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有些小朋友的“黑脖子”为啥总是洗不净?

时间:2024-07-29 10:50:01来源:医师报作者:李盼 阅读: 215438

临床中,有些疾病往往声东击西,经常在皮肤上发出独特的“信号”,如果能够早期识别并及时干预,是可以避免病情进展加重的。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冷蕾表示,在临床中经常遇到手肘或脖子发黑,但却怎么也“洗不净”的患者,其实这些都是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黑棘皮病在“作祟”。

   胖孩子的健康隐患

近日,12岁的君君陪爸爸到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就诊。在诊室中,正在给爸爸看病的内分泌科主任冷蕾却注意到了君君的“与众不同”。原来君君不仅体形肥胖,而且他的颈后部和肘部的皮肤也明显发黑。在君君的爸爸就诊结束后,冷蕾主任提醒他,孩子颈后、肘部的皮肤发黑,考虑可能是“黑棘皮病”,是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在体内不起作用)的体征,建议抓紧为孩子进行相关代谢指标检查。

冷蕾主任的一番话让君君的爸爸非常意外,对于黑棘皮病更是闻所未闻。为了孩子的健康,他听从专家的建议,立即带君君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君君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已经超过正常值上限的7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服糖后120分钟血糖达到11.3毫摩尔升(正常值3.9-7.8毫摩尔/升),血尿酸水平也已经超标。这让君君的爸爸十分不解:一向能吃能喝、身体健壮的孩子怎么会血糖超标,而且患上了黑棘皮病呢?

冷蕾主任表示,其实像君君一样患上黑棘皮病的孩子并不少见,尤其是“小胖孩”更容易被黑棘皮所侵袭,但由于家长们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往往误认为是小孩的脖子没洗净,因而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黑棘皮病患者主要是其脖子周围、腋窝、腹股沟或者手指、肘和膝部的关节皱褶处表现为增厚的、类似天鹅绒一样深棕色的外观。冷蕾介绍,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黑棘皮病可分为不同类型。最常见的类型为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黑棘皮病,其他诱因还包括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和药物而起病。由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诱发的黑棘皮病为良性病变,一般病变较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随着体重下降,胰岛素抵抗程度减轻,黑棘皮的状况可望逐渐减轻或消退。

冷蕾解释说,黑棘皮病多见于肥胖人群,被认作是肥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特征性体征。肥胖人群和糖代谢异常人群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可激活胰岛素依赖的角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表面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从而刺激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并促使色素沉着,进而打上特征性皮损的“烙印”。如若观察到黑棘皮,就要考虑罹患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可能。

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慢性代谢相关性疾病,以及一些罕见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冷蕾告诫,对于肥胖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其皮肤颜色,如有异常,需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血糖、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性激素及甲功等指标,针对月经不规律的女性,还要着重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隐患。

减体重的正确方式

一旦确诊为黑棘皮病,该如何干预治疗呢?冷蕾主任表示,减轻体重有助于减轻胰岛素抵抗,纠正代谢异常,从根源上改善黑棘皮症状。

生活方式干预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适用于所有人,可以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包括健康膳食、增加运动、消除精神应激、戒烟限酒、保持正常睡眠、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干预方面,在满足能量摄入高于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基本需求前提下,分别给予超重和肥胖个体85%和80%平衡能量的摄入标准,每日能量摄入至少减少500大卡,或总摄入量限制在1000-1500大卡,以达到能量负平衡;保持每日摄入蛋白质20-25%、脂肪供能比为20-3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45-60%;全谷类至少占总碳水化合物的一半,严格控制单糖(尤其是果糖)和二糖的摄入,减少高升糖指数食物。研究显示,动物蛋白通过刺激胰高糖素分泌而酿成胰岛素抵抗,而植物蛋白则会遏制胰岛素抵抗。

与此同时,运动能够有效减重、减少腹腔内脂肪、肝内脂肪并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日常中一定注意避免长时间看电视、在办公桌旁久坐不动等陋习,久坐不动行为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多坐1小时,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就增加22%。冷蕾强调,每隔30分钟就要起身,步行三五分钟或做些简单的抗阻运动,以改善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冷蕾主任表示,每天1小时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与单纯饮食控制减重效果相似,均可有效消耗腹部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因此,建议超重或肥胖患者每天累计进行60-9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同时,隔天开展一次抗阻运动,如举哑铃、仰卧起坐、俯卧撑、负重深蹲、臀桥等。抗阻运动能够缓解胰岛素抵抗,也可与有氧运动相联合,每次10-20分钟。儿童或青少年肥胖者每周坚持中高强度、全身性有氧运动至少150分钟,每天运动30-60分钟,每周运动4-7天,减重速度以每个月减少2-4公斤为宜。

 

冷蕾主任简介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学术兼职: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风湿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内分泌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内分泌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市肥胖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

a19288d1e59f720ecc3ff647deeb82c1.jpeg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