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伏季节,不妨换个冷萃方式喝绿茶
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莫过于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三伏天了。民间常说“热在三伏”,此时烈日当空,暑气蒸腾,人体容易产生倦怠乏力、心烦气躁、出汗过多等不适。中医认为,伏天之暑属阳邪,最易耗气伤津,加之暑湿交织,更易困扰脾胃,影响健康。
在这样的季节里,饮茶历来是清热祛暑、补充津液、安神养心的好方法。绿茶因性味偏凉,被誉为夏日佳饮。而近年在民间悄然兴起的冷萃绿茶,则是在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的融合下,成为酷暑养生的新宠。这一冷萃方式不仅延续了古人饮茶解暑的智慧,更因其清凉温润、刺激性小而受到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
伏天饮茶 古今智慧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代,饮茶便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诗人卢仝曾在《七碗茶歌》中形象地描述:“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寥寥数语,道尽饮茶之乐,既有身心舒畅的快感,也有精神世界的升华。而在历代典籍记载中,关于茶的养生功效更是不胜枚举。《神农本草经》记述“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本草拾遗》称其“饮之使人少眠,轻身,益思”。在大众眼里,绿茶苦寒,尤善清热生津、除烦解渴,历来是夏日不可或缺的佳饮。
然而,传统热泡之法虽能迅速释放茶香,却因茶汤浓烈,往往使一部分人饮用后感到胃部不适或夜间失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种顺应时令、顺时养生、兼顾清凉与温润的新饮法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冷萃绿茶”。
冷萃之源 时代新风
追本溯源,冷萃茶并非现代才有。相传在日本江户时期,茶人偶然发现冷水浸泡茶叶,不仅能避免茶汤过苦,还能带来甘甜与清新,由此逐渐演化为日本夏季的消暑之选。此后,冷萃茶随着茶文化传播到台湾及欧美多国。在20世纪末“慢生活”与健康饮食理念兴起之际,冷萃茶以温润、柔和、甘润、爽口的特质迅速受到欢迎。伴随着国人健康意识的提升,冷萃绿茶开始在国内也逐渐流行起来——既承袭了古人夏饮清茶的传统,又吸收了现代科学对健康饮食的启发,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产物。
事实上,冷萃绿茶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温润与清凉。冷水缓慢萃取,使茶汤减少了苦涩物质的溶出,入口甘润柔和,尤其适合三伏天易口渴心烦、胃部敏感的人群。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冷萃茶的咖啡因含量较热泡减少三至五成,避免了过度刺激神经和胃酸分泌;而茶氨酸比例则更高,这种氨基酸能舒缓焦虑与紧张,改善睡眠质量。对比来看,茶多酚与儿茶素虽溶出较慢,但依旧能够保持抗氧化活性,帮助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脑血管健康。中医常说“苦能泄火,甘可缓急”,冷萃绿茶正契合这一原则:既能解暑清热,又不致寒凉伤胃。
清热生津 制作简便
三伏天汗液大量排出,津液随之损耗,极易引起口渴咽干、倦怠乏力。冷萃绿茶不仅能及时补充水分,还因保留了绿茶中的氨基酸、矿物质与芳香成分,使茶汤清新宜人,饮后津津有味,精神焕发。同时,茶多酚有助于降低血脂,调节血糖,对心血管系统有着积极作用。茶氨酸则能安定心神,缓解因暑热造成的烦躁不安。对于因湿热困扰而食欲下降者,冷萃绿茶的清爽滋味还能刺激食欲,帮助增强脾胃功能,让饮食恢复正常。
冷萃绿茶的制作虽然简单,但若想口感纯净、茶香馥郁,仍有一些细节值得留意。首先要挑选优质绿茶,最好选择当年新茶,如龙井、碧螺春、安吉白茶或黄山毛峰。新茶芽叶细嫩,香气清扬,冷泡后汤色明亮、入口甘醇。冲泡前,可先用凉开水快速冲洗茶叶一遍,以去除灰尘与杂质,同时激发茶叶香气,为后续浸泡打下基础。
随后,将洗净的茶叶放入干净的玻璃瓶或耐冷水壶中,按大约一比五十的比例加入凉开水或矿泉水。若想口感更加冰爽,还可加入适量冰块。将容器置于冰箱冷藏,静置约四至八小时,便能浸出色泽清冽、香气悠长的茶汤。如若时间有限,也可在冰水中浸泡两至三小时饮用,虽香气略淡,却依然清爽怡人。
饮用前,建议将茶叶滤出,以免长久浸泡所致苦涩或滋生细菌。冷萃茶的最佳饮用期为制作后24小时内,若要保持最佳风味,最好在两小时内喝完。冷萃茶可直接饮用,也可配合少量柠檬片或冰块,使茶汤更清凉爽口。每日饮量以三百至五百毫升为宜,不宜过量。这样一壶冷萃绿茶,既健康解渴,又能在炎炎夏日带来身心的舒畅。
巧妙搭配 饮用有度
在掌握了基本制作方法后,若想进一步提升养生功效,可尝试药食同源的巧妙搭配。薄荷叶能带来沁人心脾的清凉,缓解暑热头晕;枸杞子养肝明目,缓和茶性之凉,适合体质偏虚或久坐用眼者;陈皮芳香理气,帮助消化,改善伏天常见的脘腹不适与食欲下降;柠檬片酸香宜人,富含维生素C,与茶多酚协同抗氧化,提高免疫力;菊花清肝明目,尤宜缓解夏季眼睛疲劳。这样的搭配不仅改进了口感,也能根据个人体质灵活调整,体现中医崇尚的“因人制宜”理念。
需要提醒的是,冷萃绿茶虽益处多多,但并非大众皆宜。针对久处高温、汗出较多的人,它是一种极佳的补水选择;对于容易心烦气躁或工作紧张的人,冷萃茶中丰富的茶氨酸可舒缓神经,安定心神;对于希望控制糖分摄入的人群,更是代替含糖饮料的健康佳品。
然而,一部分特殊人群饮用时需多加留意。脾胃虚寒者若饮用过多,可能出现胃寒、腹泻或腹痛,需减少饮量,并宜在茶中加入几片陈皮或几粒枸杞,以中和寒凉。女性在月经期间若喝的过量,可能加重手脚冰凉或经期不适,宜改饮温热茶汤。儿童虽可少量饮用,但茶汤宜淡,不让咖啡因摄入过多,以免影响睡眠与发育。老年人若肾功能较弱,也应控制饮量,不可增加泌尿系统负担。至于夜间饮用,则不宜过浓,以防失眠。
中医素有“饮食有节”的观点,冷萃绿茶虽清润宜人,但若贪多频饮,反而可能损伤阳气与正气。唯有根据自身体质和时机适量饮用,才能真正发挥其清热解暑、安神养心的养生功效。
(作者 王腾逸: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博士)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8-302025
兰大二院2025年度获批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立项数与资助金额再创新高
-
new甘肃省人民医院举行2025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结业典礼
2025-08-29 -
new精准施策 靶向发力: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卫生院织密重点人群健康防护网
2025-08-29 -
08-282025
福建省首家“书香医院”揭牌 厦大中山医院探索“书处方”心疗愈
-
医师节暖情慰问丨致敬赣南老区超声医学开拓者叶之中老专家
2025-08-19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