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求真务实图发展 肿瘤防治不松劲——吴瑾教授当选为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首届主委

时间:2017-11-13 10:21:31来源:未知作者:要美林 衣晓峰 阅读: 121725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于11月12日在哈尔滨市隆重召开,会议选举出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头颈、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内科(内七科)主任吴瑾教授为省医师协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学术会议邀请到国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学界著名专家、教授就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进展、晚期肾癌靶向治疗进展、2017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前列腺癌的MR诊断等话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在外地公出的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于凯江特地发来贺信,对省医师协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嘱托。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第一位死因,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寿命的逐步延长,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肾肿瘤发病率以平均每年6.5%的速度增长,为4.5-5.6/10万,在泌尿系统肿瘤相关死亡中位居第一;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6位;而膀胱癌的发病率为6.61/10万,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在女性好发的肿瘤中,卵巢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2.9%。

面对上述肿瘤发病率的节节攀升,专业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防治组织却寥寥无几,这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自然产生一定的局限和制约。而且目前泌尿生殖肿瘤的诊治尚未实现多学科协作,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外科完成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没有实现精细化治疗,这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何能给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提供多学科协作的、规范的、合理的个体化的整体治疗策略,是所有从事泌尿生殖肿瘤防治工作同道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出席此次大会时,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副会长王太和指出:我省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领域专业的防治组织屈指可数,多学科协作诊疗的防治机构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对患者和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件遗憾的事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的应运而生,标志着全省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防治领域有了专门的学术组织,标志着全省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协作的诊疗工作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对提升全省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肿瘤防治水平,促进肿瘤防治事业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就学会工作而言,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优化了学科结构,健全了体系,扩大了覆盖面,是学会工作的深化和完善。

新当选的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吴瑾教授,是一个特别有社会责任心、一个胸怀大爱的医学专家,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她深深知道,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再强,所能够帮助的患者毕竟是有限的,只有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才能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更合适、更有效的诊疗。而专业的学术组织就是紧密团结、共同提高的好平台和好阵地。基于此,吴瑾教授早于2007年就组织成立了黑龙江省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到今年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学术会议,培养的医学人员达2000余人;并与吉林、辽宁两省老年学会联合,组织召开每年一届的东北三省老年肿瘤大会,加强了东三省之间的学术交流。2015年,吴瑾教授还当选为黑龙江省医学会老年肿瘤分会首届主任委员,把全省老年肿瘤的防治水平带向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延伸阅读一:内七科学科带头人及科室介绍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头颈、泌尿、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内科(内七科)是在原有老年呼吸、消化系统肿瘤,肿瘤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头颈、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是在老年肿瘤的基础上新增加的一个专业方向,科室主任吴瑾教授长期:老年呼吸、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生殖(妇科)系肿瘤;头颈部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皮肤及软组织肿瘤;体表及胸腹腔肿物;各系统转移瘤以及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头颈、泌尿、生殖肿瘤内科(内七科)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收治病种包括:泌尿生殖系肿瘤(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睾丸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头颈部肿瘤(甲状腺占位、脑胶质瘤、脑转移瘤、颈部肿物及颈部转移癌、甲状腺肿瘤、鼻咽癌、下咽癌、喉癌等);恶性黑色素瘤;皮肤及软组织肿瘤;颈部、体表、胸腹腔肿物、各系统转移瘤。

同时,内七科还即将开展甲状腺结节、前列腺占位的等射频消融术,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卵巢及腹腔热灌注以及锁穿、输液港等新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痛苦,因无需手术,确保创伤小,疾病控制率高,费用相对较低,将会极大地造福广大头颈部、泌尿生殖体统肿瘤患者。

