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做科研要有实力 还要会“包装”

时间:2015-09-10 16:07:00来源:未知作者:宋攀 杨萍 阅读: 122286

本报讯(记者 宋攀 杨萍)“呼吸医师队伍是一支强大的队伍,今年年会有6000余人参加,可为什么这么大的团队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却这么少呢?”9月4日,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召开的主题沙龙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医学部副主任孙瑞娟的疑问引起了与会人员反思。

在这个旨在探讨青年医生在科研工作中的困惑和解决办法的沙龙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供的一项医学部各领域杰青申请、资助情况统计结果显示,1986~2015年30年间,国家杰青科学基金申请数为55人,只有6人获批准。与同一时期的肿瘤、循环、神经等学科存在差距。

对此,青年临床医生也深有感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亚红感叹:呼吸科医师每天都接触大量患者,有丰富的门诊和住院数据,临床中也有大量的问题,但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缺乏创新的思想、没有流行病学培训课程、缺乏实验方法技术、缺乏时间……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华浩教授向青年医生分享了他多年的科研秘诀:做研究要有团队、有平台、有人脉,还要愿意奉献。没有平台要懂得借力搭平台,一定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单位,要放眼所在地区,甚至全国。要积极参与多中心大数据研究,团结同道,在奉献中提高自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教授进一步补充道,做科研不仅要有实力,也要懂得“包装”自己。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工作通常十分繁忙,因此,申请标书中,200字的摘要十分关键,反映了申请者的基本科学议题潜力。其次,研究背景如是否发表过文章,实验标本是否是人体标本,也是评审专家主要的关注点。

孙瑞娟建议,呼吸病学重点研究领域应为以慢阻肺、哮喘为代表的慢性气道疾病的早防早治;肺部恶性肿瘤早防早治;肺血管疾病诊治;呼吸衰竭救治;耐药与感染;微创、介入新技术建立和应用等。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