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医随感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行医随感/详情

“快闪”•音乐•“音药”

时间:2015-03-12 11:40:00来源:未知作者:刘端祺 阅读: 133711

blob.png

近年,对人们获取信息方式冲击最大的可能就是“微信”了,它传递的信息实在太丰富了。其中,几个叫做快闪(Flash Mob)的视频,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快闪拉近人的距离

去年国庆前夕,在加拿大多伦多闹市区,数十名华人用不到20分钟,快闪了 “歌唱祖国”主题联唱;在北京国贸中心,一些热爱歌唱的青年人以“茉莉花”为开始曲,快闪了几首优美的耳熟能详的国内外名曲;中秋佳节之际,西安市民相约曲江秦汉唐天幕广场,精心准备之后,以大型天幕为背景,举办了 别开生面的“我爱古城”主题快闪;在深圳世界之窗、成都春熙路、武汉大学校园、上海东方明珠等城市的著名地标区域,热心的“闪友”们通过网络,相约在同一时刻进行了同样内容的快闪活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华人在美国洛杉矶市组织的大型感人的快闪,以“在那遥远的地方”为始,“在希望的田野上”为终,用美妙的中国歌曲升腾了浓浓的中国春节气氛……这种面向大众的音乐艺术形式,无疑将会迅速传播,每个人都有可能与快闪不期而遇,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抒发自己的胸臆和情感。

亲历快闪现场的观众们,先是惊讶,继之欣喜,再之忘情地陶醉融入其中。闹市的喧嚣迅速被美妙的歌声和舞蹈代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一下子被拉近了许多,生活也美好了许多。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心底温暖的奇妙功能,在“快闪”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快闪,这种面向大众的音乐艺术形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抒发自己的胸臆和情感。

此时,我忽然想到:把“快闪”引进医院,行吗?

变换医院背景音乐

除了产科迎接小生命的诞生,或者有什么难得的起死回生事件发生,医院大体是一个让人高兴不起来的地方,总是笼罩着痛苦不安、紧张沉闷、抑郁悲伤乃至对医院某人某事的抱怨和愤懑气氛,粗门大嗓、不绝于耳的喧闹成了一些医院常态性的“背景音乐”。

作为最基本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可以调整情绪、减轻压力,在一定情况下,确实让患者忘记疼痛,缓解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在患者躯体、情感、认知、社交障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促进躯体康复。同样,音乐也可以使整天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医务人员缓解疲劳,表达积极感受,提高幸福感和责任感,激发工作兴趣,改善工作效率。有时,音乐被诙谐地称之为能够为大众医病疗伤的“音药”。

在一些国家,音乐治疗已成为医学院校的一个专业,专业音乐治疗师开始介入医院的日常治疗,成为患者整体治疗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内也有医院做尝试,如把钢琴搬进了候诊大厅;在电梯和走廊播放轻音乐;对某些疾病进行室内音乐治疗等等。尽管业内和社会人士对此看法不一,甚至还有一些责难和非议,某些具体安排还需探讨,但“音药”倡导者们的殷殷之情可叹,拳拳之心可鉴。

医患一起闪

再者,医务人员中不乏有艺术细胞的“音乐行家”。笔者所在单位就活跃着一个由医护为主组成的大婶级“红裙子合唱队”,合唱团在京城业内也稍有名气。她们充满生命灵动旋律的演出曾打动许多人,完全可以组织一次成功的快闪。

音乐治疗专家说:“音乐具有非言语性的、创造性、结构性和情感性的特征,音乐可以在医疗关系中促进人们的相互接触、互动、自知、学习、自我表达、沟通和自我发展”。

我想,偶尔参加一次快闪,对医务人员既是一种全新的岗位履职体验,也是一次难得的艺术实践,一定是件很过瘾的事情。如果仔细筹划,来个医患一起“闪”,医患双方肯定有一场别样的体验,这将在密切医患关系,增进相互了解中,发挥其他沟通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医院里,音乐绝不多余。相反,医院尤其需要音乐,不是吗?

把“快闪”引进医院,行吗?我看行。

(感谢音乐治疗师张一楠老师对本文作出的贡献)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