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性早熟女孩比例高于男孩
关爱• 成长 儿童性早熟公益健康教育项目助力疾病规范治疗
性早熟,让不少父母警觉却又摸不着头脑的三个字。最新调研显示,在通过专业自测发现疑似性早熟症状的1258名4~12岁儿童中,31.32%的测试儿童是潜在性早熟群体,女孩比例高于男孩。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儿童性早熟的就诊率依然偏低。
12月29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健康时报联合主办的2017年度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在北京召开。在大会《发育管理:关爱与干预》主题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罗小平教授指出,性早熟是指在儿童期第二性征过早出现,常伴随生长加速,但随着性发育进程可能出现一系列社会心理行为问题,并导致一部分儿童成年时矮小身材,需通过学校、家庭等多渠道树立早预防、早发现、规范诊疗的正确理念。
治疗性早熟先要辨“真假”
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患病率为0.43%,以此推算,全国范围内约有53万名患儿,但其就诊率不足1/3,影响众多儿童身心健康。
究竟何为性早熟,不少父母概念模糊。据介绍,女孩在8周岁以前,男孩在9周岁以前出现了第二性征发育,如女孩乳房发育,男孩睾丸增大等就被称为性早熟。如果超过此年龄,则不属于性早熟诊断范围。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罗小平教授
谈及性早熟对于儿童健康的影响,罗小平教授表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应关注。“在生理方面,性早熟会造成骨骺提前闭合,导致患儿成年后身材矮小;而对于儿童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可能出现低自尊、缺乏信心、性格孤僻甚至有攻击行为。此外,早恋、早孕、性犯罪风险也会增大。”
性早熟到底要不要治疗,这也是家长们心底的困惑。其实,治疗性早熟疾病的前提,是区分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简单来讲,人体内控制生殖系统发育的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如果是下丘脑提前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而导致的性早熟,则被称为“真性性早熟”,也叫做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中枢性性早熟者,如果预测患儿成年身高受到显著影响或可能导致早初潮时则需要积极干预治疗。而假性或外周性性早熟则需要根据病因进行相应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众对中枢性性早熟的认知度低,造成患儿就诊率低以及治疗不规范现象。
公益项目助力规范治疗
为响应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针对中枢性性早熟发病率快速上升趋势,同时提升大众对于该疾病的认知与管理,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 “关爱· 成长——儿童性早熟公益健康教育项目”于2017年1月在北京正式启动,计划在接下来的2~3年内与全国200所小学和20家医院合作,围绕视力健康、控制体重、科学膳食等多个维度,对儿童性早熟提供早期干预、个性化治疗等解决方案。同时,该项目通过开展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儿童性早熟公众传播平台及规范化管理示范基地,为患儿家属和医生搭建线上及线下的沟通的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
性教育是儿童的“必修课”,对于性早熟儿童则意义更为凸显。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指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性教育内容重点不同,从帮助他们了解生理变化开始,逐渐解决心理、人际交往以及青春期的萌动甚至爱情等问题。“性教育先行,即便他们遭遇了性早熟也可以有正确的观念进行应对。”
广大家长应了解,想要确认孩子是否属于性早熟应当尽早带其到正规医院就诊。临床判断的依据首先是要检查相关激素,比如黄体生成素其次对儿童的性腺(睾丸、卵巢)进行评估也相当重要。中枢性性早熟的治疗目的除了预防孩子成年后身高矮小外,还应包括预防女童早初潮和心理问题。在治疗药物方面,目前国内普遍采用GnRHa治疗,并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自测问卷让三成潜在患儿浮出水面
儿童在不同年纪,表现出来的第二性征是判断性早熟的重要指标。“关爱· 成长——儿童性早熟公益健康教育项目”推出的儿童成长发育自测问卷,给众多患儿家庭提供了一面“镜子”。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项目与培训部副主任岳野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项目与培训部副主任岳野介绍说,家长通过填写儿童发育状况,可了解目前儿童发育是否处于正常阶段。根据儿童实际年龄、第二性征开始时间,是否出现生长加速等来进行判断,对就医提供了积极指导。
在自测问卷的调研中,1258名4~12岁儿童的自测症状疑似性早熟,在随后进一步的诊断中,发现其中潜在的性早熟患者为31.32%,女孩潜在性早熟的比例高于男孩。测试人群中,男孩遗精年龄中位数为11岁,女孩初潮年龄中位数为10岁。
岳野表示,性早熟的诊断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临床医生进行综合评估。问卷主要目的是提高家长的疾病意识,提醒家长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并指导其就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8-222025
从机制到临床:冠脉介入指南首推通心络开通冠脉微血管,降低再梗风险74%
-
new“健康起跳 深度速度有态度” 强生携手多方构建前列腺癌科普公益新生态
2025-08-21 -
08-202025
急救新药美通立®全国首张处方在津开出 静脉溶栓进入一支通时代
-
new欧彼乐携原研止咳品牌亮相西普会,焕新回归再赴中国家庭呼吸健康之约
2025-08-20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