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第十届医学家年会(2025)

邢泉生:“你将来要当个好医生,要对患者好一点”

时间:2025-02-11 15:58:03来源:医师报作者:蔡增蕊 阅读: 54935

自幼在农村长大的邢泉生儿时背上长了一个血管瘤,父母每月都要带他赶到省城治疗。有一次由于路途辗转,到医院已是傍晚下班时间。在父母一筹莫展之际,恰好遇到一位正要回家的医生,医生看到他们着急的样子,就留下来给做了治疗。

这段经历后来被母亲反复提起,也影响了他的人生抉择。1983年高考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学医。求学期间,母亲常在信中叮嘱道:“你将来要当个好医生,要对患者好一点。”他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从事小儿心胸外科30余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院长邢泉生教授主刀救治了9600余例危重心脏病患儿,总体成功率超过99.6%。他在国际首创的儿童心脏外科微创伤治疗技术,已成功挽救了全球数万名患儿的生命。




微信图片_20250211125915.jpg

跨越千里送还患者红包

在邢泉生读研期间,一位青岛患者专程到上海找他看病。手术成功,患者家属很感激他们,因为知道他们不收红包,就给没吃午饭的医护人员买了快餐。没想到导师张善通教授知道后很生气,批评道,“你作为医生怎么能吃拿患者的东西?赶紧把钱退给人家!”这件事深深烙在了邢泉生的脑海中,让他懂得医生应知止守礼、安于医道。

“做医生就是做良心、做道德、做品质”。邢泉生教授从不接受患者的红包、馈赠和吃请。实在无法拒绝时,他就暂且收下,让护士长在手术结束后如数送还;或者以患者的名义交到住院押金里,在患者出院时再把押金条奉还。“因为孩子的病,这些家庭已经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压力,怎么能再增加他们的负担呢?”邢泉生教授说。
邢泉生教授的精神为医院做出表率。2016年除夕夜,医院像往常一样挤满了患者及其家属,医务人员马不停蹄地治疗患儿。一位患儿妈妈被医护们的忘我精神所感动,于是趁大家不注意时,悄悄放下一封感谢信和10个红包便匆匆离去。待护士发现红包追出去时,红包主人早已不见踪影。
虽然这代表了患者的祝福与感谢,但不收红包是医务人员的原则。于是,医院通过媒体报道,想方设法寻找红包主人,直到十多天后终于找到,便立即派人从青岛赶赴无锡送还红包。

邢泉生教授出身农村,深知普通家庭面临疾病时的困苦。长年来,他带领医院心脏中心致力于慈善救助事业,成为山东省首个主动联手慈善机构专项救助贫困先心病儿童的单位,至今已救助成千上万个患儿。由于在公益事业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全国人文医学荣誉奖、十大山东好人、感动青岛十佳人物等多项殊荣。

率先开展高难度危重先心病治疗术

先心病是一类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我国每年大约新增12万先心病患儿。若未经及时治疗,约1/3患儿会在出生后一年内夭折。为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儿,邢泉生教授率先开展了多项新生儿早产儿高难度复杂危重先心病治疗术。

2006年,一患儿刚出生就被宣判了“死刑”。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心脏上最大的两根血管主动脉和肺动脉完全长反了,冠状动脉也扭转了180度,还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新生儿溶血症和凝血机制障碍等严重病症,生命危在旦夕。邢泉生教授历经5小时手术,在鸡蛋大小的心脏上缝了300多针,期间心脏暂时停跳60分钟,全身换血三遍,最后使患儿起死回生。此举创下当时国内心脏手术病人中年龄最小、体重最低、病情最复杂的纪录。
还有一名患儿自出生4个月就被发现患有罕见的极复杂心脏病,国内9家大医院给出了9个不同的诊断,结论都是“这孩子的病没法治”。邢泉生教授接诊后仔细研判,决定冒险手术,将心肺相连的5条静脉血管全部接好,彻底治愈了孩子的病。如今,这个孩子已健康成长为某知名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邢泉生教授表示,“我们的1%就是患者的100%,虽然很难做到万无一失,但这是我们的目标。”为提高小儿心外科治疗水平,他率先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儿童心脏病微创封堵术、早产儿新生儿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术、复杂危重新生儿婴幼儿瓣膜修复术等技术,成功治愈了包括孕24周胎儿、生后体重仅1.4公斤的主动脉弓中断伴心内畸形早产儿等复杂病例,在手术难度、数量、成功率等方面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2007年,邢泉生教授荣获首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金刀奖”;2018年,他以“重症先心病外科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开创中国原创技术向西方推广先河

