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地方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地方风采/详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AI预问诊重塑儿科门诊体验

时间:2025-09-16 15:21:32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务处 阅读: 135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以下简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 )以提升患者就医效率和医疗质量为核心,率先应用智慧技术创新打造专科化AI预问诊系统,是医院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进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

       系统通过先进的语音、图像识别能力和精准的提问引导,让家长可以提前理清患儿病情,避免遗漏关键信息,成为家长带娃就医的辅助神器;提前打通医患信息通道,将患儿数据清晰、完整地直达医生电脑端,让医患沟通更高效,有效提升门诊诊疗效率,体现医院在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方面的前瞻性管理实践。

0d9b5901-10e7-411a-b6fa-7de6f52f9e14.png

传统预问诊的痛点与AI解决方案 

       随着电子病历的普及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预问诊对医院来说早已不是新概念。很多医院早期使用基于知识图谱的传统诊前问卷,这类产品通常采用表单选择题采集症状,存在选项繁多、操作步骤多、修改不便等问题,导致患者依从性较低。同时无法上传或识别整合患者过往检验检查单信息,生成的结果较为简单,常引发医院对预问诊有效性的质疑。

       相比之下,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部署的AI预问诊可以模拟医生诊疗思维进行引导式提问,围绕核心症状进行深度追问,智能梳理主诉、病程、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关键信息,自动生成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同步至医生工作站。系统支持语音、文字、图像等多模态输入,具备主流方言识别能力,帮助患者轻松又高质量地完成预问诊。

eb31bba8-81c0-44b8-923e-53336b8acbe6.png

AI预问诊提升诊疗效率的实践效果

从“打字”回归“诊疗”,AI帮医生把更多时间留给患者

       “以前接诊就像打仗,要从家长零碎的描述中拼凑病情,还要安抚患儿、挤出时间写病历。现在见到孩子前,发烧天数、过敏史、检查报告等信息已整齐列在AI预问诊病历里,还有家长上传的患儿皮疹照片。”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医生反馈。面诊时就可以将宝贵的时间更多用于与家长深度沟通、观察患儿状态,让整个诊疗过程更温暖更高效。

       医生完成预问诊病历的审改和补充后,点击“引用”就可将病历一键导入医院信息系统。据统计,重医附属儿童医院AI预问诊上线以来帮助医生们提升了30%以上的问诊效率。

老人带娃看病愁?AI破解沟通困局

       对双职工家庭的陈女士而言,AI预问诊成为远程守护孩子就诊的“千里眼”。陈女士在外地出差时,孩子在家突发高烧,老人带去医院急得手忙脚乱。听说医院开通了AI预问诊系统后,陈女士用手机进入医院AI预问诊页面,仅花3分钟就填完孩子的症状和信息,并上传退烧药照片。“老人回来后告诉我,医生夸她预问诊资料填得很详细,以为是老人自己告诉AI的。要是以前,靠老人现场转述,真怕描述不清。”陈女士感叹道。

       外地带娃来就诊的王奶奶对此也颇有感触:“我普通话说不好,没想到广东话它也能听懂,比我比划半天方便多了。”

       这正是AI预问诊系统“智”解儿科就诊痛点的意义所在。它通过先进的语音、图像识别能力和精准的提问引导,巧妙化解老人带娃就医常见的沟通难题,避免老人现场转述可能造成的疏漏与焦虑,让患儿病史采集变得简单顺畅,提升就诊便捷性。

专科化AI应用的技术保障:

专业模型+智能体快速部署

       未针对医疗场景优化的通用大模型具有医学知识的局限性,回答基于统计概率而非医学诊疗逻辑,存在幻觉风险和误判风险。加之鲁棒性不足、与院内传统IT系统适配较困难等问题,直接影响应用体验。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运用“全诊大模型”具有强推理、高精度、多模态、多任务能力,配备完整的医疗专业大模型工具链,已通过国家网信办第九批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审查。通过快速部署AI智能体实现院内应用数据快速回流,数据经清洗标注后再用于训练模型,形成模型迭代优化的闭环。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AI预问诊智能体根据儿科诊疗特点进行问题定制,实现“专科专问”,确保收集到的预问诊病历有效、可用。


责任编辑:李辉
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