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昙花一现?
VR,也称虚拟现实技术,这种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因其可以在一个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环境,并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正在激发各行各业创新人士的想象力。医疗界也不例外。4月14日,英国医生莎菲·艾哈迈德在世界上首次通过VR技术对手术全程进行了直播。1个半月后,外科VR之风刮到我国。那么风靡外科界的VR之风到底是什么?本期我们带您走近VR,体验“虚拟现实技术”革命。
左图:6月2日上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孙益红正利用VR技术观察技术建模好的人体骨骼模型。
右图:中山医院副院长、普外科秦净主任医师给现场学员和医生讲解手术要点、难点。
患者:“VR直播让我重新认识了医学和医生”
7月20日,对于64岁的上海市民汪宝泰(以下简称“老汪”)来说,绝对是难忘的一天。这天上午,老汪戴上VR眼镜,“拥有”了主刀医生的眼睛,他看到了有生以来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幕。
一位16岁花季男孩躺着“睡着”了,腹部被撩起,皮肤被涂了碘酒,有点黄黄的。不一会儿,主人公拿刀将男孩大约肝脏位置周围的皮肤划开。
一刀一刀,一层一层,当脂肪、血管、肝脏等鲜活的人体组织接二连三呈现在眼前时,老汪感到既害怕又紧张,不禁为男孩捏了一把汗。看着看着,老汪想起自己9年前经历的那次九死一生的肝移植手术,恍惚间仿佛男孩就是自己,想到此,老汪眼泪禁不住啪啪直掉。
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现场。该院院长、肝肿瘤专家樊嘉正在为一名年轻的肝癌患者做手术,与以往不同的是,手术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毫无保留地直播到手术室外的会议室。
患者可以“走进”手术室,身临其境地体验手术的过程,这样的尝试在我国尚属首次。
樊嘉认为,手术直播用更直观的VR呈现,可以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理解手术方案,获得充分的知情和选择权。
“医生救一个人非常不容易。切除肝脏,不是想象中的一刀划下来就可以的,人体中血管、神经的走向、构造是那么精细复杂。”看完直播,老汪对医生的医术赞叹不已。
“感觉大夫不是医生,而是像雕刻家。打心眼里佩服。”老汪说,如果患者家属能看到医生这么全力地救治患者,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在老汪看来,让患者看VR直播,更是医生们亮剑精神的展现。将一切透明化,这将有助于医患重树信任。
医生:“医疗VR,外科教育最有前途”
在世界范围内,将VR运用于手术直播,还是今年的事情。 4月14日,英国医生莎菲·艾哈迈德在世界上首次通过VR技术对手术全程进行了直播。
1个半月后,外科VR之风刮到我国。5月30日,上海瑞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郑民华教授在VR技术的辅助下,实现了3D腹腔镜手术直播全球首试。
手术演示的需要
据郑民华介绍,之所以要尝鲜这样的技术,一方面是因为腹腔镜手术本身十分依赖于图像技术,团队一直对新出现的各种图像技术呈开放态度,实际尝试新技术后,将考察哪些技术会最终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乃是着眼于当下的医学教育需要。
对于腹腔镜手术而言,手术演示是推广应用的主要方式。在不少学术会议上,时常设置手术演示专场。郑民华介绍,这些手术直播中,不少是2D的,即使是3D的,观众通常也是被动观看,给什么图像,看什么,通常只能看主刀医师一人。而VR则是全景式3D直播,观众是主动的,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对于整个手术团队的成长、培训都很有帮助。
学习解剖更便利
在外科医生成长中,扎实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实践非常重要。然而,按照传统培养方式,医学生、实习生的训练受到限制。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回忆,解剖课是一门令医学生头痛的课程,书本上显示的解剖没有立体的概念,只能通过尸体解剖。而尸体数量少,通常8个人一组解剖尸体,如果有一个人解剖坏了,就不能看到原貌。一具尸体,成本很高,而医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
目前,基于VR的解剖教学已经在现实落地。6 月2日,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秦净主任医师演示了通过VR 技术模拟人体骨骼视频教学:在VR 创建的虚拟空间里,医生用“手”可以拆分人体每一块骨骼,并可做放大缩小操作,便于向学员详解人体骨骼构成和相关知识。不仅是骨骼系统,随着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等逼真“复制”的实现,教学者可以取出人体需要观察的任何部分,进行各个角度展示,向学员充分讲解细微的解剖结构。
“通过VR技术,至少医学生学习解剖学的时间可缩短80%。” 张强说。
改变培训模式
张强预言,VR还可以模拟老师指导学生在手术室里面怎么穿衣服,怎么保证无菌状态等,降低实习成本;通过模拟手术的各种场景,在不伤害患者的前提下,给医生更多的练刀机会;通过虚拟运动训练和心理支持场景,促进患者康复。
郑民华同样很乐观。“过去,外科医生训练要买模具,很贵。VR将虚拟的模具放进实景的手术室,非常真实。医学生、实习生、进修生不一定要走进手术室,远程在线服务就可以,到时整个业态都会变。”
目前,上海瑞金医院胃肠外科共开展4次腹腔镜手术VR直播观摩,获益学员超80人。通过该技术,学员可打破时空限制,用主刀视角,身临其境地学习腹腔镜手术操作。
VR前途未卜
VR在医学教育一系列潜在的应用,让人对其充满想象,甚至让一些人喊出了VR是“规培”标配的声音。然而,在郑民华看来,这样的看法还为时过早。
宽带不够容易“卡”
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VR在医院实现常规应用还面对不少的挑战。在技术方面,郑民华介绍,目前,观看3D腹腔镜VR直播除了有眩晕感、距离感等小的感官体验问题之外,其在硬件方面除了还存在两大硬伤。一是清晰度不是很高,二是带宽不够。带宽不够,直接影响大多采用无线传播的VR直播速度,观众的直观体验就是“卡”。现如今,上海瑞金医院也在不断为VR技术人员提建议,帮着改进。11月份,世界内镜外科会将在中国举办,郑民华也将抱着尝试的心态,看看部分手术用VR转播是否行得通。
拿钱购买服务难
虽然人们对VR在医学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有较高期待,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VR到底有没有市场需要,还难以判断。郑民华分析说,外科手术VR直播通常用于参观,对各医院来说,很难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不高的使用频率使得购买服务会更划算。然而,根据公立卫生系统目前的采购相关制度中,医院还没有购买服务这样的先例。
“现在,很多单位买项目和设备资金充裕,但要每月花钱购买服务,就没有这样的开销。而对医院而言,花服务费是最好的,可以实时更新,这是体制问题。”郑民华说。
技术选择多
在郑民华看来,VR技术到底能不能成气候,是否会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一切都还未可知。毕竟,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AR、MR等技术也在奋起直追。单就视觉系统而言,人们已经有很多选择,如不带眼罩的,带一个简单眼镜的,甚至是裸眼。
“VR技术可能会改进得越来越好,也可能是昙花一现,到底有没有前途,这个很难判断。”郑民华最后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高危膀胱癌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有新突破
-
04-262025
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疗法有新方案
-
04-252025
晚期肾癌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有新方案,推动临床治疗格局变革
-
new“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主题推进活动在京举行
体重管理工作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25-04-23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