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第十一届中国肿瘤绿色治疗新技术论坛暨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新技术培训班“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总结会
第十一届中国肿瘤绿色治疗新技术论坛暨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新技术培训班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总结会将在 2022 年 11 月 26 日在京召开,本届大会同时也设立了第一届北京中医协会
2022-11-22 -
11-162022
new糖尿病肾病 不可忽视的危险并发症 早筛早诊是关键
“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合并肾脏病变,而每3个终末期肾病(透析、肾移植)患者中,就有1个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11月12日,由医师报主办、康弘药业支持的联合国糖尿病日特别策划之“糖尿病肾病防治”系列活动在《医师报》直播中心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助力《健康中国(2019-2030)》制定的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工作目标达成,助力提升医师诊疗水平,强化患者防治宣传教育,推动糖尿病并发症早筛早诊,切实提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 活动的首场科普直播在《医师报》直播中心、新浪新闻客户端、百度健康、白大褂等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 25万 人次关注。 知晓率、综合控制率堪忧 目前,我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2%,新版《IDF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11-2021年十年间,我国糖尿病患者由9000万增加至1.4亿,增幅56%,糖尿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作为一个主要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现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死亡者中有10%是由肾脏病变所致。 然而,糖尿病肾病在我国的知晓率不足20%,治疗率不到50%。这一高一低给疾病防治带来很大的难度。 在《糖尿病肾病 不可忽视的危险并发性》专场科普直播中,针对我国糖尿病疾病的特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丽教授 强调,除了加强研究投入,支持科技创新,智慧健康管理,提高防治效能外,最重要的是推进科普宣传,强化指南推广。她认为,通过专业科普教育,让社会大众树立糖
-
11-162022
new最新研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用连花清瘟核酸转阴时间可明显缩短
日前,一篇题为《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有效性: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在《综合与补充医学杂志》(JOURNAL OF INTEGR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刊发,该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连花清瘟治疗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相对对照组可明显缩短,出现症状的比例下降47.5%,转为轻型、普通型的比例下降51.4%,揭示出连花清瘟对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有益作用。 连日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每日疫情通报来看,无症状感染患者占比高达80%以上。无症状患者和有症状患者的病毒载量相似,感染性一样,还可发展为有症状和病情加重,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中医药在我国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家卫健委正式推荐的治疗新冠肺炎的专利中成药,连花清瘟已证实对轻症、普通型的新冠感染患者有效,并且有临床研究显示密切接触人群使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核酸阳性检出率76%。目前,该药已在国内广泛应用,先后被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至九版)及20余个省市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现在应用的国家第九版方案中,推荐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用于医学观察期人群、临床治疗期轻型及普通型新冠肺炎的防治。 为评估连花清瘟对无症状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疗效,该课题组科研人员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观察连花清瘟治疗无症状COVID-19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隔离观察组,不采取治疗手段)和治疗组(连花清瘟,4粒,每日3次),疗程14天。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14天的隔离观察期间核酸转阴率较对照组提高81.21%(48.33% vs. 26.67%,p=0.0142),患者核酸转阴
-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有效性: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
张玲 1,# ,武蕾 2,# , 徐霄龙 3,# ,袁 雅冬 4 , 蒋荣猛 5 , 阎锡新 4 ,张 鑫 1 ,高勇 1 , 商 焕霞 1 ,胡 晶 3 ,王雪瑞 3 , 梅建强 2,* ,吴树才 1,* ,刘清泉 3,* 1. 河北省胸科医院,石家庄 050041; 2. 河北省中医院,石家庄 050011; 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北京 100010; 4.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石家庄 050000; 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 100015; 关键词: COVID-19 ,无症状患者, 连花清瘟 ,疗效,临床试验 摘要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病 (COVID-19) 无症状感染者由于病毒载量高,是传播链中不可忽视的来源。然而,基于有症状的治疗方案似乎不适用于无症状感染患者。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希望评估连花清瘟胶囊对无症状COVID-19感染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 RCT)的方法,探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无症状 COVID-19 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隔离观察组)和治疗组(连花清瘟,4 粒,每日三次),疗程14 天。 主要 研究 终点是隔离观察期间的核酸转阴时间和转阴率。 结果: 120名 受试者 被纳入全分析集 (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名) 。 数据显示,治疗组隔离观察期间核酸转阴率高于对照组(率差: 21.66%,95%[CI]:4.34 ~ 37.27,p =0.0142)。治疗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相对对照组较短(7.5 天 vs. 14.5 天,p = 0.018)。此外,治疗组临床症状出现率低于对照组(率差异:-31.67,95% CI:-46.83 ~-13.82,p = 0.0005)。治疗组转为确诊轻症和普通病例的比例也较低(35.00% vs. 66.67%,p= 0.0005)。并无记录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在本研究中, 作者阐明了连花清瘟胶囊对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感染患者的有益作用 。考虑到现阶段缺乏治疗无症状 COVID-19 患者的干预措
2022-11-16 -
圆桌派|家族遗传大咖谈,除了BRCA,有哪些基因突变者更容易发生妇科肿瘤?