在肿瘤治疗方面除了传统化疗方法外,还为患者提供了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基因靶向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时辰化疗,新辅助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并应用化疗新技术控制或消除对肿瘤患者威胁最大的转移灶,根本上实现了综合、系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在肿瘤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使多数患者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所在科室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将中医辨证施治、内服外用的理念融入临床治疗中,对疾病本身及治疗过程中的常见不适症状,如手足综合症及手足麻木、外周神经炎、恶心、呕吐、肠梗阻等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广大患者从中获益,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内科七病房自建科以来屡获殊荣,在2006年被哈尔滨医科大学评为“文明科室”,2007年被哈尔滨医科大学评为“青年文明号”。2009年获“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2013年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

延伸阅读二:患者心理是科学抗癌的重要环节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临床数据显示,90%以上的肿瘤患者,均与精神、情绪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精神创伤、不良情绪,可能成为患癌症的先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现代生活中,工作和学习上的紧张、工作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中的重大不幸是致癌的三个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癌症患者的心理,对于整个治疗至关重要。从医30多年,一直从事癌症防治工作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七科主任吴瑾教授,在临床上将癌症患者的心理归纳为四期,即怀疑否认期、愤怒发泄期、悲伤抑郁期以及情感升华期。

否认怀疑期

患者突然得知自己确诊为癌症,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患者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常和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同时害怕周围的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抱怨,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悲伤抑郁期

当患者在治疗或休养的过程中,想到自己还未完成的工作或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副作用所致的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情感升华期

也有许多癌症病人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把消极的心理转化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患者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向发展。

面对癌症患者脆弱的心理,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切实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状况,医护人员及家属应该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因病施护、因人施护等,以达到变“事后护理”为“实现控制”的目的。

家属正确对待,克服回避情绪

患者及家属不愿正视疾病、回避情绪带来的后果也同样令人吃惊,其危害程度甚至远远超过悲观绝望。吴瑾教授指出,对患者个人来说,讳疾忌医的情绪时有见到,有些家属也会表现出这种情绪,对医护人员的诊疗意见充满反感。他们往往出于对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恐惧和对目前癌症治疗效果的怀疑,转而投向偏方、验方、社会上夸大宣传的营养保健品甚至求神拜佛。更有50%以上的家属,在没弄清楚治疗方式前,就拒绝进行治疗。社会性的回避行为亦时有见到:如不愿意医务人员去他们单位进行防癌普查;不愿意科研机构对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进行危险因素考察;不愿意采取预防措施等。这种情绪主观上是逃避现实,客观上却贻误了诊治时机,给了癌魔肆虐的机会。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至关重要

患者一旦获悉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患者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以患者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患者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患者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患者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达到怡情益智,对心理起到积极地调控作用。

病情变化时的心理护理

当患者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多种症状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出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状况外,更应该注意对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用历经磨难终于战胜病魔的实例,鼓励激发患者的求生欲望,

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化疗或放疗前,不仅要向患者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必要性,也应向患者讲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照顾患者须适度

吴瑾主任告诫说,大家的关怀、照顾和鼓励是癌症患者于病魔斗争的勇气的源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关怀与照顾必须适度,有时关怀过度或者关怀方式欠妥,往往带来相反的后果,对患者有害无益。过于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连挤牙膏、拧毛巾这种小事都包办,生怕累着患者。这样极易使患者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废人,自己的存在只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和麻烦,从而丧失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有些患者经过放化疗等治疗后体力较差,往往会对别人的帮助产生依赖心理,放弃活动和锻炼的机会。

癌症患者是十分敏感的,对于亲戚、朋友的过于频繁的探视,会给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认为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在探视患者时,在其面前表现出明显的怜悯与同情,甚至和患者一起掉眼泪,与其交谈时小心翼翼,目光不敢对视,左右言他,这些都会使患者感到悲伤、孤独和压抑,由此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隔断患者与社会的联系以及生活上的过度放纵或限制,有的家属不管有无科学依据,限制患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碰,有的家属则认为反正患者也活不久了,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些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暗示,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1501637952101068.png

责任编辑:衣晓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