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文魁教授、宗媛教授、尚游教授详解脓毒症破局之道,个体化精准治疗是关键!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 脓毒症致死率极高,其死亡率已超越癌症,位居首位,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实现脓毒症的精准分型、个体化治疗及炎症免疫平衡调控,成为医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医师报》特邀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虞文魁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宗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尚游教授共同探讨脓毒症当前的诊疗挑战与未来方向。
虞文魁教授
临床转化与人工智能赋能脓毒症诊疗
人工智能与重症医学的深度融合
虞文魁教授分享了团队在脓毒症临床转化方面的多项实践。他提到,重症医学在人工智能、快速检测和代谢监测等方面具有天然转化优势。团队与计算机学科合作开发了智能营养方案、液体治疗APP及肺炎诊断系统,助力临床决策提质增效。在病原检测方面,团队自2018年起致力于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通过筛选覆盖85%常见菌种的10种细菌,团队将检测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5小时,并研发出床旁快速检测(POCT)产品,目前正进行多中心研究及仪器注册申请。
脓毒症的临床挑战与科研方向
在脓毒症救治方面,虞文魁认为面临着三大挑战:其一是异质性强,患者个体差异大,治疗方案难以统一;其二,脓毒症急性期救治与远期预后脱节:尽管急性期存活率提升,但脓毒症4个月至3年的远期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其三,免疫炎症失衡:持续性的免疫抑制或过度炎症反应导致患者易发生再次感染,影响长期生存质量。他认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应聚焦于免疫炎症反应的精准调控。此外,免疫治疗不应追求“彻底抑制”或“过度增强”,而应着眼于恢复平衡。例如乌司他丁等药物进行早期干预、中医药调理、康复治疗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手段,可能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潜力。“乌斯他丁这些药物应尽早干预,若等到出现严重的免疫失衡再去调节,恐怕效果会不太理想。”
虞文魁教授表示,重症医学的临床转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未来团队将继续推动AI诊疗系统优化、脓毒症快检技术普及、代谢监测创新及免疫平衡策略探索,目标不仅在于提高患者短期存活率,更在于改善其长期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宗媛教授
应对脓毒症异质性
个体化调控免疫是核心策
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难度大。宗媛教授指出,目前已知的脓毒症免疫分型仍较为有限,临床上常根据病程分为早期高炎症状态和后期免疫抑制状态。然而,每位患者何时发生免疫转换、转换程度如何,目前仍难以预测。
与此同时,脓毒症在免疫调节治疗方面,争议较大。宗教授表示,对于高炎症状态的患者,可结合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指标,进行阶段性抗炎治疗;而对于进入免疫抑制阶段的患者,则需依据T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使用调节炎症介质的药物以增强免疫。她强调,目前治疗难点在于如何精准把握“促炎”与“抑炎”的时机,理想状态是使用具有“削峰填谷”作用的药物,但目前这类药物仍较少。
个体化治疗是脓毒症救治的必然方向
宗教授认为,脓毒症个体化治疗是必然选择。临床实践中需综合考量患者的基础状况、脓毒症的具体表现、病程阶段以及后期康复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脓毒症的90天死亡率仍不容忽视,远期治疗与康复同样需要关注。
在炎症调控方面,宗教授指出,目前临床上缺乏既能抗炎又能促炎的多功能药物。激素虽在抑制炎症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在促炎方面作用有限。乌司他丁作为广谱抗炎药物,经20余年临床实践,在不同病程阶段均显示出一定的炎症调控作用,是值得尝试的手段。宗教授建议,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炎症失衡,应尽早干预,以争取治疗窗口。
关于未来研究方向,宗教授提出应深入探索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明确机体免疫系统的参与路径。同时,开发新型免疫调节药物,提升治疗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尚游教授
聚焦器官交互作用
探寻个体化治疗新路径
器官交互作用为脓毒症诊疗提供全新视角
尚游教授团队近年来重点关注脓毒症中的“器官交互”作用。他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重症医学医生必须具有全局观,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床上心肾综合征就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器官交互范例。
尚游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独辟蹊径,聚焦于“肠-肺轴”和“肠-脑轴”的交互机制。“许多研究关注肠道代谢产物对远端器官的影响,而我们的角度不同。”他介绍,其团队发现,在脓毒症状态下,肠道来源的免疫细胞会迁移至肺部,并加剧肺损伤。这一发现为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目前,该团队的研究已进一步拓展至脾脏这一重要免疫器官与其他器官的交互作用,旨在全方位阐释脓毒症下多器官交互的网络机制,为未来寻找治疗突破点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炎症调控与免疫平衡的治疗策略与挑战
谈到脓毒症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炎症失控与免疫失衡,尚游教授分析了当前的临床治疗策略。根据以往分型,脓毒症患者大致可分为三类:炎症亢进型、免疫抑制型以及大量的“中间灰区”患者。
针对炎症亢进,临床相对有较多手段,如糖皮质激素、乌司他丁等药物,研究证据也较为充分。针对免疫抑制则是当前面临的巨大困境。一方面,真正能提升免疫力的药物本身较少;另一方面,如何精准识别适合免疫刺激治疗的患者并把握最佳时机是一大挑战。
尚游教授指出,未来脓毒症的治疗的关键在于通过精准分型,将真正可能从免疫调节治疗中获益的人群筛选出来。同时,对于复杂的“中间状态”患者,是否需要抗炎与免疫增强同时进行等策略,都是极具挑战性且亟待解答的问题。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虞文魁教授、宗媛教授、尚游教授详解脓毒症破局之道,个体化精准治疗是关键!
2025-09-30 -
new吉大二院刘斌教授:解码血脂管理核心密码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心』中有数『脂』掌健康
2025-09-30 -
new解码补体,共话PNH诊疗新纪元——2025补体日学术大会血液分论坛圆满闭幕
2025-09-23 -
new病死率高达25%,aHUS个体化治疗方案如何“救急”?|“补体日”学术会议肾科分论坛
2025-09-23
-
国际妇女节专题丨郭晓蕙:保护甲状腺 切忌“听风就是雨”
2024-03-05 -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
2024-01-04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⑨ | 吴华:迎难而上 在摩擦力中前行
2023-03-29 -
【热点】17岁女孩吸食笑气中毒,坐轮椅回国治疗……神内医生说:这个流行于酒吧等场所的东西害人不浅!
2017-07-07 -
闫慧敏教授:加强小儿胃肠道疾病防治 重视中医药应用!
2023-04-14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现实版“飞越疯人院”
2017-07-28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