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十年跨界深耕 智慧医疗助力健康中国 | 2025华夏互联网与高血压AI医学创新大会在京开幕

时间:2025-09-15 16:50:08来源:医师报作者:贾薇薇 阅读: 70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 “走进会场,看到时间长廊时,仿佛步入了时间的隧道,十年点滴历历在目。”9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2025华夏互联网与高血压AI医学创新大会”上,大会主席、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用温暖的开场白拉开了序幕。她望着济济一堂的新老朋友感慨道:“我们之所以能不断前行,是因为始终站在前辈的肩膀上。”

开幕式现场_副本.jpg

大会以“创新、共融、同铸健康中国梦”为主题,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与高血压管理等前沿议题,汇聚医学、科技、人文等多领域专家,共同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献计献策。

开幕式:致敬传承 跨界共融 走中国自己的学术之路

孙宁玲教授_副本.jpg

孙宁玲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向所有医学同仁,特别是引领学科发展的前辈们致以崇高敬意。她特别提到97岁高龄的刘丽笙教授十年如一日的支持:“刘教授以她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坚守,为我们点亮了前行的路。”她强调,医学是终身学习的职业,而跨界交流正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也是大会坚守十年的初心。

刘丽笙教授_副本.jpg

世界高血压联盟终身名誉主席刘丽笙教授指出我国学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在许多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医学学术领域,仍过度依赖西方标准。”她回忆起当年导师黄宛教授、陶寿淇教授的谆谆教诲:有好文章要先投给《中华医学杂志》。“如果我们自己不培育、不支持自己的学术平台,又如何树立中国的学术自信?”她特别肯定了大会推动跨界交流、促进医学进步的价值。

葛均波院士_副本.jp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从科技创新角度分享了实践心得。他介绍,近年来团队在血管内超声和冠脉支架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每年超10万患者从中受益。“面对高血压这一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让我们有望实现全天候监测、精准预测和个性化干预。”他期待本次大会能推动创新技术真正应用于临床。

韩晓芳顾问_副本.jpg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顾问韩晓芳指出,高血压防治是关乎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国家推动慢病防治下沉基层,正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她充分肯定了分会十年来的工作,特别是在探索“互联网+AI+医学”融合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张宇清教授_副本.jpg

开幕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主持。

TED演讲·医疗科技畅想汇:跨界思维碰撞 守护医学本真

大会特设TED演讲环节,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医学伦理、星球健康、学术诚信、医者境界等多个维度,带来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想盛宴。

袁钟教授_副本.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袁钟教授以“知善知恶是良知”为题,从王阳明心学切入,强调医者之本在于善。他直言:“当医生就要当好人,不想当好人,千万别当大夫。”同时他强调医德与日常人伦的统一:“不爱父母,不爱儿女,不爱伴侣,怎么可能爱病人?”袁教授以王阳明四句教作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引发全场对医学本质的深思。

刘国恩教授_副本.jpg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分享了正在构建的“星球健康坐标系统”,这一研究集成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生态健康和社会健康四大维度,涵盖了4.8万个变量指标,用人工智能评估地球健康状态。“这项研究不仅具有科学价值,更关乎人类文明延续。”他期待通过中国科学家的智慧,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游苏宁副主编_副本.jpg

《编辑学报》副主编游苏宁的演讲直面AI时代的学术诚信危机。他引用达尔文的名言,提醒大家“最快适应变化者才能生存”,但强调,科研的生命线在于诚信。他透露了一组令人警醒的数据:2023年全球撤稿论文超过1万篇,70%来自中国,60%来自医院或医学院。他指出了AI生成论文的缺陷:“看似信息准确、表达流畅,但缺乏深度创新,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游苏宁呼吁,在AI时代更要保持独立思考。

刘玉村教授_副本.jpg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刘玉村教授从医者境界谈起,提出了做人的四重境界:第一,做个合格公民;第二,做个好人;第三,做有信仰的人;第四,做有贡献的人。同时,他强调医者更要恪守职业操守,做到“三清”——清醒、清明、清净,追求“三高”——高雅、高尚、高贵。他表示,中国社会的健康源于每个家庭细胞的健康,而医者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成为社会的健康细胞。

姜婷女士_副本.jpg

华为终端BG运动健康业务发展副总裁姜婷展示了智能穿戴设备在健康管理中的创新应用,让科技真正为健康赋能。360集团周鸿祎则通过数字分身的形式,探讨AI智能体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展现科技与医学融合的无限可能。

十年回顾:跨界、创新、人文 三大特色引领行业发展

回顾十年历程,大会始终秉持“人文与学术并重、创新与实践结合”的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跨界风格。

微信图片_20250915153847_副本.jpg

主题与时俱进:自2016年“人文、医学、健康”首次引入TED演讲,到2023年“信息、创新、共荣、发展”聚焦AI大数据,大会主题始终紧扣时代脉搏。

跨学科深度融合:大会自创办起就明确“跨界”定位,积极引入医学之外的多方视角,汇聚地理经济学、国际关系、医学教育、卫生经济学、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专家,实现真正的“跨界共融”。

推动科研落地基层:大会不仅是理念传播的平台,也是科研成果发布和临床经验推广的重要场合。十年来,大会接连发布移动医疗研究数据,推动“三高共管”共识形成,通过“华佗工程”培训基层医生,依托“青年菁英计划”培养后备力量。

坚守医学人文精神:十年坚守TED演讲,从医学人文到生命伦理,从医者信仰到患者关怀,始终让医学保持应有的温度。

微信图片_20250915153855_副本.jpg

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华夏互联网与高血压AI医学创新大会将继续秉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跨界创新”的宗旨,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医疗在高血压防控中的应用,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贡献专业力量。

正如孙宁玲教授所说:“让我们共同享受这场医学、人文、科技融为一体的盛宴。”这不仅是一场学术会议,更是一次跨界智慧的碰撞,一次面向未来的健康征程。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