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江湖又起风波:节食“饿死”肿瘤?

节食有利 营养支持要跟上

时间:2017-08-14 14:33:31来源:未知作者:admin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石汉平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巴一 阅读: 124666

blob.png

不知何时开始,节食“饿死”肿瘤的谣言四起,一部分肿瘤患者开始相信“饥饿疗法”,认为不吃东西可以“饿死”肿瘤。但如果为了“饿死”肿瘤,患者减少摄入营养,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不要相信不吃东西能饿死肿瘤,如果真要饿死,那也是人先饿死,肿瘤才会死。”石汉平教授风趣地说。确实如此,肿瘤患者过度控制饮食,会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造成人体免疫力的下降,肿瘤的发展反而更快。

肿瘤患者到底应该如何控制饮食?在节食与营养支持之间如何寻找平衡点?本期特邀石汉平教授、巴一教授对该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节/禁食分类

节食是一个统称,医学研究中的节食通常指减少30%(20%~40%)的热量或食物。节食包括三种:

★ 饮食控制(DR):限制食物摄入,除热量减少外,还可能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减少;

★ 热量控制(CR):限制热量(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摄入,不限制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

★ 能量控制(ER):与CR意义相同。


禁食俗称断食或辟谷,是停止食物和/或水的摄入。禁食方法有两种:

★ 间断性禁食(IF)或称隔日摄食(ADF):隔日禁食或进食;

★ 短期饥饿(STS):禁食一段时间(2~5 d),然后恢复正常饮食。



节/禁食与营养支持需兼顾

blob.png

节/禁食有助肿瘤治疗

研究证实,CR或DR可以延长多类物种的寿命,减少自发肿瘤及癌基因诱导肿瘤的发生。

放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其不良反应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医务人员。研究表明,STS可有效改善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放化疗损伤,提高机体对放化疗的耐受性。节食提高了机体正常细胞对化疗的耐受性,减轻了化疗毒性,但不影响肿瘤细胞,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增强化疗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改善患者的早期生存质量。

化疗联合STS安全、可行,具有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潜能。化疗前STS不仅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放化疗损伤,而且协同放化疗杀伤肿瘤细胞。

节/禁食具有异质性

肿瘤本身的异质性决定了肿瘤对节食或禁食反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对节食或禁食有高度的异质性。PI3K激活是节食抵抗的主要原因,常见癌基因激活或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突变与肿瘤细胞对DR敏感性无关。节食/禁食治疗应该精准。Akt具有高度异质性,抗肿瘤治疗、包括DR,应该基于PI3K/Akt活性本身,而不是PTEN/PI3K通路遗传学变异。

节食与禁食不全相同

研究发现,节食或禁食对机体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对肿瘤的作用也有差异。Saleh AD等比较了CR与STS对TNBC的影响,发现单独CR使肿瘤体积减少56%,单独ADF减少30%;CR+放疗使肿瘤体积减少82%,ADF+放疗使肿瘤体积减少45%;与ADF相比,CR作用更强。另外,Lv M等对近10年随机对照动物节/禁食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90.9%报告证明了节食的抗肿瘤作用, 9.1%报告节食没有抗肿瘤作用。8个间断性禁食研究中的5个证明了禁食的抗肿瘤作用,3个研究显示禁食没有抗肿瘤作用。

营养不良与恶性肿瘤双生

营养不良与恶性肿瘤是一对孪生姐妹,营养不良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的患者也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通过对15 112例患者调查发现,我国住院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67%。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治疗效果更差、花费也更多。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应注意:

★ 满足患者的目标需要量,要求能量及蛋白质双达标;

★ 减少葡萄糖供给,维持血糖稳定,促进葡萄糖氧化,抑制葡萄糖降解;

★ 提高配方中的脂肪供能量,优先选择N3及N9脂肪酸;

★ 提高蛋白质供给,高支链氨基酸制剂,短肽配方。

因此,重视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并节省医疗费用。



专家建议

节食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围放化疗期短期禁食可以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增强放化疗效果。

由于肿瘤的异质性,不同肿瘤、不同人群对节食、禁食会有不同反应;节食、禁食二者本身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节食、禁食与营养支持看起来矛盾,实际不然。节食、禁食均不能以营养不良为代价,因为营养不良反过来会恶化肿瘤结局。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需要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明显改善肿瘤患者预后。节食应该局限于热量、而非其他营养素的减少,长期节食不但难以坚持,而且结果有待观察;禁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短期应用。节食、禁食是否可以转化为肿瘤临床治疗措施,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节食还需因人而异

blob.png

三大节食方式之作用

前瞻性研究表明,高糖高脂饮食增加癌症的风险。那么是否可通过节食直接降低葡萄糖摄入来达到控制肿瘤的效果呢?

限制热量摄入  研究表明,临床前试验数据支持限制热量摄入可抑制肿瘤生长的结论。限制热量摄入也可抑制肿瘤的远处转移,但它对PETN信号通路突变导致的PI3K持续激活的个体无效。

总体而言,限制热量摄入这种节食方式只限制进食量,不限制食物的种类,因此,患者较易于接受,但由于目前临床证据不足,具体细节仍需深入研究。

间断性进食  不同于限制热量摄入,间断性禁食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体重的下降,并且干预时间较短。因此,无论是患者依从性,还是实施的过程都相对较容易,临床易开展。不过,对于年老体弱、血糖调节异常的患者,仍需谨慎实施。

生酮饮食  最早用于治疗癫痫发作,随着Warburg关于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理论的提出,目前生酮饮食在肿瘤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临床前基础研究多数结果支持生酮饮食抗癌的结论。但是,生酮饮食目前尚缺乏临床研究的相关数据支持。

由于生酮饮食干预后会导致尿酮体水平升高,因此这种节食方式干预的患者依从性较好监测。且生酮饮食不会导致体重下降,因此理论上临床实施的可行性高于限制热量摄入和间断性禁食。

节食的作用机制

节食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涉及细胞生长、增殖及其与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机制包括:

★ 节食可降低血中IGF-1和血糖的水平,二者可以通过AKT或AMPK介导抑制mTOR信号通路;另外,节食可降低胰岛素的水平,通过IRS1/2和PI3K抑制mTOR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后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降低肿瘤组织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 降低葡萄糖的摄入可以增加正常组织细胞线粒体的氧化呼吸,然而肿瘤细胞因为线粒体功能障碍,不能适应这种改变。因此,最终导致细胞Bcl-2和caspase-9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增强,使肿瘤细胞死亡增加。

★ 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对节食后的耐受程度不同,节食后正常细胞内Akt、Ras及促癌等相关基因表达下调,细胞处于一种静止状态,压力耐受性增加,对放疗、化疗等治疗反应耐受力增加;而肿瘤细胞节食后Akt、Ras等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分裂、增殖和凋亡增加,对细胞毒性治疗的反应也相对敏感。


专家建议

肿瘤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需要连续的能量摄入,因此,通过节食来控制治疗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临床前的基础研究结果大部分支持节食可以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结论。但是,节食抗肿瘤目前仍存在缺乏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持、肿瘤异质性导致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如何选择节食方式和节食比例水平等诸多问题。

肿瘤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治疗方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最终会给临床一个答案,但是目前并不主张患者采取单纯节食抗肿瘤的治疗方式。


微信图片_20170714111644.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