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品的“真”与“深”
一年前,为纪念中国抗癌协会成立30周年筹划出版《癌症知多少》丛书时,一个现实问题摆在我和其他筹办医生面前:在互联网蓬勃发展,各种“科普资料”唾手可得的当今,再编写像肿瘤科普系列丛书这样的科普书籍,会有读者吗?
为此,我们咨询了一些医学同道、肿瘤患者和不同年龄的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们,回馈基本是正面的:当下确实有多种快捷途径可以获取肿瘤知识,但在这种“信息爆炸”中被误伤,乃至受骗上当被“躺枪”的读者也不在少数。人们迫切需要一套由专业人士撰写内容较为系统全面、可信度高又接地气的高质量的科普读物。
刚性作品有其两大特征
近30年来,我国的肿瘤发病率迅速上升,肿瘤病谱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来多发的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还没有明显减少,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等肿瘤的发病率又明显提高;在年轻肿瘤患者增加的同时,老年肿瘤患者的总人数依然居高不下。
这种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肿瘤病谱共存的局面,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广大群众迫切需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他们过去不熟悉的、甚至闻所未闻的新老医学名词和肿瘤防治知识。因此,对健康科普书籍尤其是肿瘤科普书籍的需求,是一种长期的刚性需求。
那么什么是满足患者及其亲属刚性需求的 “刚性作品”?在主编丛书《老年肿瘤知识问答》分册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的是两个字:“真”和“深”。
所谓“真”就是真实的内容,认真的态度,而关键是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作为编写丛书的主力——在繁忙的临床一线工作的年轻医生们,大多是第一次“科普”,第一次尝试给“长辈们”写书,必然力有不逮,青涩难免。科普作品的写作技巧固然是质量的保障,但作者以一颗真诚的心寻找到的和长辈们的共鸣;寻找到的和读者面对面娓娓道来真诚对话的共情,才是一种“大象隐于无形”的成功。正是这种真诚,促使作者们决定以“问答”这种比较容易读懂的形式撰写,而且设问大多来自临床一线患者最常咨询的、重复率最高的问题,回答则力求体现出对提问者的尊重和设身处地的共鸣与共情。
所谓“深”则是指作品内容要有深度,深入浅出,言之有物。
科普作品同样需要忠于科学原则,不能因为是科普就落入俗套,甚至毫无顾忌地信口开河。时代在变,读者接受各种资讯的渠道众多,科学文化水准正在迅速提高,对科普作品的要求也在提高。这就要求科普作品跟上当代学术发展的脚步,用非专业人士也能听得懂的语言,反映出最新科技发展在肿瘤防治领域的成果,使读者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希望与
挑战并存
我希望未来有更多这样的科普丛书:比互联网上的消息要“真”,比一般科普小册子的内容要“深”。既能符合传统阅读纸媒读物的习惯,又能成为介于浅显科普读物和艰深专业书刊之间的桥梁;既有助于患者及其亲友对肿瘤的认知,又能使青年医务工作者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得到启发。
对以医生为专业的科普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分寸拿捏难度极大的挑战。但只要不断探索与琢磨,一定会呈现越来越多的好的科普作品。
■ 相关链接
在纪念中国抗癌协会成立30周年的特殊时刻,中国科协能力提升专项资金支持、中国抗癌协会组织实施的总字数达1700多万字的“常见癌症诊疗系列丛书”,由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牵头、数百名专家学者集体编纂完成,于日前顺利出版面世。丛书卷帙浩繁,包括“专业版”9个分册和名为“癌症知多少”的“大众版”科普系列丛书共12分册。
丛书将配合中国抗癌协会每年的世界癌症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等品牌活动,以及肺癌、乳腺癌关注月等各类单病种的宣传活动,通过讲座、公益发放等形式,传播防癌抗癌新知识,普及科学合理的规范化治疗,为推动我国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赵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5-292025
山西|叙事护理:让话语的温暖包裹疾病的冰冷
-
02-142025
甘肃|十个多一点之多一点耐心——护理延伸,爱满家门
-
12-092024
医患情之花
-
08-192024
致敬!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享阅读之乐 建书香之院
2023-06-16 -
朱玉龙:这名百岁抗战老兵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2021-11-15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新思维⑧|方伟:提升药学服务能力 践行“患者至上”理念
2021-06-29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新思维⑦|DRG收付费:医-保-患三方共赢
2021-06-15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新思维⑥|沈贤: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大学附属医院
2021-06-07
-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享阅读之乐 建书香之院
2023-06-16 -
体质弱引发的昏迷?
2016-08-25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新思维⑦|DRG收付费:医-保-患三方共赢
2021-06-15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新思维⑧|方伟:提升药学服务能力 践行“患者至上”理念
2021-06-29 -
“80后院士”秦伯益:说说做人做事的“理”
2021-08-10 -
朱玉龙:这名百岁抗战老兵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2021-11-15 -
生命可贵,何以轻生?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