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方式可超越遗传风险 专家团队为痴呆防控提供“中国方案”
即使自身携带痴呆高风险基因,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仍可显著延长认知健康寿命4-5年。由北京大学研究员姚尧、博士后任龙兵,解放军总医院副主任医师胡帆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学者赛巴斯蒂安等专家共同完成的一项课题,2025年4月14日被国际顶级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在线发表。审稿专家认为,这项发现不仅为个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更与中国《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 年)》和国际权威报告形成战略呼应,为全球痴呆防治贡献了中国智慧。
基因解码:APOE的“双重面孔”
现如今,随着国内外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我国痴呆患者也已高达1600万,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预计到2050年,全球痴呆病例数将从2019年的5700万猛增至1.53亿,几乎是原来的3倍,尤其在低收入国家中增长更为显著,将对全球健康和社会系统带来巨大冲击。痴呆相关的全球健康和社会成本,每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这背后,作为老年痴呆最主要、最难解的遗传风险因子,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两种不同亚型(APOEε4等位基因、APOEε2等位基因)一直备受学术界所关注。
研究发现,在我国,超过10%的老年人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这部分人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23%,且这种改变从中年时期就已发生。与其对比,APOEε2等位基因的携带者则不易被失智和死亡所威胁,推测这一基因通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得以间接保护了认知功能。“这就好比基因给每个人的认知健康上了不同‘保险’,而生活方式则是决定‘保险是否生效’的开关。”姚尧研究员解释,“即使携带‘风险基因’APOEε4,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仍能大幅延缓认知衰退;而‘保护型’APOEε2携带者若不注重良好习惯,优势也会被抵消。”
五大习惯扭转认知“衰老轨迹”
在此背景下,来自北京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国内外的跨学科专家学者对我国6488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了长达15年的追踪随访。研究结果发现,坚持5种常见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可以显著延长寿命,还能有效推迟认知障碍的进程,实现延长“认知健康寿命年”。
这5种健康生活方式分别为——1.不吸烟或戒烟超过10年:排除烟草中有害物质对神经及血管的长期慢性损伤;2.不饮酒或戒酒超过10年:酒精会导致神经毒性的累积,对认知造成损伤;3.多样化饮食:每日摄入至少5类12种食物,如全谷物、新鲜蔬菜、水果、鱼肉、坚果、豆类等,尤其注重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4.规律体力活动: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如快走、广场舞、太极拳);5.积极的认知社交:每周至少2次阅读、下棋、串门聚会或参加社区有组织的活动,刺激大脑思考,激活大脑神经连接。
数据显示,与没有上述生活习惯相比,同时具备以上4-5项健康习惯的老年人,从“认知健康”转为“认知障碍”的风险降低27%,从“认知健康”到直接死亡的风险降低43%;即使已表现为有认知损伤的老年人,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者逆转回“认知健康”的概率也高出73%。更让人振奋的是,65岁男性和女性通过健康生活方式获得的“额外认知健康寿命年”分别达4.78年和5.26年,意味着可能将痴呆发病时间推迟了近5年。
研究还表明,即便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老年人,其认知障碍的发生时间可能或更早,但如果将更多种的健康生活方式坚持下去,仍然能让这部分老年人有着相似的延长健康寿命的效果。这一发现不仅突破了既往对于遗传风险决定论的认知,也为我国老年人保持认知健康提供了有力的研究证据。
可控因素有望带来“健康红利”
据了解,姚尧研究员在2022年底《柳叶刀》杂志发布的“中国健康老龄化之路”的重大报告中曾提到:“压缩失智和失能寿命,延长健康寿命,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优先目标。”在此次研究中,专家团队量化并直观地比较了健康生活方式与遗传风险对老年人晚年的影响,不仅契合了世界卫生组织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倡导的四个优先可改变的行为因素(即烟草使用、酒精摄取、缺乏活动和不健康饮食),还创新强调了社会活动与支持对老年人认知健康的重要性。
“这项科研成果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维护’的角度,明确证实了‘可控因素比不可控因素更重要’的重大价值所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常务副院长唐毅教授评价指出,我国痴呆患者人数巨大,45%的患者可以通过多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来预防,而防控成本每延迟1年可降低40%以上。结合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下一步需要重点突破两大瓶颈:一是将生活方式干预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记忆门诊”,力争每个社区都有“认知健康指导员”;二是加强科普教育,破除“痴呆不可防”的误区,让老年人真正理解“今天的好习惯决定明天的脑健康!”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田懋一教授表示:痴呆防治是一场“全球马拉松”,而中国正以“政策引领+科研支撑+全民参与”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顺应国情的预防之路。当前,我国正加速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面临痴呆患病数日益上升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 年)》的出台,为国人绘制了一幅“清晰蓝图”:到2030年,65岁以上老年人认知筛查全覆盖,社区照护床位超10万张,家属培训普及率达50%。田教授认为,当健康生活方式成为老年生活的“标配”,我们终将改写“衰老等于认知衰退”的固有轨迹,让更多人享受“健康老龄化”的美好晚景。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医养融合绘蓝图 提能强基筑高地--达州市卫健委调研组赴宣汉县调研
2025-04-28 -
new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妇幼保健院荣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
2025-04-27 -
new甘肃省中心医院完成全国首例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联合胸骨后巨大甲状腺切除术
2025-04-26 -
new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省内首例3D鹰眼显微镜系统+Zero-P+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2025-04-26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