11月12日,由湖南省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省肿瘤医院承办的“湖南省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湖南省女医师协会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开幕!会议设有21个专题讲座,2个病例分享,邀请了全国知名的妇科肿瘤专家、乳腺肿瘤专家、胃结直肠肿瘤专家、肿瘤生殖专家、分子病理专家等就不同遗传性肿瘤的研究及前沿进展进行讲座,并就关注妇科肿瘤防治及女性健康的问题进行探讨。《医师报》特选择和遗传关系密切的卵巢癌、乳腺癌、林奇综合征、子宫内膜癌的遗传研究最新进展分享给各位读者。 01 北京协和医院吴鸣教授:中国卵巢癌易感基因研究,gBRCA存在高频突变 卵巢癌不同病理亚型遗传分子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对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卵巢癌遗传易感基因情况存在人种和地域的差异,近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陆续有研究结果报道。 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进行了“中国北方人群上皮性卵巢癌遗传易感基因突变特征研究”,历时2年,在全国11个城市18个中心,共纳入1060例卵巢癌患者。研究发现,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对25个基因进行测序,发现gBRCA阳性率25.6%,其中gBRCA1阳性率19.3%,gBRCA2阳性率6.3%;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是突变率最高的病理亚型,而黏液性癌没有检测到突变;家族史及年龄不能作为遗传性卵巢癌的诊断依据;铂类药物对卵巢癌治疗必不可少,研究发现BRCA突变与铂类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中国人群卵巢癌gBRCA存在高频突变,这一数据高于欧美、日本和澳洲等人群;在非BRCA有害突变基因中,发现PALB2基因在复发病例中显著高于初治病例;尽管BRCA突变患者显示较高的铂类敏感性,但在铂耐药复发人群中发现BRCA1突变患者比例
2022-11-16 -
世界慢阻肺病日 | 凯西带您走近慢阻肺病
关于凯西集团 凯西制药公司(凯西集团)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石的国际制药集团,在呼吸道健康、罕见疾病和专科治疗方面研发并推广创新的治疗方案。凯西集团致力于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并积极履行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随着凯西在意大利、美国和法国的公司变更为共益性公司,凯西集团为整个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并成为公司决策的核心考量因素。自 2019 年以来,凯西集团成为了 B Corp (共益企业)认证的制药集团,集团以全球最严苛的标准,不断为可持续性发展做出努力。凯西集团旨在于 2035 年底实现“净零”。 凯西集团总部位于意大利帕尔马市,在医药行业拥有逾 85 年的历史,业务覆盖全球 30 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 6,000 多名员工。凯西集团研发总部设于意大利帕尔马市,并在法国、美国、加拿大、中国、英国和瑞典设有六个重要研发中心。
2022-11-16 -
11-162022
直播预告 | 2022年省级精神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今日开班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积极推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管理干部队伍,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于2022年11月16-17日,面向全国省级精神卫生机构主要负责同志组织能力提升线上培训班。 此次培训班是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组织的首场精神卫生机构管理者培训班,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宣传司大力支持,邀请了来自委医政司、宣传司的领导和国家精神医学中心、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专家授课。内容紧密围绕政策解读、精神专科学科建设和发展、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精神专科医院承担公共卫生职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多学科诊疗模式探索、卫生新闻宣传等方面。 各省级精神卫生机构相关负责同志可联系会务组报名观看。 联系电话: 010-64413296 马乐娟 孙雅晨 010-64436234 林哲涵 吴 越
-
世界慢阻肺日:深化慢阻肺早诊早治 加强患者全程管理
2022年11月16日是第21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肺系生命”。研究显示 [1] ,我国慢阻肺总患病人数近1亿人,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我国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
2022-11-16 -
专家提醒:过度食用该食物可诱发急性胰腺炎、胰腺出血、坏死等情况,需重视!
