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甘肃定西: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高地”

时间:2025-05-20 17:31:05来源:定西市卫生健康委作者:马千驹 阅读: 36948

       甘肃省定西市立足中医药资源优势,持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速增效,已逐渐形成体系完整、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格局。

       一、“两个国字号”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2023年7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定西医院获批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4.36亿元,占总投资的43.08%。正在主体工程施工和信息化、智能化招投标,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同时,引进输出医院新诊疗技术、方案89项,医院门诊诊疗人次同比增加38.6%,手术人次同比增长44.7%。2024年4月,定西市被确定为全国54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市州之一,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定西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将重点任务纳入党政履责考核清单,强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各县区结合实际,分别选定1-3个小切入点,先行先试,努力构建“县县有创新、院院有品牌”的发展格局。

       二、“三位一体”促进形成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格局。坚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事业方面,高度聚焦中医药优质资源扩容发展,推动中医医疗总量扩容、质量提升、布局优化。整合优势资源,组建了1个“中医专家联盟”、1个“名中医人才共享超市”和4个“中医专科联盟”,成立了全市中医医疗联合体,中医医院牵头组建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推行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产业方面,围绕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建成了西部最大的种质资源库和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15户,中药材交易市场5个,年交易量144万吨、交易额286亿元。注册中药材商标31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3家中国500强和7家中国中药100强企业落户,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逾500亿元。连续举办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签约项目144个、签约金额299.34亿元。推出中医药大健康产品120余种,备案化妆品35个,年销售额5000余万元。文化方面,不断厚植中医药振兴发展文化土壤,线上开设“陇中中医药文化”微信宣传专栏,推出多个直播节目,线下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场所、全覆盖举办中医夜市。建成院史馆7个、宣传教育基地7个、健康文化知识角36个。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期间,组织大健康体验、设置康养“一条街”。设立了10个中医药研究室(中心),加强中医基础理论与名老中医学术研究整理。收集民间经方验方及特色疗法等2800余项,正组织专家评估整理。

       三、“四个全覆盖”逐步构建中医健康服务新体系。坚持高度重视、高位统筹、高效推进,全市中医健康服务网络实现以县为单位公立中医医院、市域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和中药房、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适宜技术“四个全覆盖”。全市中医类医院全市建成治未病科、康复科和“两专科一中心”(2个中医优势专科和1个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全部设置中医辩证体重管理门诊。临洮县、陇西县和岷县中医医院探索建设片区示范性中医医院。打造优势专科集群,新建1个国家级、1个省级和20个市级优势专科,全面启动县级优势专科建设。全市现有国家优势专科3个、省级优势专科23个、市级优势专科31个。推进“中医强基层、基层兴中医”行动,建成乡镇卫生院“旗舰中医馆”31家、村卫生室中医阁243家。全市“旗舰中医馆”覆盖率22.96%、中医阁覆盖率12.36%。依托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定期开展培训,指导乡村两级分别开展不少于10项、6项中医适宜技术。


责任编辑:杜焕朝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