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多一分执着与信念
马芙蓉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耳鼻喉科主任,记者去采访她的头天晚上,她的餐桌上是非同寻常的“木耳和香菇”。这些木耳和香菇是一位患者从内蒙山里采来,专门邮寄给马芙蓉。因为北医三院耳鼻喉科,这位患者重新回到了有声世界。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木耳香菇,而是一份情。很多时候,我们和患者之间已经远远超越了医患层面,上升为一种亲情
2017-01-26 -
new 找寻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定是哪个地方出错了。 但是,不管哪里出错,做医生的价值肯定没有错。 中国医生,是时候了,让我们共同找寻我们的精神家园。 做一名医生的意义何在? 在当今中国,做一个医生的意义何在?我认为:这是中国医学界需要明确的头等大事。 查房时面对一个38岁来自河北的男患者,近一年来,他症状进行性加重,全身水肿、胸水、腹水、肝功能障碍、呼吸困难,症状严重时
2017-01-26 -
01-262017
new 您的笑容 我的动力
看到“我与患者共成长”这个话题时,许多朋友的脸庞和笑容在我脑海中一一闪过。当然,这些朋友都是我的患者朋友。 画面在肖姨孩子般的笑容停留,眼眶随之湿润。那是2009年硕博期间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实习的日子,为了强化自己的能力,我投入到高强度的西医院一线临床培训。 肖姨总是胸闷,半夜发作厉害的时候,会被急诊收到心内科,她的冠脉造影提示冠脉没有明
-
一名患者 改变一生
一个刚刚博士毕业的年轻医生,在行业里没有知名度、不会尖端的医学技术。但他勤奋好学、喜爱钻研。他从患者的需求中获取专业奋斗的方向,他用这份不懈的努力为我国耳鼻喉头颈外科界填补了面瘫重建手术的空白。他就是中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成元。 “一年以后,您来找我” 2005年,王成元刚刚来到中日友好医院工作时,医院的面部修复重建手术还是空白。因为这
2017-01-26 -
还生命于自然
现代医学的发展是有限的,许多患者的疾病用现有的医疗手段是无法治愈的。我们应该如何让这些人少受痛苦? 尤其是癌症患者,我们的安慰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并不能让患者感到舒服,因为他们的痛苦来自身体。曾经一位患者对我说,他患病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生不如死”,因为他们真的承受着心灵和躯体的痛苦。 “挑战世俗”的放弃 一位得知父亲身患晚期恶
2017-01-26 -
最后的尊严
加拿大的温哥华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及加拿大政府倡导的多元文化和社会的宽容性,多次让这个城市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在加拿大住院医师培训和执业期间我接触到了社会各个年龄段,包括当地居民、亚裔、非裔、原住民等各个族裔和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士,也积累了大量临床医学和急救医学有关的案例,希望有机会与中国的同仁
2017-01-26 -
你在非洲还好吗?
又是一年春。当新年的脚步渐渐临近时,我又想起了那些曾在非洲遭受过埃博拉病毒侵袭的兄弟姐妹,你现在在非洲还好吗? “大年三十的坚守” 那是2015年2月18日,中国农历的大年三十,国人正高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我作为解放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员,正在非洲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 那一天,我和队友们再次来到了中塞友好医院,救治被埃博拉病毒侵袭的患者。不
2017-01-26 -
陪伴也是一剂良药
今晚是夜班,作为一名普通的急诊一线医生,我不敢深睡,在逐渐朦脓的意识中回忆往事,若有所思。 急诊科的“熟客” “您哪里不舒服呢?”铺平被奶奶捏皱的病历,我开始轻声问道。 “胸闷、心口痛。”李奶奶右手掌捂着前胸,眉毛无精打采地耷拉着。 在翻阅李奶奶之前的数次就医记录后,我心中犯了嘀咕:这位奶奶是一位老病号,总以胸闷、心痛这两个主要症状到门诊
2017-01-26 -
因地制宜 高血压防控
新疆是高血压高发区,据不完全统计,新疆至少有高血压患者400万余人,也是心脑血管病高危群体,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新疆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造成了高盐和高脂肪摄入、肥胖、吸烟、饮酒等高血压高危因素在新疆基层群众中普遍存在。为了改善新疆高血压的防治情况,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高血压患病率达50% 防治形势严峻 调查显示,
2017-01-26 -
助第一目击者伸援手
在发病、受伤的现场最早几分钟、十几分钟极其至关重要,医学上称之为“救命黄金时刻”。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间内,人们往往习惯于等待专业人员,这种思维延伸到现场救护时使人们将抢救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护人员身上,或是想方设法将患者尽快送到医院,往往使患者丧失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公众急救知识严重欠缺 “遇事都依赖专业人员”是当今人们的惯有理念。而绝
2017-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