近日,“女子连吃十几只螃蟹引发胰腺炎”的新闻冲上热搜。 秋末冬初正值螃蟹最肥美的时间,武汉的宫女士请亲戚们来家里吃螃蟹,她一口气连吃了十几只。吃完没多久宫女士感到肚子胀痛,被送到了医院后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螃蟹属于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一次性吃过多的螃蟹会促进胰液分泌,从而导致胰管压力升高。如果出现胰液排泄不畅的情况就可以诱发急性胰腺炎。同济医院医生表示,过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都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严重的可能出现胰腺出血、坏死等症状。医生建议,一人一顿饭食用螃蟹最好不超过两只。 螃蟹过度食用引发疾病的案例不止这一例,哪些人群应该避免呢? 北京急救中心提示,肝炎患者不宜食螃蟹。心血管病人忌吃螃蟹。螃蟹含胆固醇较高,而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原本就是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孕妇少吃或不吃螃蟹,螃蟹是容易引起过敏的一类食物,孕妇吃了之后可能诱发过敏;如果没有蒸煮熟透,容易导致螃蟹中的寄生虫被腹中宝宝吸收。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忌吃螃蟹。老年人不宜多食螃蟹。因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降低,老人吃多了,可能会引起腹泻等消化不良。 另外,患有伤风感冒、发热的人不宜吃蟹。脾胃虚寒者应不吃或少吃螃蟹。痛风患者不宜吃螃蟹。痛风患者需要忌食高嘌呤食物的,因为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螃蟹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使症状更加严重,痛风患者除了不能吃螃蟹外,还不能吃动物的内脏,要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 肾功能不全不能吃螃蟹。高血压不应吃螃蟹。患有胆道疾病的如胆囊炎、胆结石症的人不宜吃螃蟹。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吃
2022-11-08 -
11-082022
北京:进一步优化进返京防疫政策措施,完善进返京服务系统
11月7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406场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9月底以来,北京连续发生疫情,基本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近期北京仍面临境外京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我们要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充分把握新变异病毒传播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新特点,坚定信心,以严紧细实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争分夺秒阻断疫情传播,严防疫情风险扩散、斩断病毒传播链条,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要把快速流调溯源精准做到位,细致核查感染者轨迹,逐个梳理病毒传播链条、排查关联风险点位,加快信息分析比对和跨区横传,第一时间落实相关涉疫风险人员管控、转运隔离等工作。 要把封控管控区域内部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到位,按照防疫规范,优化核酸采样方案,提高筛查效率,落实好居家健康监测等要求,避免人员聚集造成交叉感染。 要把物资供应保障做到位,落实好快递人员佩戴N95口罩、进门扫码、无接触配送等防护措施,用好周边便利店等社会化力量,确保供应充足。 要把群众就医需求保障到位,完善应急预案,畅通绿色通道,及时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坚持不懈做好社会面常态化防控,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加大核酸筛查检测频次,做到全覆盖、不漏一人。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等一线人员,加强安全防护、操作规范培训,做好防寒保暖、人员轮班值守等工作。要加强统筹调度各方力量,强化各区协同联动,领导干部下沉一线,紧盯关键环节,加强工作指导,提
-
摄影故事征集 | 将心内科的瞬间温暖绽放
2020-12-01 -
规范管理,推进实施——中国VTE防治大会暨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年度进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10-22 -
雄安论坛|图片花絮②
2018-11-19 -
雄安论坛 图片花絮
2018-11-14
-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最新发布:有效生物安全防护指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试行第一版)
2020-01-30 -
福建:龙岩市第一医院3名最美逆行者出征!请平安归来!
2020-01-26 -
新冠疫情下的“影像幻影”——放射技师一线战斗纪实
2020-02-24 -
摄影故事征集 | 将心内科的瞬间温暖绽放
2020-12-01 -
2020姑息大会开幕|凝心聚力,推动中国支持与康复诊疗事业勇攀高峰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