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深度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深度报道/详情

探秘诊治之道:从2024年最新共识解读中西医视角下慢性脑缺血管理策略

时间:2024-05-20 12:36:24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慢性脑缺血(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是一组由于慢性脑灌注下降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老年人群高发,在80岁以上的老人中约占80%,60岁以上人群中约占70%,也存在于约1/4以上的45~50岁人群中,并且近些年有发病率逐渐升高,患者逐渐年轻化的趋势。防治CCH是预防多种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有效策略,但由于CCH起病复杂,西医治疗方法有限,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

1.慢性脑缺血的疾病定义

慢性脑缺血既往又称为“脑动脉硬化症”、“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慢性脑低灌注”、“慢性脑血管机能不全”等。于2017年的《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版)》命名为“慢性脑缺血”,但未明确诊断标准。根据202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慢性脑缺血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完善其定义为:由于长期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及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供血减少,导致低灌注及代谢降低,以区域性病理改变为主,引发轻度的、波动性的脑功能障碍,但无明确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的脑血管病症候群。这种状态持续时间长、可干预,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有可能预防严重的脑血管病。

2.慢性脑缺血中西医发病机制解析

CCH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供减少,不能满足脑代谢的生理需求。由于多种血管、血流改变导致的脑供血减少是慢性脑缺血的启动因素,在此基础之上,脑细胞生理性功能弱化导致对物质的利用能力减弱,能量产生不足,这也是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慢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最后,由于以上因素导致的部分脑代谢毒性产物增多、蓄积,产生过度的炎性反应、自由基损害、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离子超载,使得脑细胞进一步被损害,功能降低。中医学研究中尚无明确与“CCH”相应的病名,依据症状“CCH”可归于“眩晕“范畴,历代中医学家对其病因病机多集中于“痰”“瘀”“虚”三个方面。

3.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本病起病隐袭,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根据大小血管病变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1)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头晕、头昏和头痛等主观症状,以及睡眠障碍、认知下降和情绪障碍等;(2)小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平衡及步态障碍、精神情感改变、尿频、尿急、尿失禁及生活能力下降等。

3.1西医诊断标准

慢性脑缺血的西医诊断标准几经调整,2024版最新共识中的诊断标准是参考既往日本CCCI以及中国专家CCH共识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的实际应用情况,完善而成。包括以下9条:

 患者年龄原则上>40岁;起病隐袭,病程长,病史一般超过3个月;

 具有慢性脑功能不全的表现;

 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无脑部的局灶神经系统体征;

 存在支持脑动脉硬化的证据;

 眼底动脉等周围动脉硬化表现,或可闻及入颅动脉的血管杂音;

 脑血管检查可发现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证据;

 头CT/MRI无血管性器质性脑改变;

 脑灌注影像检查证实存在脑部低灌注;

 排除其他可导致相关临床症状的疾病。

3.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CCH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失调致水液代谢紊乱,水聚成湿,湿聚成痰,痰瘀互结,或气虚而血液运行不畅,或情志不舒而致血运失常。其病机分虚实两端,以气血亏虚、肝肾阴虚、髓海不足为本,痰、瘀、风、火为标,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

根据最新共识推荐可将CCH概括为五个证型:痰瘀阻络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阳亢型、血虚肝旺型以及阻损髓伤型。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血气不足或者是长期体弱多病,大量阴血消耗,导致血虚肝旺型慢性脑缺血。其主症为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心烦,不耐思虑,面白无华或萎黄。兼次症为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干咽燥,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衍期或闭经。舌脉为舌质红,苔黄;脉细数。需注意与其他证型辩证区分。

4.慢性脑缺血的中医治疗药物

CC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分型多,临床治疗方面,西医治疗方法有限,结合中医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慢性脑缺血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2)》推荐中医药治疗总的原则是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目前已发现治疗的有效药物达几十种,以多层性、多途径、多靶点辩证施治。《慢性脑缺血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4)》推荐血虚肝旺型CCH的治疗以养血、平肝、通络为主,可选养血清脑颗粒等中成药治疗(1B)。

养血清脑颗粒方中熟地与当归共为君药。钩藤、珍珠母、决明子、夏枯草共为臣药。白芍、川芎、鸡血藤、延胡索共为佐药。细辛为使药。诸药相合,标本兼治。具有养血滋阴、活血通络、平肝潜阳等作用。可临床应用于头痛、眩晕,以及不寐。

目前CCH中成药治疗的临床应用广泛且文献报道较多的是养血清脑颗粒。一项发表于2020年Brain Behav杂志的的meta分析研究,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2877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养血清脑颗粒后对于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RR为1.21(95%CI 1.17-1.26)(图1);颈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的组合平均差分别为8.84 (95%CI 5.83-11.85)、4.72 (95%CI 3.71-5.73)和3.89(95%CI 3.03-4.76)(图2)。研究结果提示养血清脑颗粒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改善CCH相关的头晕、头痛、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症状。

图1. 使用养血清脑颗粒后症状改善

图2. 使用养血清脑颗粒后脑血管改善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养血清脑颗粒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提高脑血流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栓前状态、抑制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维持神经元突触结构完整、促进神经修复等机制相关。

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慢性脑缺血的治疗可能会更加精准和个性化。此外,预计未来的研究将揭示更多关于慢性脑缺血病理机制的细节,并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靶点。养血清脑丸的多靶点药理作用可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慢性脑缺血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44(03):273-281.

2.李建章, 等. 慢性脑缺血临床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2,25(06):661-667.

3.高利.慢性脑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10):1161-1167.

4.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中成药/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

5.Jia Y, Wang J, Hou Y.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Yangxue Qingnao granu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 Brain Behav. 2020 May;10(5):e01606.


来源:梅斯神经新前沿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