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甘肃|数字引擎驱动健康定西建设

时间:2025-05-20 17:27:52来源:定西市卫生健康委作者: 阅读: 35912

       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聚焦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服务效率不高、群众就医不便等问题,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覆盖全市的卫生健康信息化体系,推动医疗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精准化、行业监管智能化,以数字引擎驱动健康定西高质量建设。

       一、着力平台建设,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2018年2月定西市率先在全省启动建设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总投资3788万元。平台对接全市20家公立医院、8家疾控机构、8家妇幼机构和2209家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健康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互联互通。完成全员人口、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健康扶贫、基础卫生资源五大数据库,完成数据标准规范、数据安全防护两大标准体系,完成了卫生资源管理、数据交换、数据质控、指标体系管理、主索引管理系统五大基础平台建设。平台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综合监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等功能整合接入市县两级的信息平台,最终实现与省级平台、市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汇聚电子病历1947.58万份,健康档案280.41万份,全员人口3320.59万份。平台每日数据采集增量约为280万条,累计业务数据量达到15.32亿条。

       二、着力落地应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上线运行17个涵盖医疗服务全过程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用“智慧”让就医和监管化繁为简。

       一是建设预防接种数字门诊。全市预防接种数字门诊系统是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便医、便民的重要业务系统,集合了疫苗及注射器管理、数字接种、预约管理、统计和冷链监管五个系统,2019年正式上线运行,持续建设数字化接种门诊和规范化接种门诊,累计儿童建卡54.52万人,进一步加强了接种业务的规范性、时效性、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医务工作压力。

       二是建设统一线上服务窗口。全市公立医院与“健康甘肃”app全面对接,通过手机向公众提供便利的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和一站式支付等,包括电子健康卡、健康出行码、预约挂号、诊疗缴费、报告查询、免疫接种、计划生育服务和生育登记、医保查询、就诊记录查询等,“指尖上的医院”惠及千家万户。

       三是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以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连接各机构及各业务系统,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服务,通过居民电子健康卡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共享,满足跨区域和异地就医时数据交换共享,解决了群众看病时“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的堵点难点问题。

       四是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杜绝重复检查、重复收费,我市全面启动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工作,从信息采集、结果互认、结果引用、节省费用、短信告知等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目前,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完成对接,累计节约费用697.88万元。

       三、着力规范引领,助力服务能力提升

       定西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了2019年度国家区域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乙等测评,是西北五省区首批通过国家测评的市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该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国家医院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同时,市第二人民医院电子病历分级评价达到五级。统一部署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基层云HIS)、基层综合管理平台、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数字化接种门诊系统、老年人管理信息系统、慢病管理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出生人口登记系统等各基层医疗机构原使用的11个系统全面整合为甘肃省基层卫生管理平台全面启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中获得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奖励,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