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王洁教授:肺癌诊疗的精准时代与中青年医生的使命担当
46.6%,关注肿瘤诊疗的人对这个数字并不陌生,46.6%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我国癌症防控工作的要求,是通往“健康中国”宏伟目标的重要里程碑。数据显示,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5 年的 40.5%上升到了2022 年的 43.7%1。这一上升趋势表明,我国癌症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到2030 年实现 46.6%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通往这一目标的道路并非坦途。它充满了挑战与未知,但我们不能放弃,因为这一目标关乎人民健康,也是“健康中国”对所有患者做出的承诺。
为此,《医师报》特设“46.6%我们在行动”专栏,邀请那些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懈努力的专家、团队和医院管理者参与访谈。
本期嘉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总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助理、内科主任 王洁教授
过去三十年间,中国肺癌治疗领域实现了从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以及抗体偶联药物 ADC 的四级跳发展。众多创新的创新药物不仅成功完成了从临床试验到适应证获批,再到被纳入医保的历程,更显著提升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五年乃至十年生存率,这一成就无疑得益于创新药研发的强劲推动力。
在肺癌研究领域,EGFR 基因突变、ALK及ROS1基因融合等关键驱动基因的阳性标志物被发现,为肺癌的精确治疗开辟了新途径。针对这些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靶向治疗后,长期生存(超过 5 年乃至 10 年)已成为可能,使得晚期肺癌逐渐转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总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助理及内科主任王洁教授强调,中国肿瘤临床实践的进步始于对循证医学证据的采纳,而肺癌精准医疗的征程则是以靶向治疗为起点。靶向治疗的突破始于 IPASS 研究,从最初的EGFR到后续的ALK,再到 ROS1、MET、BRAF、RET、NTRK 等一系列靶点的相继发现,以及如针对 EGFR 突 变的一代、二代、三代药物的研发成功,如今患者面临的是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幸福抉择,而以往的患者则常因缺乏有效治疗而陷入无奈之境。
中国肺癌诊疗的四大变化
王洁教授踏入肺癌研究大门至今,已近 30 年。这 30 年间,她见证并亲自参与中国肺癌诊疗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循证医学证据的引入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使得治疗更加精准有效。王洁教授介绍:“循证医学的思潮让我们知道应该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建立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这是医生理念提升的重要标志,我们不再仅仅依赖于个别病例的经验积累,而是能够借鉴全球范围内的高质量研究成果,确保治疗方案与国际前沿接轨。这不仅提升了我国肺癌治疗的整体水平,也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国际最新的医疗进展。”
第二,肺癌的精准治疗始于靶向治疗的发展,而靶向治疗的里程碑又得益于IPASS 研究,该研究在亚洲人群中验证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治疗相比化疗的疗效。在 IPASS 研究的基础上,全球首个一代 EGFR-TKI 药物进入中国,革新了过去只有三板斧(手术、化疗和放疗)的局面,引领中国肺癌诊疗正式进入精准靶向治疗时代。
第三,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技术的飞速进步,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一、二、三代靶向药物的开发研究在这 20 年里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与此同时,中国肺癌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们并未止步于EGFR-TKI药物的研究,而是积极探索其他潜在的分子靶点,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T)等,这些领域的显著进展为肺癌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针对不同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和病情差异,医生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每位患者都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这无疑是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大飞跃。
第四,免疫治疗的兴起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汇聚了内科、外科、放疗等多个学科的力量,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综合治疗势力。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不仅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更在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正如王洁教授所言:“在多学科诊疗的引领下,我们来自不同专业的医疗人员能够齐聚一堂,携手并进,共同为肺癌患者的美好未来不懈奋斗。”
EGFR 靶点诊疗发展:从IPASS 研究到第三代 EGFR-TK的不断迭代和全面覆盖
