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肿瘤的患者,常常会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处于饥饿状态但不想吃饭,或不敢进食,只能以白菜、粥维持生命,原本健康高大的体态变得羸弱、瘦骨嶙峋……营养问题在肿瘤患者中非常常见,而肿瘤患者的营养管理,对于很多医生和患者来说似乎还很陌生。
研究显示,在肿瘤的不同阶段,肿瘤患者体重丢失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31%~87%,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仅导致患者治疗耐受力下降、治疗效果下降、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时间缩短、并发症增加,而且给患者家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而有效的营养支持,不仅可以增加患者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还可以调节肿瘤患者的异常代谢,有益于抗肿瘤治疗。
10月23日,“我能”肿瘤患者长期营养治疗关爱公益项目在京启动,该公益项目由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支持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导,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支持。旨在为肿瘤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中国营养学会杨月欣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支持与治疗委员会石汉平主委、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教授、费森尤斯卡比集团全球战略市场部Sonja女士、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文雁女士等出席启动会。
肿瘤患者
需全程营养干预
石汉平教授介绍,肿瘤患者在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全程营养干预。
目前,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所重视,但是,当患者走出医院后,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缺乏专业的咨询平台,营养治疗往往被忽略,甚至中断。
据悉,项目将通过院内患者教育、药物和营养治疗(营养治疗:瑞能®肠内营养乳剂)、院外膳食营养教育活动全面的服务,即使患者回到家中也将获得家庭营养、心理、家庭护理等多个方面的专业辅导。为术后、放化疗治疗及康复期的肿瘤患者传递正确的自我营养管理知识,同时提高患者自身的参与性,提高他们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创造肿瘤患者营养管理综合模式 填补国内空白
杨月欣理事长指出,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管理已得到指南推荐,指南的落地需要依托相应的体制和模式。然而,我国出院的肿瘤患者很少有一个团队去进行营养管理,还没有营养管理的制度,希望通过该项目,填补国内空白。通过多学科合作,创造出医生、护士、营养师、社区、家庭联合管理的方式,探讨并研究院内-院外肿瘤营养治疗的良好模式及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综合模式。
于康教授表示,全程营养监测、长期营养补充为肿瘤患者护航,我国营养师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肿瘤患者的营养管理中。
庄文雁总经理介绍,华瑞30年多来一直致力于临床营养产品的开发,我国首例依靠人工全静脉营养维持生命的“无肠女”周绮思生活了30年,就是华瑞谱写的生命奇迹。庄总表示,华瑞将全力支持“我能”肿瘤患者长期营养治疗关爱公益项目。
据悉,该公益项目第一阶段为期3年,计划覆盖北京、浙江等10个省市,预计收集3万例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