眠,白天有时间尽量午休二三十分钟,使自己的大脑得到充足的休息。

最后,王海洋教授告诫说,日常中,总有一些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欠缺、饮食不规律、嗜好烟酒高危人群,由于对科普知识了解少未能养成防患未然的的意识,因而错误地认为卒中离自己遥不可及,没必要“担惊受怕”。事实上,一旦中了卒中的“埋伏”,恐怕此生都要追悔莫及了!

 

王海洋主任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兼任中食智库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红外热像学会副会长、副理事,广州市血管外科医疗质量中心副主任,中国老年医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副会长。

目前主持课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防科工委国际合作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长期从事血管外科临床工作,尤其是腹主动脉瘤的分子遗传学及分子机理研究,已经鉴定了ADAM17RAGE等多个腹主动脉瘤的遗传易感基因。

a4f17efd09ac1e844fa611136eec471a.jpeg


f99925f3bf5823cdaa8f50a4f0a125b0.png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