随着 2004 年 IPASS 研究揭示,在携带 EGFR 突变的特定亚组患者中,靶向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优于化疗组,这一关键发现确立了EGFR 突变成为了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王洁教授介绍,该研究不仅为 EGFR 突变患者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还极大地推动了 EGFR 突变靶向治疗领域的进步,使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EGFR 突变状态,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策略。
至此,EGFR 作为肺癌治疗领域的关键靶点,其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患者的命运带来了深远的变革,从第一代 EGFR-TKI 到第三代 EGFR-TKI 的跨越式发展,每一次迭代都标志着精准治疗理念的深化与实践的突破。
尽管第一代药物取得了显著疗效,但耐药性问题随之而来。为解决这一挑战,第二代EGFR-TKI应运而生,然而其不良反应的增加及对 T790M 突变耐药问题的有限解决,促使科研人员继续探索。
2017 年,全球首个针对既往 EGFR-TKI 治疗失败且伴有 T790M 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第三代 EGFR-TKI 药物获批上市,其卓越的临床表现及随后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多项研究,无疑重塑了肺癌的临床诊疗格局,而且实现了对 EGFR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从早期到晚期的全面覆盖。
在靶向治疗之前,基因检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帮助筛选出最适合靶向治疗的患者群体。然而,晚期肺癌患者往往难以获取足够的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检测,约 30%的患者因此错失靶向治疗的机会。针对这一难题,王洁教授及其团队于2009 年创新性地建立了外周血动态检测肺癌驱动基因的新技术和无创肺癌诊疗体系。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极大地缓解了组织样本获取难的问题,还通过一系列基于外周血分子分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生存期。
可见,王洁教授及其团队的这一创新,不仅是对肺癌诊疗技术的重要贡献,更是为中国肺癌患者点燃了生命的希望,彰显了科研创新在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延长生存期方面的巨大潜力。
寄语中青年: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面对肺瘤领域中坚力量的培养,王洁教授对中青年医生寄予了厚望。她认为中青年医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进步。同时,每个团队领导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培养机制,带头人应该了解每个人的亮点和局限,取长补短,让团队成员相互成就。
王洁教授强调:“我们期待未来的中国医学界能够在肺癌领域继续取得新的突破,为中国肺瘤防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中青年医生能够勇攀高峰,成为全球肺癌诊疗变革的关键力量。”
在“46.6%我们在行动”的征程中,王洁教授及其团队是中国肺癌诊疗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中国肺癌患者的未来谱写了新的篇章。我们相信,在王洁教授等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中青年医生将接过接力棒,继续为中国肺癌诊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稿件审批编号:CN-144579
视频审批编号:CN-144577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17年间四次移植,两次换肝两次换肠 他说:大病面前,这样最有机会活下去
医患同心,持续努力,会把一件件不可能变成可能。
2024-11-12 -
new老人变坏了吗?廖峥娈:老人可能生病了
“未来AD有可能会被逆转吗?”
2024-11-07 -
new“基于现实医疗环境的小儿肺热清颗粒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结题会在京成功召开
2024-11-07 -
new改写欧洲心脏学会临床指南,中国原创QFR技术指导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方面获得I级推荐!
2024-11-06
-
“抗癌元气站”患教系列专题报道
2024-03-11 -
直播预告 | 爱通立静脉溶栓高峰论坛暨中国卒中救治20年-京鲁豫连线重磅来袭
2022-10-28 -
世界帕金森病日直播预告|面对帕金森病,我们能做什么?
2022-04-10 -
十大中国主流学术团队麻醉掌门人齐聚,带我们走近麻醉|中国麻醉周直播预告
2022-04-02 -
首个国产PD-L1伴随诊断产品性能表现卓越
2022-03-13
-
展风采 砺初心 勇担当 | 首届“中青年肿瘤防治菁英”名单公示
2023-12-26 -
齐鲁医院领衔主编 《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发布
2023-04-26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⑫ | 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所长、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名誉院长王海波:30年倾情守护国人耳鼻喉健康
2023-04-11 -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在厦门召开
2023-06-11 -
首个国产PD-L1伴随诊断产品性能表现卓越
2022-03-13 -
她是护士,也是抗美援朝战士
2023-05-11 -
世界帕金森病日直播预告|面对帕金森病,我们能做什么?
202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