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者日记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医者日记/详情

鼓励自由执业 实现医师执业光荣

时间:2015-09-10 11:48:00来源:未知作者:袁亚明 阅读: 98299

编者按:近年来,医师多点执业受到关注。为探讨政策落地遇到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医改。本报与“紫色医疗”开展了医师自由执业沙龙,邀请政府人员、行业协会、医生共同为这一话题献计献策。精彩内容将在本版“医师·自由执业”专栏亮相。

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研究探索并鼓励医师多点执业。至今,全国各地医师多点执业发展不平衡,医师多点执业遇冷的新闻常见诸报端,自由执业医生更是凤毛麟角。

近两年来,随着医改步伐的加快,多点执业政策进一步出台,尤其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资本开始涌入医疗行业,医师执业形态与执业模式更加多元。涌现出了以孙宏涛医生为代表的体制内医师集团,以张强为代表的卓正医疗,以卢杰为代表的紫色医疗。在此背景下,医生多点执业成为医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事实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在实行医生自由执业,医生依靠自己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获得相应报酬,没有红包、回扣、过度医疗,大药方等等。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广泛采用。在这些国家,医生取得执业资格后,可以同时与多个医院签订合同,医生与医院之间也并非是直接的隶属关系,医生一般由医师协会统一管理,个人对执业风险承担责任。

就我们国家目前而言,医生自由执业是医改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把医生从体制中解放出来,让医生自由流动、充分竞争才能真正让市场为医生定价,让好医生为医院带来高价值,从而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最终从根本上改变医患关系。此外,让医生自由执业,参与市场竞争,不但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医术的竞争力,还可以让医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品牌服务,不乱开大药方,避免过度医疗。因而恢复医生自由执业,应该是医改的大方向。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全国各地开展了很多有益尝试,个别省市已经明显减少对医师多点执业的限制。以北京为例,2014年7月,北京市卫计委发布《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根据规定,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已不再需要单位审批,执业地点数量也不再设上限,管理层人员也可以参与进来。此外,北京将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编制,这项改革必将对医学人才流动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然而,医师自由执业还有很多禁锢需要突破。首先是法律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执业医师法》,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师只能在注册医疗保健机构就业;其次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规定,医务人员发生医疗事故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师自由执业后,很可能会出现一些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再次就是人事制度,我国医师是单位人,在这样的人事制度下,即使允许医师不经单位批准可自由执业,但医生到第二、第三执业地点执业后,对其在原单位的工作责任和绩效考核的影响仍客观存在,可能也难以保证医疗质量。医师们的后顾之忧显而易见,自由执业的可行性和合法性也会受到质疑。

在自由执业道路上,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人文精神。我们鼓励医师自由执业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医师先富起来,而是让医生真正实现执业光荣。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