2004年,邢泉生教授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来到青岛。他带领团队立足高起点、艰难创业,以超常规的发展模式,将医院的心脏中心建设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成为全国最大的儿童心脏病医疗机构之一,使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科研创新是学科快速发展的动力。传统的心脏病手术中,患者得承受开膛破肚之痛,即便是介入治疗也难逃辐射之苦。为减轻患者痛苦,邢泉生教授大胆创新,在国际首创超声引导下对儿童心脏病微创封堵新技术。该技术能避免体外循环及其相关严重并发症,且无需输血、不留明显疤痕,由于无需X-线辅助,还避免了放射线辐射损伤。更重要的是不受年龄、体重和外周血管条件的限制,更适应于小年龄低体重患儿和特殊病理类型的心脏病。该技术被北美心胸外科学会收录为心血管外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必读文献,开创了专业领域内中国原创技术向发达国家推广的先河。

邢泉生教授表示,“过去不敢讲原创,只能说发明、发现。现在我们不但要做原创,还要在屡败屡战中迈向更高的台阶。”由于该技术的创新性,邢泉生教授获得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此外,对于治疗先心病等疾病的心脏封堵器,其生产制造长年受国外技术垄断。面对西方国家“卡脖子”难题,邢泉生教授研发出高分子“类生物合金”材料,采用生物3D打印+冷注塑科技,制成生物完全降解心脏封堵器。他指出,“这一发明不仅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还能避免现有金属封堵器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该项目成果被列为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并被定义为“颠覆性技术”。

首创区域全覆盖先心病防治模式

随着临床工作不断深入,邢泉生教授从关注学科转向提高区域医疗水平,从治疗患者个体到帮助出生缺陷群体,他用不断扩展的能力边界帮助更多的患者。

2015年,邢泉生教授牵头成立半岛妇女儿童医学联盟,成为全省首家专科联盟。联盟内部开展5大领域合作,开通4条绿色生命通道,运行3大会诊中心。如今,专科联盟已覆盖5省16地市的120余家医疗和保健单位,显著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效率。
邢泉生教授指出,“我国儿童心脏病防控工作普遍存在预防与治疗分离、保健与临床分割、管理与医技脱节等突出问题。”对此,他率领团队大胆改革,在全国最早建立了区域性全人群覆盖的“胎儿-新生儿-儿童心脏病一体化”诊疗模式,将儿童心脏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环节融合,进行孕前一级预防、孕期二级防控、产后三级诊疗,通过孕前咨询、孕早期血清学筛查、孕中期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筛查胎儿心脏病。
至今,项目共筛查40余万人群,实现青岛市99.5%以上的筛查覆盖率,平均每年筛查出300-500例先心病患者。邢泉生教授强调,“我们按病情轻重对患儿进行分级管理,通过多学科会诊进行胎儿心脏病精准防控,避免了胎儿心脏病的过度引产或过度保留。”
他领导的先心病防控工作得到业界高度认可。2018年,邢泉生教授受国家卫健委委托起草了《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方案》。该方案已被整合进《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并下发全国各地组织实施,成功实现了卫生政策转化。
由于在卫生事业的突出贡献,邢泉生教授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从医三十余载,邢泉生教授以两袖清风为行业树立了道德典范;以高超的医术为无数患儿带来新生;以开拓创新的魄力推动学科快速发展。从坚守医德、不忘初心,到勇于革新、服务患者,他以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彰显了一位医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