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者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医者日记/详情

心路

时间:2016-07-19 19:45:17来源:未知作者: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 王龙 阅读: 160290

上海又称之为“魔都”,官方的解释大概是为“摩登”之“摩”的谐音,有人称伦敦、上海、东京、纽约是世界上四大摩登都市,所以“魔都”的称谓对于上海总是褒义多一些;北京又称之为“帝都”、西安又称之为“废都”,“魔都”的称谓较之更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以往数次来上海都是匆匆路过,似乎总与其传说之中的美丽擦肩而过,无论是成长之路上的耳濡目染,或是同事朋友们的只言片语,都已慢慢燃起自己了对魔都的兴趣,竟期盼着能有机会来到上海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


恍惚之间,医学院毕业后踏上从医之路已近8年,业已成为了一名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虽慢慢掌握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知识和内镜操作技术,但也越来越感到专业上的瓶颈!不仅感到在医疗知识许多的局限,在个人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特别是未来行医之路怎样行走也愈加迷茫和彷徨,有时更感到丝丝惶恐和不安,总有一种心里找不着“北”的感觉长时间的进行“专业内”的疾病诊疗,自己所能处置的“疾病谱”也越来越窄;另一方面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突飞猛进,如ERCP、EMR、ESD、超声内镜、放大内镜、NBI内镜等等各种内镜技术快速发展,自己不可能练成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的全才,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也越来越困扰着自己,似乎大家都在热衷于内镜手术技术,技术更适合自己的病情将来可以做出小小成绩,现在也是举棋不定。似乎从医要有进修学习的经历,而我感觉进修应该是医者职业的必须必经的心路历程,专业技能和眼界上提升以及不同医疗环境、诊疗模式差异感受都是必须经历的,只有认识到差距才能提高,也许还可以“刺激”一下自己的潜能。故步自封和坐井观天都是可笑的,而我们不也是身在其中么?日复一日的看病、写病历,难道其中没有不足和错误么?难道不也慢慢的磨灭了自己当初学医的激情和潜力了么?也许只是自己没有觉察到罢了。外面的世界很大,我们应该出去看一看。虽说提升业务能力的方法很多,可以关注国际最新的疾病指南共识,可以外出参与学术交流等等,但还是希望所处的工作环境可以变化一下,只有变化了才能感到不同,才能察觉出问题和差异!换一个环境可以认识更多、更加高层次的同行,可以有机会开拓一下视野,可以增加一些阅历出去进修的决定也是艰难的,人到中年总会少了一些锐气,习惯于生活安逸要抛弃家庭、抛弃熟悉的环境而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生活大半年的时间对于自己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纠结、惶恐也只在于做出决定和出发前的那一刻,当真正的踏过起跑线后,所有的担心和犹豫也都抛于脑后了,马不停蹄的工作节奏和新鲜感会使你忽略那些无助的担忧,犹如小卒子过河,已无后退之路。


对于进修医院的选择,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就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其原因一是其地处上海,是我一直都想来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其二,长海医院是卫生部指定的消化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其三,长海医院是我们医院的协作医院,有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且长海医院医生严谨的军队作风和高超的诊疗技术也是我一直仰慕的。初的计划只是来长海进修超声内镜诊疗技术只希望参加为期四个月的超声内镜学习班,由于自己所在医院在协调方面的阴错阳差,也是机缘巧合吧,进修计划被改为病房6个月+内镜室4个月,如此长时间的进修学习并不是最初计划中的,但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有充足的时间就更加坚定了努力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信念,也许此生就此一次进修学习机会呢,也许会带来很大的转变和提升呢。来到长海医院后首先拜访了几位消化学科相熟的专家教授,他们在进修学习方向、今后发展规划上给予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要求。通过详谈和相互交流,我也向他们提出了自己所处的皖北地区属于消化系统肿瘤高发地带并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方向很感兴趣,我们医院消化科近几年也在积极从事消化道早癌筛查及早癌的内镜下治疗工作,但对于消化系统肿瘤的诊疗尚不规范,相关医疗能力也相对较差。虽说我们医院也有肿瘤科,但消化科有长期处置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技术优势,肿瘤科的医师也不懂得把消化内镜等其它先进诊疗技术应用于肿瘤疾病的综合诊疗,单纯的放化疗也无法使患者得最大益。近年来消化内窥镜发展迅速,在早癌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是否有可能把内镜技术更为广泛的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诊疗领域而不单单是早癌筛查能否更加规范我们当地的肿瘤诊疗方案和流程,而使广大患者收益?这些想法得到了专家老师们的支持,他们告诉我,在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方面,虽然近年来手术、放化疗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都遇到了瓶颈,而消化内镜技术的迅速进步与发展,特别是放大内镜、窄带成像、超声内镜微创诊疗等技术,为肿瘤疾病的诊治带来了一些生机,在肿瘤的筛查诊断、病理活检、病情评估、治疗随访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肿瘤的治疗应该是多方面、多学科综合,不应是简单的手术和放化疗。有内镜操作基础的医师在消化系统肿瘤诊疗方面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老师们也鼓励我把消化系统肿瘤和超声内镜诊疗作为自己以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并建议进入肿瘤科学习一些新的内容,特别是肿瘤疾病的规范化治疗长海肿瘤经过20年积累,特别是在消化系统肿瘤领域规范化治疗经验丰富,近年来也在肿瘤与超声内镜微创诊疗技术相结合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在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吸引了全国各地患者前来就诊。但跨学科进修学习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毕竟肿瘤学是一个对自己来说相对陌生的领域,得到专家教授们的建议后,我把跨学科进修的想法向长海教务科做了汇报,得到了教务科赵助理的支持和热心帮助,我顺利地来到了肿瘤科进修学习


