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一名患者 改变一生
一个刚刚博士毕业的年轻医生,在行业里没有知名度、不会尖端的医学技术。但他勤奋好学、喜爱钻研。他从患者的需求中获取专业奋斗的方向,他用这份不懈的努力为我国耳鼻喉头颈外科界填补了面瘫重建手术的空白。他就是中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成元。 “一年以后,您来找我” 2005年,王成元刚刚来到中日友好医院工作时,医院的面部修复重建手术还是空白。因为这
2017-01-26 -
new 还生命于自然
现代医学的发展是有限的,许多患者的疾病用现有的医疗手段是无法治愈的。我们应该如何让这些人少受痛苦? 尤其是癌症患者,我们的安慰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并不能让患者感到舒服,因为他们的痛苦来自身体。曾经一位患者对我说,他患病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生不如死”,因为他们真的承受着心灵和躯体的痛苦。 “挑战世俗”的放弃 一位得知父亲身患晚期恶
2017-01-26 -
new 最后的尊严
加拿大的温哥华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及加拿大政府倡导的多元文化和社会的宽容性,多次让这个城市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在加拿大住院医师培训和执业期间我接触到了社会各个年龄段,包括当地居民、亚裔、非裔、原住民等各个族裔和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士,也积累了大量临床医学和急救医学有关的案例,希望有机会与中国的同仁
2017-01-26 -
你在非洲还好吗?
又是一年春。当新年的脚步渐渐临近时,我又想起了那些曾在非洲遭受过埃博拉病毒侵袭的兄弟姐妹,你现在在非洲还好吗? “大年三十的坚守” 那是2015年2月18日,中国农历的大年三十,国人正高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我作为解放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队员,正在非洲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 那一天,我和队友们再次来到了中塞友好医院,救治被埃博拉病毒侵袭的患者。不
2017-01-26 -
陪伴也是一剂良药
今晚是夜班,作为一名普通的急诊一线医生,我不敢深睡,在逐渐朦脓的意识中回忆往事,若有所思。 急诊科的“熟客” “您哪里不舒服呢?”铺平被奶奶捏皱的病历,我开始轻声问道。 “胸闷、心口痛。”李奶奶右手掌捂着前胸,眉毛无精打采地耷拉着。 在翻阅李奶奶之前的数次就医记录后,我心中犯了嘀咕:这位奶奶是一位老病号,总以胸闷、心痛这两个主要症状到门诊
2017-01-26 -
因地制宜 高血压防控
新疆是高血压高发区,据不完全统计,新疆至少有高血压患者400万余人,也是心脑血管病高危群体,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新疆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造成了高盐和高脂肪摄入、肥胖、吸烟、饮酒等高血压高危因素在新疆基层群众中普遍存在。为了改善新疆高血压的防治情况,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高血压患病率达50% 防治形势严峻 调查显示,
2017-01-26 -
助第一目击者伸援手
在发病、受伤的现场最早几分钟、十几分钟极其至关重要,医学上称之为“救命黄金时刻”。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间内,人们往往习惯于等待专业人员,这种思维延伸到现场救护时使人们将抢救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护人员身上,或是想方设法将患者尽快送到医院,往往使患者丧失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公众急救知识严重欠缺 “遇事都依赖专业人员”是当今人们的惯有理念。而绝
2017-01-26 -
多问一声 茅塞顿开
您是否遇到过一些患者症状,绞尽脑汁、试尽方案也未能找到原因所在?这或许是疑难杂症?又或许这疑难杂症的背后仅是因为少问了患者或家属一句话…… 周末值班,跟我的专培生又很强,原以为事会少点。可常规查房做完没多一会儿就又给叫回了ICU。 “主治,快来,刚收的急诊呼吸机不知道该怎么设!” 一边走一边想,“好小子,第三年的fellow,再半年就毕业了,还敢说设
2017-01-26 -
患者的努力扭转局面
科技的进步为疾病治疗带来更有效的手段,然而真正有效的实施并产生疗效,必须是医生、医疗体制(有效的随访体系)、患者及患者家属(良好的家庭看护)的有效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应对这种挑战,医生、患者和其他各方参与者准备好了吗? 介入无望的患者遗憾出院 2008年,我管理重症病房时,认识一位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
2017-01-26 -
心理能量需要释放
近年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CPOS)在唐丽丽主任委员的带领下正逐渐壮大,他们用自己的热情温暖着患者和家属,抚慰着他们的痛苦,让大爱在医学中绽放。 如何面对死亡? 那是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到了诊室还没坐稳就哭了出来,哭的很伤心,我一边递给她纸巾,一边安慰她说:“能告诉我情况吗?看我是否能帮你?” 她说:“唐大夫,我知道自己是晚期乳
2017-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