可以说进入科室学习和工作状态最初是惶恐不安,或者说是恐惧伴着步履蹒跚的,虽然自己是消化科医生,但自己从未认真关注过消化肿瘤疾病,对肿瘤专业的知识极为匮乏,担心学习失败、一无所成。初入科室,像极了无知的儿童进入大观园,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而自己也像一块海绵,极力的吸吮着得到的一切知识和经验。进入科室后多位教授和教员的帮助导下,慢慢的对肿瘤疾病诊疗学有所了解,同时也慢慢的与同事熟悉了,感觉这里的同事关系特别融洽,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感触最深的还是其科室融洽的医患关系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只得庆幸于自己的运气和机遇。慢慢的熟悉了科室运作程序和患者处理的流程,每日随着主治医师和主诊医师查房,收获了最真实的临床实践经验,慢慢的学到了肿瘤疾病知识,扩展了知识面,收获颇多。长海医院肿瘤学科的规范化诊疗理念对自己影响最大利用循证医学证据,规范化诊疗是肿瘤科的学科特色,大部分肿瘤疾病都有最优的临床诊疗方案或是患者获益最大的研究进展长海医院肿瘤科在实际诊疗和教学中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中华医学会等组织的权威指南和诊疗方案为基础,关注最新ASCO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年会中肿瘤学进展和学科资讯,把规范化诊疗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和工作实际中,在进修学习之中体会最深的就是诊疗程序的严肃和缜密。肿瘤科学术氛围也十分浓厚每个周四下午固定1-2小时的业务学习,由本科室高年资的医师或其它相关科室专家教授准备课件,甚至多次邀请国内外造诣深厚的专家来科室授课,业务学习内容涉及肿瘤学科知识的最近进展以及基因、免疫、影像、病理、动物PDX模型等内容促进全科医护人员的业务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除了周四固定的科室业务学习以外,周一会不定期的联合外组织肿瘤相关疾病的MDT讨论会议,每2周举行一次肿瘤临床病例讨论会,一般放在周二下午,并邀请其它相关科室医师来参与,对疾病诊断、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知识进展进行讨论;每周组织一次科室范围内的文献研读会,组织科室内全体医务人员学习最新的国外文献资讯,除此之外还定期举办长海肿瘤大讲堂、针对病患的科普讲座、与协作医院间的远程会诊以及较多肿瘤专业会议、学习班参与机会在这里感受到了无比浓郁的学术氛围,收获很大。一段时间后得到同事的鼓励和邀请,进入他们的科研小组,从科研课题的设计到临床数据收集、资料的汇总分析、论文的撰写都学到了很多和收获了很多。目前自己已经独立完成多篇科普文章、教学论文、消化系统相关肿瘤疾病的临床研究的撰写,发表了多篇消化系统肿瘤疾病相关论文和科普文章,其中一篇关于胰腺癌相关静脉血栓研究的文章被《第十届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三届上海胰腺肿瘤论坛》接收被第十届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评为PCCA 2016优秀青年医师奖,有人也许会认为这些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但对于我的心路成长和今后的从医之路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帮助。


肿瘤科的工作永远是忙忙碌碌的,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肿瘤患者,很多都是在当地治疗多次而疾病反复进展恶化的患者,在患者期盼的眼神中更能体会医者的责任和压力。肿瘤科的患者特别多,周转也很快,不过总体感觉上肿瘤科的医师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对于工作本身都是富有激情的,肿瘤科的护士对于患者都是无比耐心和认真的,她们对于患者体贴、关系,对于病情以及治疗进展都无比熟悉,对患者突发状况处理快速、得当在科室里经常的会看到许多医师自发的中午和晚上加班,各组教授和主治医师几乎每天都会带队查房和亲自查视患者,包括周六、周日休息的时间,所以也会感到在肿瘤科医患关系对比其它科室更显得友好和融洽。在这里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利益至上,感受到了它的创新和探索,感受到长海肿瘤科的浓厚的学术氛围规范化诊疗感受到了长海肿瘤科一步步快速成长和发展的生机感受到了在普遍喧嚣、浮躁的社会和专业环境下,它却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前进!虽然异常忙碌,但我一点也不后悔来肿瘤科进修,长海医院肿瘤科的科主任曾对我说:“年轻时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收获,而是在年轻时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提升自己的精神状态,工作和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成就和成果,而是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境界的提升,是自我的成长和超越!


济世之道,莫大于医!所谓医者,治人顽疾,解除病痛从事医学行业,体会最多的就是责任之重,最痛苦的是面对患者、面对疾病束手无策,所以不断的学习最新医疗资讯,不断提升诊疗能力和技术,不仅是患者的渴望,也是医务人员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庆幸的是自己有了这么一个很好的机遇和机会,能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跨学科进修学习,能学习到规范而先进的诊疗知识,能与那么多优秀、团结、友善、和睦的医者共事,能有多位严格、细致的良师不吝时间的指导与培养,能得到一位长者无私的帮助与支持,感到自己是幸运和幸福的今后成长道路和发展方向也渐渐明晰了!进修之路也是从医心态和心理的成长之路、完善之路,进行跨学科的进修学习之路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也充满着惊喜和收获,医术也叫仁心仁术,也就是说一个人要预备成为一名医生,或立志从医之路,一定要有医者独特的悲天悯人和行医布道心态,一定要有精湛、严谨、有效的医术,我只希望通过此次跨学科进修学习和转变,在未来能拓展专业技能、临床视角,能为以后多学科融合、患者的综合治疗尽一点微薄之力,但无论如何这段经历一定会坚定了自己的从医之路也是心路!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